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顯露出創業天賦的富豪們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小時候
股神巴菲特:5歲開始做生意,11歲開始炒股沃倫·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的小城。 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家裡最困難的幾年。 父親霍華德。 巴菲特投資股票血本無歸,家裡生活非常拮据,為了省下一點咖啡錢,母親甚至不去參加她教堂朋友的聚會。 巴菲特自小就覺得數位是非常有趣的東西,並顯示了超常的數位記憶能力。 他能整個下午和小夥伴拉塞爾一起,記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牌照號碼。 到了晚上,他們又開始重複自認為有趣的遊戲:拉塞爾在一本大書上讀出一大堆城市名稱,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個報出城市的人口數量。 巴菲特的一個朋友回憶說,5歲時,巴菲特在家外面的過道上擺了個小攤,向過往的人兜售口香糖。 後來,他改為在繁華市區賣檸檬汁。 鋼鐵大王:轉讓兔子的命名權養兔子鋼鐵大王安德魯。 卡內基很小就表現出商業天賦。 有一次,他養的母兔生了一窩小兔子,他沒有足夠的食物喂這些小兔子,又沒錢買。 卡內基心生一計,他對鄰居小孩子們說,如果誰能弄來金花菜、車前草餵養他的小兔子,將來他就用誰的名字來稱呼這些小兔子作為報答。 這一計策果然產生了奇效,整個暑假,小朋友們都心甘情願地幫他採集金花菜和車前草。 卡內基早年曾做過一份負責遞送電報的工作,每天的工資只有五角錢。 那時他渴望自己能成為一位接線員,因此他晚上自學電報,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找機子練習。 一天早晨,公司忽然收到了一份從費城發來的電報。 電報異常緊急,但是當時接線員都還沒有上班,於是卡內基代為收了下來,並趕緊將其送到了收報人的手中。 之後,他就被提升為接線員,薪水也增加了一倍。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卡內基走上了致富之路。 有一次,他坐火車去某地的途中,一位發明家坐在他的身邊,拿出了自己發明的新臥車模型給他看。 卡內基特有的機警和遠見,使他看到了這項發明的遠大前途。 於是,他借錢購買了擁有那項發明的那個公司的股票。 當卡內基25歲時,他每年從這筆投資中所拿到的分紅就達5000美元。 維珍集團創始人: 從2塊巧克力餅乾賺起 英國維珍集團——一個擁有350家分公司的商業帝國,涉及航空、電信、火車、信用卡等多個領域,其創始人及CEO理查。 布蘭森,全家都充滿冒險精神,特別是布蘭森的母親,常會故意給子女製造挑戰。 布蘭森的父母從小就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精神。 布蘭森4歲時的一天,母親開車帶他回家,在離家幾公里遠的地方,突然停下車來,要求小布蘭森自己走路回家。 面對一望無際的田野,小布蘭森迷路了。 布蘭森從小就具有商業頭腦。 一次,父母送給他一部玩具電動小火車,他自己動手改裝小火車,提高車速,並定下每人2塊巧克力餅乾作為門票價格,請小朋友觀看。 結果,一連半個月,布蘭森都不愁沒有餅乾吃。 17歲時,布蘭森終於離開學校,拿著老媽給的4英鎊贊助在一個狹窄的地下室裡創建了《學生》雜誌。 布蘭森負責雜誌的商業運作。 當合作夥伴們還在熱衷於政治時,他就在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學生這個品牌進行多種經營了。 拉廣告時,他對可口可樂公司假稱百事可樂已經預定了雜誌的廣告版面;他在來訪的記者面前偽裝忙碌;他找來甲殼蟲樂隊的成員約翰。 列儂等名人做專訪,還派出記者去世界各地的熱點地區進行採訪,自己出人和品牌,由別人出錢——所有這一切,讓《學生》的發行量一度激增到20萬份。 比爾蓋茨:童年也不修邊幅 童年時期——即使成了了大人——比爾也不修邊幅。 據說為了改此習慣,瑪麗為他制定了一周著裝計畫。 週一上學他穿藍色裝,週二綠色,週三棕色,週四黑色,等等。 週末用餐時間也佈置得細緻入微。 每件事都要井井有條。 比爾。 蓋茨討厭浪費時間,無論是在工作中或閒暇時。 在比爾家中的餐桌上討論總是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 .「 那是個內容豐富的學習環境,」比爾回憶道。 比爾的同代人,即使是在那個年齡,都能看出他的與眾不同。 每年,他和朋友們都要去夏令營。 比爾特別喜愛游泳運動等。 他的一位在夏令營的朋友回憶道,「他絕不會是個不足掛齒或無足輕重之人。 我們都曉得比爾比我們聰穎。 甚至在更早的時候,當他九、十歲時,言談就如同成人一般他說的話有時我們感到高深莫測。 在數學和自然方面比爾比同班同學也更勝一籌。 他需要上一所對他充滿挑戰的學校。 隨即父母決定送他去湖畔中學—一所專門招收超常男生的學校。 這是西雅圖一所限制最嚴的學校,它以嚴格的課程要求而著稱,是個「連啞童都聰明的」地方。 李嘉誠:辛酸的童年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 整日整夜,日本的飛機對潮州地區狂轟濫炸,甯和而美麗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 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 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地溫習功課。 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 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儘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 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 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 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 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 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霍英東:苦難的童年 霍英東原籍廣東省番禺縣,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一個水上人家。 祖父霍達潮,曾擁有大風帆船,來往于省港澳之間,從事貨運生意。 但當霍英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家境已相當困難,全靠父親租船駁運貨物維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艱辛,他們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無論寒冬酷暑,都是赤腳行走。 有一次過舊曆年,他父親第一次穿雙新鞋上街,在小攤檔把鞋脫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雙腳落地便走。 回到船上,才發現竟然沒有把鞋穿回來,因為向來沒有穿鞋的習慣。 那時沒有天氣預報,水上人家生命毫無保障。 霍英東的兩個哥哥就在一次颱風中沉船喪生,一個5 歲,一個7歲。 他的母親幸被叔父救起,但不久他的叔父也在風浪中翻船淹死。 大約是在霍英東7歲那年,父親患病不幸去世,年僅40多歲。 因為染病時間很長,天天用中草藥治療,把本來就很有限的一點錢都花光了,死後只草草地埋在青衣島上。 父親去世以後,霍英東一家生活更加困難了。 那時,他還有一個9歲的姐姐,一個5歲的妹妹,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他母親身上。 母親是一位頑強、刻苦、勤奮的人,在那多災多難的日子裡,她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折服,而是挺直腰杆,辛苦操勞,把丈夫遺留下來的駁運生意繼續經營下去。 這駁運生意就是與外海的貨輪接洽,代它們把貨物用小舢舨運到岸上來。 當時接運的主要貨物是煤炭。 霍家自己沒有駁船,從輪船貨主那兒把生意接下來,然後分給舢舨客駁運,從中賺取微薄的傭金。 因為霍英東父親在世時人緣很好,母親又豁達得體,多數的貨主和舢舨客都頗為同情這一家孤兒寡母,日子倒也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霍英東的母親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希望自己的兒女知書識墨。 大約在霍英東6歲那年,便由別人背著去拜師啟蒙。 接著在帆船同業義學就讀,那是免費的,他家住在船上,隨處漂泊,上課很不正常,有時放學後連船也不易尋找。 到第三班時,轉入敦梅小學。 這間小學是要收費的,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但僅招收30人。 學生要作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還是考上了,而且在錄取的名字中,第一個便是他。 後來,他又轉讀皇仁書院。 書院的學制是倒過來從第八班開始的,相當於初中一年級。 那時,書院的第八班,共招三個班,每班30人,但大多數是經過老師、家長及各種關係介紹入學的,真正通過考試錄取的不足10人。 應考時也要求作一篇文章,霍英東也是第一個被錄取了。 馬雲:頭腦簡單的孩子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 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 「義氣,最講義氣」。 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 被迫轉學杭州八中。 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 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 」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 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 」從 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 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 數學31分。 高考數學21分。 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史玉柱:不爬山太另類 從初中開始,到18歲離開故鄉,史玉柱不為了什麼,就為幾個要好的同學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覺得好像太另類,就養成爬山的習慣。 」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懷遠縣城。 「爸爸是懷遠公安局的,我媽媽是一個工廠的工人。 」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績不好,貪玩,愛看小人書,經常被媽媽訓。 1977年恢復高考,讓史玉柱開始認真學習,因為「學習可以考大學了。 」此前,高中畢業,就‘下放’了。 18歲之前,史玉柱隨父親兩次見識過大上海的繁華。 基本印象是「太大了。 」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層的國際飯店。 「還有外灘。 」「外灘的樓和懷遠的樓是不一樣的。 非常洋氣。 」此刻,儘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覺得他離大上海很遙遠。 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 但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的理想。 「從圖書館借到《數論》,看了之後,我才瞭解到數學是那麼得難。 」和周圍同學比聰明,也讓史玉柱壓力很大。 「尤其是長江以南的,成績好的並不想上清華、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們那個班裡聰明人太多,學習好的也太多了。 」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後,史玉柱的數學理想破滅了。 「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 」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識到我做不成這件事情。 」這是「我理想破滅的主要原因。 」 理想破滅後的史玉柱開始跑步,培養各種愛好。 他每天從浙大跑到靈隱寺,18裡,然後,再跑回來,堅持了四年。 丁磊:第十名現象我們在浙江省奉化中學找到了丁磊的足跡。 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學習,成為當時高一(2)班56位同學中的一份子。 江鴻跟他是同班同學。 在江鴻老師的記憶裡,10多年前的丁磊學業平平,入學時在班內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當下「首富」名號很不對稱。 「可喜的是,每次考試,他的排名總有進步。 不過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間,從來沒有殺進班級前十名,更別提在年級內的排名了。 」 3年後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績同樣貌不驚人:他以高出重點分數線1分的成績有幸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錄取。 只不過,這是丁磊喜歡的大學,他很早就被西部這所藏著大量電子類書籍的高等學府迷住了。 「教育界現在正熱衷探討‘第十名現象’,說的是,在一個班級裡,學習成績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幾個,有望成為日後最出人頭地的一個。 我現在想想,丁磊這個個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現象’的。 」江鴻老師這麼評價他的老同學。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