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去真功夫吃飯,收銀台旁邊擺放了一個易拉寶廣告:加入真功夫會員,便可享受贈送菜品、套餐價等等優惠,操作十分簡單,打開微信,拍攝二維碼,搞定。 在吃飯的二十分鐘裡,有三四個人在買單前進行了此操作,大約占總數的五分之一。 曾經不溫不火發展了幾年的二維碼,隨著智慧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似乎在2012年看到了春天。
放眼望去,除了微信中的廣告,二維碼經常出沒的地方還有:地鐵站裡一號店廣告、樓宇裡分眾屏上滾動的聚划算團購廣告、新出版的動漫書...... 甚至有的人名片上也印好了二維碼。 手機輕輕一拍,這些資訊背後的資訊便自動通過移動網路推送到手機螢幕上,由於極大縮短了操作者獲取資訊的步驟,人們開始漸漸習慣于這種新的獲取資訊模式。 然而,這股由微信、電商、廣告帶動的二維碼浪潮,可以火多久呢?
通過二維碼,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145.html">商品銷售方將線下的需求轉移到線上,或者通過網路推送更多的內容,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的確有效, 而且很可能會給互聯網格局帶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微信與商戶的二維碼優惠合作,對於走餐飲優惠路線的大眾點評網和丁丁來說,便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當這種線上和線下的O2O模式真正磨合後,人們還需要提前團購或列印優惠券嗎? 或者如支付寶和聚划算聯合推出的團購活動,看好商品後,二維碼拍攝,便可下單,這種便捷性大大刺激了衝動型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對於品牌商而言,電子商務不再是唯一一種新媒體管道,任何一個地方刊載的二維碼,都可能帶來銷售量。
然而,尷尬同樣存在。 作為一項工具型應用,人們使用二維碼的根本原因,是對其背後的資訊感興趣,這對於傳播的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品價格要給力、廣告詞要一語中的,否則消費者連掏手機的欲望都沒有,又何談刷碼?
尷尬的還有那些專注于二維碼的創業公司們,它們的日子並沒有隨二維碼春天的到來而變得好過。 作為一項開源技術,二維碼沒有技術壁壘、沒有盈利模式,印在各種商品上的二維碼,只能算是附屬品,或者說一個工具,它可以與任何APP整合。 支付寶一位技術人員便曾告訴我,內嵌的二維碼識別技術,便是支付寶自己開發的。 也就是說,即便微博、微信、支付寶等APP中的二維碼被用得如何熱鬧,那些專業二維碼公司也很難從中分得一杯羹。
到底二維碼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哪裡呢? 和商戶合作? 沒有資源的二維碼公司很難去和那些本地生活服務類網站去拼O2O,即便有點創新應用,被那些大佬們模仿,也只是分分鐘鐘的事;繼續向工業化發展? 前有更加便宜的條碼,後有資訊量更大的RFID,二維碼前面十數年緩慢的步履證明,這條路很難走。
如今國內雖然也有幾家知名的二維碼公司,但似乎都沒找到特別理想的盈利模式。 唯一可能看到的路,似乎還是在一些垂直型行業。 像青島出版集團數位動漫出版中心最新推出的24種動漫書已全部添加了二維碼,讀者能夠借助數位終端,直接「點播」互聯網上播放的動畫片。 這種説明傳統品牌和行業連結互聯網的逆襲之路,也許是二維碼可以慢慢深入摸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