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投資人眼中的創業法則 尋找種子的「發動機」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老外
50歲,每個月飛十幾趟北京、上海,每個月見50個創業團隊,任何專案只投資18個月——史蒂夫不知疲倦地在中國大學生創業團隊中來回奔波。 在偏執地堅信,下一個紮克伯格就在這裡。 他在找他。 光頭、黑色羽絨服、卡其色休閒褲、黑板鞋、黑背包,史蒂夫的打扮幹練俐落。 不過,最令《商界》記者吃驚的是,這位來自美國的天使投資人竟抽著5元錢一包的「大前門」,與創業者侃侃而談。 在以往的認知中,「天使們」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他找你時從天而降,你找他時無跡可尋」。 史蒂夫卻帶著與知天命的年齡不相符合的激情,在中國大學校園裡充當起創業導師。 ——當中國富豪心急如焚地搶奪哈佛大學生紮克伯格的Facebook股票時,史蒂夫一如既往地奔赴在趕往下一所高校的路上,並始終堅信——下一個Facebook的誕生,將會在中國。 美國「天使」走進中國大學 史蒂夫成為天使投資人並非「科班出身」。 相反,他之前的身份一直是創業者,在其三段自主創業的經歷中,第三次創業更是深受投資人之累。 2006年,史蒂夫的第三家公司在上海成立。 公司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有訂單需求時,史蒂夫就在合作夥伴的店裡架上線上視頻設備,雇傭專人進行雙方買賣的翻譯,遠在美國的妻子則為買家提供線上視頻場所。 通過攝像機、電腦和翻譯,生意就做成了。 2008年,史蒂夫還獲得了一家美國基金公司的投資。 好景不長,當時史蒂夫的公司銷售規模不錯,投資方為了追求更大銷量,希望史蒂夫加大廣告投放,而不是僅依靠口碑宣傳。 爭論不休的結果是,「拿人家錢手短」的史蒂夫最終選擇了屈服。 但對這種小公司而言,追加推廣投入無疑喪失了之前的低成本優勢,隨後的全球金融危機將史蒂夫的公司毫不留情地「吞噬」。 「創業者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還要堅持。 」從此,史蒂夫這樣告誡自己以及更多的創業人。 就在這時,史蒂夫聽聞美國親友的風險投資經歷,並得知,「同樣的錢,在美國只能投一個專案,在中國能投10家。 」如果把在中國從事風險投資看作是創業,顯然是一項成本小、門檻低,市場前景大好的買賣。 把錢投給誰?改變世界的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都是由學生創建,「雖然美國創業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很大,但大學生基數小;中國創業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小,成功幾率也相對低,可大學生創業基數大。 綜合起來看,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幾率並不比美國大學生低。 」史蒂夫向《商界》記者分析道。 而且,「在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國知名學府,有500人甚至更多的校園天使投資人活躍其中,在中國,還沒有‘天使’想到要去大學中‘淘金’。 」這是一片藍海! 這一次,史蒂夫決定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老外投資人眼中的創業法則 法則一:免費電梯演講 2008年,史蒂夫與合夥人創辦的泰樂琪風投公司在杭州成立。 就在同時,一道中美文化差異導致的價值觀鴻溝橫亙在史蒂夫面前。 在美國,學生被鼓勵質疑權威,獨立思考;在中國,年輕人所受的教育是要服從權威,順從前輩經驗。 差異化的結果是,美國年輕人追求的偶像是比爾•蓋茨、約伯斯等創業者,中國的年輕人則嚮往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的大型國有企業,政府職能部門等崗位。 如何激發中國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很快,電梯演講模式出現在史蒂夫的腦海中。 這種模式源于著名的麥肯錫公司。 一位麥肯錫專案負責人在電梯間裡遇見對方公司董事長,在被問及專案結果時啞口無言,即便有準備,也無法在電梯從30層到1層的300秒鐘內把結果說清楚。 此後,麥肯錫規定所有彙報儘量歸納在3條以內。 史蒂夫認為,創業者要辦一個公司,首要的一個素質便是,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電梯演講不僅鍛煉思維、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助於改變學生們的價值觀。 很快,免費電梯演講比賽在北大、清華、人大、復旦、浙大等幾所高校拉開帷幕。 史蒂夫將電梯演講時間設置為每人60秒。 每次比賽開始前,史蒂夫或幾名創業成功的青年人向學生們講述創業經歷,調動起現場氣氛後,在網上提交了創意演講的20位學生上臺闡述。 學生演講完畢,由現場觀眾投票,得票最高的5~7名學生進入第二輪演講,第二輪得票最高的演講獲得最佳創意獎。 從始至終,史蒂夫只是台下的觀眾,而非打分的評委。 最初,學生們靦腆著不敢登臺。 到後來,每場比賽座無虛席,每當比賽結束,許多沒能上臺的學生就將史蒂夫團團圍住,告之自己的創意,希望能得到指點或投資。 如今,已有好幾個學生從電梯演講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史蒂夫的投資。 但史蒂夫對於舉辦電梯演講的初衷從未改變——電梯演講是改變中國大學生創業觀的契機,而不僅僅是尋找投資專案的篩選工具。 那些參加了電梯演講的學生被激發出創業激情,找來團隊動手實踐,製作出產品,這才是史蒂夫真正想看到的景象。 所以,創意點子的好壞、之前是否有創業經驗,史蒂夫毫不在意。 「清晰、明確的表達,讓別人知道你這個專案的特點,」這才是參加電梯演講或其他創業比賽應重視的關鍵。 否則,天花亂墜的創意就像一段表達不清的闡述,根本吸引不了投資人的眼球。 史蒂夫告訴記者,在其已經投資的25個專案中,沒有一個專案的團隊領導者是有MBA背景的人,全是創業經驗較少的大學生。 因為「我不需要完美的純idea(創意),我需要有激情、執行力強、有毅力,能將創意演變為產品的‘doer’(實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