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的威力取決於設備的威力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我們 威力 傳輸 可以 雲計算

我們都在對雲計算的發展、對iCloud這樣的服務的到來而感到歡欣鼓舞。 另一方面,我們在熱衷於討論最新款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023.html">Samsung Galaxy、HTC和iPhone 4S等機型時, 我們往往不會向前或者向後去多想行動裝置和網路的演變。 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有觀點認為,雲計算可以彌補行動裝置性能上的不足,所以我們的行動裝置無需「太智慧」。 不過,我們還是得關注未來的行動裝置究竟能演變成什麼樣子。

存放裝置成本快速回顧

我使用的第一款可擕式電腦是Kaypro 10。 當時是1983年,這款電腦CPU主頻僅為2.5 MHz,硬碟為10MB。 到1993年,我為我的Dell桌上型電腦配了一塊250MB的硬碟,700美元。 第三個數據則是1999年,當時我第一次買了一張16M的CF卡,花了我80美元。 這張CF卡也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移動存放裝置。

今天,我們的智慧手機已經用上了雙核CPU,主頻超過1GHz;我們還可以用SDHC快閃記憶體卡為我們的行動裝置擴展,每GB的存儲空間平均價格也就只有1美元而已。 現在的700美元可以買到配有512GB固態硬碟的筆記本,一塊1TB(1TB=1000GB=1000000MB)的硬碟也不過40美元。

在我舉的例子中,你可以看到,在過去12年內,移動儲存卡從每4800美元/GB降到了1美元/GB,硬碟更是從280萬美元/TB降到了40美元/TB。 如果再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今天的成本會更低。

雲並非一切

這些與雲計算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 「雲就是一切」的概念之于行動裝置,代表著我們未來用我們「真正的智慧手機」會享受無處不在的、無線的、低成本的連接,但這一觀點並未考慮到移動網路以及設備自身能力的進化速度。

對於數位信號傳輸來說,奈奎斯特第一法則說明了基頻寬度與網路碼速率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也可能成為「雲」的瓶頸。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可以更多地使用設備本身。

雲的威力取決於設備的威力

試想一下,2020年,那是我們的手機使用的是多核處理器,本地儲存空間高達數TB,手機中存了幾百GB的歌曲(那個時候人們對音質的要求可能更高,檔也更大)、好幾個TB的電影、數百GB的照片,再加上最熱門的3D遊戲、 將我們喜愛的網站和社交網路內容存到本地,好嘛,10TB的空間就這麼沒了。

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已經解決了無限網路的許多問題,但在廣域網路,我們正在越來越接近香農極限的限制(注:香農極限,或稱香農容量,指的是在會隨機發生誤碼的通道上進行無差錯傳輸的最大傳輸速率),也就是說,在有限的頻段內, 資料的傳輸是有極限的。 如何保證這幾百GB甚至幾TB資料流程的無縫傳輸? 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即時傳輸、頻寬需求、在本地網路下不同形式的內容載入方式,以得出一個最經濟的解決方案。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希望大家意識到雲的本質。 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必須考慮到雲、無線服務、尤其是傳輸設備本身的局限性,隨著未來的行動裝置本身的海量存儲管理和運算能力的增長,我們會發現,與其完全寄希望于雲,更多的還是得靠我們手中的這個設備。

(責任編輯:蒙遺善)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