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工廠Betaworks三大法寶:建設、收購與投資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收購 法寶
Betaworks的辦公環境頗有藝術氣息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he Verge今天撰文稱,憑藉著投資獲得的豐厚回報,位於美國紐約的創業工廠Betaworks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而該公司的獨特戰略則可以歸結為三個詞:建設、收購、投資。 以下為文章全文:Betaworks創立于2007年,總部位於紐約,他們近期似乎狀態不錯:去年收購了Digg後,説明這家病入膏肓的社交新聞服務重新煥發了生機;他們的《Dots》遊戲在iOS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由於很早就入股了Tumblr,所以在這家輕博客平臺被雅虎斥資11億美元收購時,他們也獲利頗豐。 這家公司的獨特戰略可以歸結為三個詞:建設、收購、投資。 要給Betaworks貼上一個標籤絕非易事。 有人說他們是創意實驗室,有人說是數位工作室,還有人稱之為「建設公司的公司」。 事實上,他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獨特道路,既不同于Y Combinator這樣的創業孵化器,也並非傳統的風險投資基金。 無論是什麼,他們迅速、敏捷、不怕失敗的模式似乎都很適應當今的科技環境。 建設就拿他們剛剛完成的「Hacker in Residence」專案來說,8位資深程式師來到該公司工作了4個月。 前幾周,他們想出了幾百個創意,然後選出十幾個。 他們做出了原型,並親手試用了一些,前景不佳的最終被砍掉,然後針對一些有潛力的專案組建了團隊,例如GIF搜尋引擎Giphy。 最終,五家創業公司誕生了:一家做遊戲、一家做搜索、一家做天氣服務、一家做音樂協作工具,還有一家做視頻傳遞應用。 其中一位名叫亞曆克斯·鐘(Alex Chung)的駭客曾經參加過Y Combinator的專案,他說:「孵化器是舊模式。 你大力投入了一個創意,然後將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招聘和融資,但卻不知道能否成功。 」但在Betaworks,他擁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展開各種嘗試,然後放棄之前的想法。 而當一個創意獲得使用者認可後,還可以很快組建團隊。 「移動應用行業跟唱片業很像,都得靠主打作品。 」他說。 換句話說,他們採用了「廣撒網,細挑選」的戰略。 相比于有抱負的CEO,Betaworks更看重新產品。 他們在一份頗有指向的聲明中說:「我們吸引那些有能力自己創辦公司,但卻不想運營公司的人。 他們更喜歡同時成為8款產品的聯合創始人,而不想長時間只擔任一家公司的唯一創始人。 」Hacker in Residence培育的每個格專案現在都成了一家微型公司,以獨立實體的身份整合起來,股權則由Betaworks和公司創始人分享。 「我們主要看重建設,這是我們的與眾不同之處。 如果哪個專案6個月後失敗了,我們一點都不擔心,會直接停掉專案,然後繼續發展。 」Betaworks高級副總裁保羅·墨菲(Paul Murphy)說。 但批評者認為,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做法。 「哪個偉大的創業公司沒有遭到過非議? 沒有經歷過失敗? 」一位科技行業著名投資人說,「如果你不給創始人施加壓力,就永遠做不出偉大的公司。 」投資目前為止,Betaworks有足夠的財力來不斷嘗試。 他們曾經是Summize和Tweetdeck的早期投資者和運營夥伴,這兩家公司都已經被Twitter收購。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筆收購説明該公司獲利約5000萬美元。 對Tumblr、Groupon和OMGPop的投資也收到了回報:Tumblr被雅虎收購,Groupon已經上市,OMGPop則被Zynga斥資2億美元收購。 就是這些投資使得該公司的早期支援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甚至連公司自己也實現了盈利。 他們仍在開展很多種子投資,今年已經完成11筆交易。 然而,正是因為投資業務取得的巨大成功,讓該公司進入到一個關鍵時刻。 多年以來,Betaworks的兩位聯合創始人約翰·波斯維克(John Borthwock)和安德魯·維斯曼(Andrew Weissman)都在明亮通風的辦公室裡相對而坐。 他們被視為公司的陰陽兩面,波斯維克更關注運營和產品,而維斯曼則更看重投資,但他們也都會從彼此那裡吸取能量和智慧。 但2011年秋,這對創業夥伴對Betaworks未來的走向產生了分歧。 維斯曼希望單獨成立一隻傳統的風險投資基金,以便擴大該公司的投資部門,從而展開更多交易和投資。 這場爭論導致兩位創始人決裂。 維斯曼最終離開,加盟了風險投資公司合廣投資(Union Square Ventures),Betaworks則由波斯維克負責。 於是,波斯維克對他們最初的使命加倍下注:繼續建設公司。 「這確實翻開了新的篇章。 」波斯維克解釋說。 Chartbeat、Bitly、SocialFlow等第一代公司都是企業軟體公司,通過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來賺錢。 而現在,Betaworks已經轉變了方向,第二代公司主要面向消費使用者,而且越來越看重移動行業。 收購目前來看,Betaworks最大的謎題便是新Digg,他們2012年7月收購了這家公司。 這款服務曾經是社交新聞領域的開拓者,並成為各大網站的重要流量來源之一。 但Digg早已風光不再,使用者也大量流失,僅託管成本就高達每月20萬美元。 Betaworks團隊將原先的Digg網站放在一邊,開始從頭改造該公司,並將成本壓縮到每月2萬美元。 Digg的使用者數出現了U型反轉,並再次成為各大網站的重要流量來源。 取得了初步成功後,Digg團隊又接受了一個更加艱巨的任務:在短短3個月內開發一款代替Google Reader的產品。 協作使得這一計畫成為了可能。 年輕公司可以利用Betaworks積累的海量即時資料,甚至可以分享工程和設計人才。 「如果要從頭開始建設,就需要投入很多精力。 」Betaworks使用者體驗主管尼爾·威赫勒(Neil Wehrle)說,「例如,開發一個流程,讓使用者註冊、登錄,並與Twitter和Facebook關聯起來。 我們之前已經做過這些事情,所以已經有了可供借鑒的範本。 」為了説明Betaworks培育的新一代公司發展,波斯維克招募了很多人才。 山姆·曼戴爾(Sam Mandel)從Tweetdeck跳槽過來負責企業發展,曾經在谷歌和白宮任職的安德魯·麥克拉夫林(Andrew MacLaughlin)則出任了Digg的新CEO,吉拉德·洛坦(Gilad Lotan) 離開了SocialFlow擔任Betaworks首席科學家,尼古拉斯·切爾斯(Nicholas Chirls)則重點關注Betaworks的種子投資。 「我已經組建了夢之隊。 」波斯維克說。 把主要精力用於建設企業,而不是展開投資,勢必面臨很大的風險。 目前為止,Betaworks尚未成立一家足以為其運營發展提供充裕資金的公司。 但他們正在努力進取。 「公司的使命和利潤之間始終存在矛盾。 」從發展初期就擔任Betaworks顧問的大衛·沈(David Shen)說,「很多外人都會說,‘別自欺欺人了,沒錢怎麼活? ’但我們每天起床確實不是為了賺錢,我們是一幫希望做點新東西的創業者。 」但初期跡象顯示,Betaworks培育的年輕企業都在嘗試各種商業模式。 例如,iOS遊戲《Dots》就可以讓使用者花錢升級戰鬥力。 Digg也開始在主頁上投放廣告,還計畫針對RSS閱讀器的優質版本收費。 講故事應用Tapestry最近則與多芬和通用電氣等大品牌展開了合作。 Betaworks最近還收購了Instapaper,後者早就擁有了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而且與Betaworks不斷擴大的媒體生態系統非常契合。 Betaworks培育的第一代公司最終要從外部融資,並且獨立發展,但他們現在的目標是將現有專案長期保留在內部。 波斯維克稱之為「Betaworks長期進化的新階段」:從原本依賴主打專案的創業工廠,轉變為我們夢寐以求的狀態:一家以資料為導向的媒體公司,不僅能夠創造價值,而且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升價值。 (思遠)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