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技術對IT技術帶來很大影響,包括對計算、存儲和網路形成巨大挑戰。 開源伺服器的出現,虛擬化平臺完成存儲虛擬化,虛擬交換器等一些列應用部署對傳統IT廠商造成擠壓。
從旁觀者來審視雲計算技術熱點,單機作業系統已經是比較成熟的行業,虛擬化作業系統作為雲計算下的熱點,被很多人認為已經是一個雲環境了。 在2012 H3C技術大會上,H3C解決方案部部長康亮認為,「雲環境和虛擬化環境是不太一樣的,如果只是用虛擬化環境,沒有相關的整個資料中心的資源池自動調度和自動化,這還不能成為雲。 」
目前看來,商用虛擬化作業系統也相對成熟,已經是VMware、Xen、Hyper-V三分天下的局面。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個很清晰的轉變是,虛擬化被談論的逐漸少了,而是轉向雲作業系統。 在解釋單機作業系統、虛擬機器作業系統和雲作業系統的關係時,康亮認為,它們從裡到外、從下到上是一個逐步成熟、標準化和商業化的過程。
雲計算環境下的作業系統關係圖
進一步劃分雲計算產業鏈,一類是傳統的IT廠商,一類是新興的廠商,另外一類是開源組織。 作為新興廠商,google、amazon或者微軟,主要採用特有架構和技術構建公有雲。 私有雲方面,無論是醫療、政府、大型企業,構建私有雲還處在起步的階段。 私有雲的虛擬化層VMware應用比較多,其次是微軟和CITrix。 但是現在這些公司在做虛擬化作業系統同時,開始涉足雲計算作業系統。
傳統的IT廠商,惠普、IBM、思科都是做硬體的,包括伺服器、網路、存儲。 康亮強調,「雖然這些傳統IT廠商也在做雲作業系統,但是他們面臨的是‘腰的缺失’,即虛擬化技術。 由於虛擬化技術目前已經是比較成熟的階段,‘腰’被VMware等軟體廠家掌握,所以給傳統IT廠商的方案整合帶來阻礙。 」
所以看到趨勢,所有做虛擬化層的廠商都在往上或者往下做一些業務。 雖然不是特意的往下,它的技術會對下層的硬體和產品造成影響。 而從虛擬化層向上層的擴展已經很清晰了,幾乎所有做虛擬化的廠商都已經把很大的注意力轉向雲作業系統。
康亮指出,虛擬化技術對IT技術造成很大影響。 在幾年前構建IT系統,傳統的IT架構包括伺服器、存儲、網路等硬體上面構建一些中介軟體,然後跑一些應用,後面有資料庫。 但是虛擬化技術使得IT架構新增加了兩個層次,除了虛擬化層以外,還有雲層。 虛擬化層對傳統的IT等硬體廠商帶來很大影響。 對於計算,虛擬化技術本身就是計算上的創新。 X86的虛擬化帶來雲計算的爆發,所以看到有開源、標準化的伺服器,以及應用ARM晶片製造低功耗的、緊湊的計算節點。 對存儲來講,以前都是集中式的大型存儲,但是虛擬化對存儲帶來全新的挑戰。 現在每一個物理伺服器跑了很多虛擬機器,每個虛擬機器的存儲和單個物理伺服器的存儲是不一樣的,虛擬化平臺可以完成存儲虛擬化。 對網路來說,以前網路連接的都是一個個物理伺服器,現在是一個物理伺服器跑幾十個虛擬伺服器,這幾十個虛擬伺服器的交換到底是用軟的虛擬交換器來做還是由硬體來做,怎麼根據需要做頻寬限制、存取控制,怎麼做到無縫的遷移, 都需要新的網路技術和產品來支撐。 我們看到,vSwITch可以實現同一台物理伺服器上的幾個不同虛擬機器的交換,還包括vSafe/vShield等虛擬化層的防火牆、IPS等。 所以虛擬化對傳統IT廠商造成很大擠壓,當然同時也是也是目前資料中心技術創新的動力。
從業界動作來看,各個廠商圍繞虛擬化和雲技術也在合縱、連橫。 從合縱來看,一是收購,包括惠普收購H3C,IBM收購BLADE,DELL收購FORCE10;二是聯盟,思科、VMWare、EMC之間用特定的協定、標準形成戰略聯盟。 從連橫來看,就是從橫向方向做標準化技術,實現每一層的標準介面,構建標準開放的技術體系。
康亮強調,「H3C走的就是開放雲戰略,用標準的技術實現不同層面的對接。 」除了硬體以外,H3C還會在虛擬化層和雲作業系統層進行合作和開發,包括標準化資料中心級網路交換平臺、標準開放虛擬化平臺和標準開放雲平臺。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