3月22日,互聯網圈內有消息稱,阿裡將全資收購友盟。 阿裡以7000多萬美元收購友盟。 而今是移動互聯網融資低潮,被阿裡收購還有溢價,友盟已算尋著了一個好歸宿。
日前,投資圈的消息稱,百度與阿裡巴巴分別有10億元以上的投資入股或者控股收購。 雖然還未正式披露,但百度豪擲3.5億美元來收購PPS已成事實,其目的是借助PPS的巨多使用者,來分流愛奇藝的視頻廣告。
坊間亦傳言稱,百度與阿裡巴巴都正在與高德地圖接觸,洽談投資一事。 高德軟體擁有地圖底層測繪資質,並且有過億的使用者數,移動互聯網上的一些創新也頗具吸引力。
無論有多少真相與謊言,故事的主角總是他們百度、阿裡、騰訊(英文縮寫為BAT)。
10年前,互聯網創業者的夢想是獨立上市。 如今,最好的出路可能是賣給某個互聯網大佬。
賣掉的專案
成立3年的友盟,在即將迎來自己B輪融資的時節,接受了阿裡巴巴7000多萬美元的收購要約。
這樣的投資一直層出不窮。 一位互聯網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愛奇藝收購PPS,騰訊投資嘀嘀打車,都已經基本確定。
由於移動互聯網投融資泡沫的破裂,VC們也開始為這些專案尋找下家,以求自己減少損失,收回成本。
創新工廠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汪華稱道,移動互聯網創業,經過兩三年,市場已經洗過一輪,那些剩下來的標的,都很不錯,三大互聯網公司投資或收購的意願強。 百度、阿裡、騰訊的投資部門都有過「暗搶」某一個創業專案的經歷。
移動公司被收購的大多分為幾種類型:看中技術實力,要麼將其作為一個有用的平臺,更多的是業務層面的投資,未來可以直接接入平台層,起到豐富應用的作用。
汪華說,移動互聯網爆發很快,新的應用層出不窮,而現在誰也不知道哪一個細分領域會有機會,現在花千萬,或者億級的美元來投資或收購,否則將來可能損失的是一個大市場。
稀缺資源下的抉擇
使用者數達百萬與千萬級別,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要過的兩道坎。 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倒在了通往這兩個目標的路上。
一位被百度收購的公司的創始人告訴記者,他們最終選擇投身巨頭,是因為,他們不僅需要錢,更需要資源。
2012年不少手機遊戲、APP應用的開發者由於缺少資金,許多都開始接短、平、快的APP外包單,先把自己養活。 也有不少的創業團隊乾脆集體跳槽,傍上BAT。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看,移動互聯網的專案基本都需要線下的推廣服務。 一旦涉及線下,則需要建立一支較大的地推團隊。 對這些創業者來說,百度、阿裡、騰訊的龐大資源令人垂涎。 百度在搜索、阿裡在電商、騰訊在即時通訊、社交都處於壟斷地位,資源的豐厚令他們可望而不可及。
「現在,百度、阿裡、騰訊的收購價格相對VC都有一些溢價。 」一位互聯網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創業者也願意接受BAT的投資或收購,一些VC也願意將手上的專案轉手給BAT。
而投資與收購是一件你情我願的事情。 汪華告訴記者,一個不錯的創業團隊是否選擇被收購,資方、創始團隊、公司發展狀況等都可能是決定因素。 從目前國內形成的互聯網早期投資氛圍來看,投資人一般比較尊重創始團隊。
「有的創始人團隊並不一定適合一直獨立創業,去一個大公司,或許還會有機會。 」早在1999年就辭職投身互聯網創業的汪華會依據創始人團隊的性格特點,給出一些建議。 他覺得,既要有遠大的理想,也要有務實的操作手法。
佔先機 卜入口
從目前這三大巨頭所做的投資來看,各家的投資手法與邏輯各有千秋。
據記者的多方瞭解,目前,這三家互聯網公司負責投資的人數在10-30人之間的規模。 百度的企業發展部,負責投資的大約有10名員工。 而騰訊在北京、深圳都設有辦公室,投資團隊超過20人。 阿裡巴巴在北京、杭州兩地設有投資部員工,人員數量接近30人。
百度現在只做戰略投資,騰訊、阿裡是財務投資與戰略投資同時進行。 百度大的收購策略是「優勢實力提升型」,它更樂意收購那些能夠加強搜索上的實力,以及地圖業務的延展。
2012年年底,百度通過資本市場發債15億美元,用於投資收購、基礎的技術研發、百度研究院等專案,公司的4大戰略方向包括搜索、雲、LBS、國際化等。
阿裡巴巴一方面補充自己在電商上的不足,如物流,構築涵蓋物流、資料服務、代運營、站長資源的電子商務生態鏈,更多的是尋找無線、社交類的專案,以便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戰略性的優勢地位。
「騰訊投資的風格更像是一家VC機構,它的投資專案多處於移動互聯網的各個細分領域。 」一位互聯網早期投資界人士評論說,「騰訊想通過投資來尋找未來的增長引擎。 」
其中,遊戲是騰訊投資最看中的領域。 在百度、阿裡、騰訊進行無線投資的背後,有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邏輯。 對此,汪華認為,所謂「入口」應具有3個特徵:良好的產品與服務、受眾範圍廣、使用者使用頻次高。 「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新使用者的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特點,習慣會不斷發生變化。 使用者對移動互聯網的看法,也會發生變化。 這就從需求端帶來了入口的變化。 」汪華說,這樣的變化,讓大的互聯網公司需要不停地廣撒網,多投資,尋找未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