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創業營的創業法則:把創業者「趕出去」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李靜穎 隔三差五的創業公開課和創業講座、每週的創業聚會、每季主題活動還有每年的創業峰會,這些固定的活動已成為了起點創業營的「招牌菜」。 「我們在努力打造一個提供創業培訓和教育方面最好的平臺,因為創業的知識和經驗在學校裡是學不到的。 」查立說。 2011年年末,查立與他的好友軟銀中國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夥人薛村禾及劉天民共同發起成立起點創業營,與其一同誕生的還有起點創業投資基金——一隻規模2億元,今年計畫將其擴大到3億元的專注種子期和早期創業的風險投資基金。 查立把起點創業營定位為一個結合創業孵化器和種子基金的創業投資機構,每家入駐企業均有投資經理負責後續跟進,説明創業者優化他們的商業模式、制定戰略、指點迷津。 而大量創業培訓課程則讓創業者掌握創業技巧、提升創業理念。 此外,通過一些已成功創業者的言傳身教案例説明創業者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些在查立看來,都是起點創業營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早期的「固執」 查立曾在Saatchi & Sattchi、ZiffDavis等著名跨國媒體公司任管理職務,後在美國創業,曾任EastWest Creative Communication Inc、 InterPro等公司的總裁和CEO,並在英國上市公司MoPo擔任其亞洲CEO。 對於有多次成功創業經歷,同時又是天使投資人的查立,對早期專案可謂是情有獨鍾。 早在2004年,查立創建了乾龍創投,這家美元基金並非中國最早、最大、最知名的投資機構,卻是最堅定地只投早期專案的風險投資基金。 但近年來國家外匯政策調整給投資早期專案的VC帶來了阻礙,於是,查立將目光放到了人民幣基金。 從2010年初開始查立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研究人民幣基金,同時接觸了國內諸多的個人及機構投資者。 當他把自己要堅持投早期的想法告訴一些投資人時,卻並沒有得到全盤的理解。 「我投資的企業從初創到上市最快5年,通常也要7~8年,但這對一些LP來講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等不了那麼長時間。 」查立說。 但「固執」的查立堅持自己的原則。 「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看不到早期投資價值;沒有共同信念的LP(有限合夥人),即便能提供再多的資金也不能要,我們有自己做投資的原則。 」查立強調。 據悉,現在這檔基金的存續期被設定為10年,單個專案的投資數額從幾十萬到2000萬人民幣不等,而最終確定的LP中有不少政府引導基金的注資。 查立告訴記者,創立這樣一個平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喜歡投資早期專案。 「投資獲利有許多方法,但我最熟悉、最喜歡的還是創業,投資早期創業企業,理解創始人的痛苦與快樂,説明企業從幾個人發展到幾百人的上市企業的過程很有趣,也很有挑戰,當看到創業者走上成功之路時,就會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 其實做創業孵化器,查立並非頭一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查立就和薛村禾共同投資成立了名為「Idea Factory」創業孵化器專案。 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說當時主要想把在海外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引入中國。 由於當時互聯網處於低潮,所以Idea Factory選擇了將所投企業陸續退出,使孵化器獲得了可觀的回報。 查立說,目前孵化器的運作形式大致分為三類:1.專業的為創業者提供減免租金、爭取稅收優惠,並以資金和創業訓練服務支援的孵化器;2.以孵化器為名設立的各種房地產或產業園區專案;3.以為孵化器可以輕鬆賺大錢的貿然跟風者。 查立認為,缺乏耐心,對創業投資沒有經驗的孵化器會在幾年後生存困難,它們中的一些會在過程中付學費,也有的會轉型。 「真正有價值、有競爭力的東西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 把創業者「趕出去」 現在創業營每個月都會收到成百上千份商業計畫書,團隊會根據企業的屬性分門別類,然後根據內部的評價體系挑選其中優秀的創業好苗子。 查立挑選企業有自己的習慣。 他告訴記者,由於這些企業尚處於創業早期,僅幾個人的規模,無法從市場佔有率來衡量企業的優質與否,基本判斷的方向就是創始人和這家企業目前的商業模式。 「通過與創始人當面的接觸,觀察其是否有潛質把企業做起來。 」查立說,「這其中包括創業的願景、執行力、領導力等方面的潛質,但創業者的誠信總是被放在首位的。 」 此外,查立更看重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創業團隊。 「產品、市場、管理、財務等方面都需要團隊配合,而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就能做的。 」查立說他尤其看重那些即使在沒有VC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也能生存成長的企業,這是決定一個創業企業能否獨立成長為一個偉大公司的重要基因。 目前,在起點創業營裡已經集結了一批創業同路人,20余家涉及TMT、健康服務、消費服務及清潔環保領域的早期創業企業已成為了起點創業營的「營兵」。 而這些「營兵」們被分成了幾種類型。 還未註冊成立企業,需要時間來啟動並確定商業模式的企業被稱為「苗圃」企業;已註冊並已開始正式運作的企業被稱為「孵化」企業。 此外,在辦公場地方面,「苗圃」企業可能只有一兩個公共的辦公桌,而「孵化」企業則有相對獨立的辦公空間。 但是,如果企業以為就此找到了安家落戶的地方,那恐怕他們就大錯特錯了。 「入駐企業不可能無限期地待下去,在規定的時間內他們必須達到既定的目標。 」查立強調。 比如辦公空間的增長就是一個硬指標。 「‘苗圃’企業經過6個月的發展必須要搬到最小容納7~8人同時辦公的場所,而‘孵化’企業則要在6~12個月的時間內搬到更大的空間裡。 」查立說,「有成長爆發性的企業才能得到青睞,創業就是要創造奇跡,進入不到戰鬥狀態的企業就會被淘汰。 」 從一個辦公桌到一間小辦公室到幾間辦公室再到甚至半層、整層樓面,一旦入駐企業成長到起點創業營已無更大的辦公空間來容納其團隊工作時,企業就會從孵坊裡搬出去,到野外去野蠻生長。 「我希望他們在孵化器待的時間越短越好,最好能早點‘趕走’他們。 」查立說。 此外,起點創業投資基金將會選擇性地對入駐企業進行投資。 據查立透露,目前已有打算對幾家入駐企業進行投資。 getty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