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董事長王文京:向雲計算和移動服務轉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董事長
用友
湯潯芳 貴州報導 在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熱潮下,軟體業星光黯淡。 更有人說,軟體時代已過,軟體業在移動互聯時代沒有機會。 帶著這些疑問,9月16日,本報記者專訪了王文京用友軟體董事長、總裁王文京。 面對下一個十年,王文京認為,軟體業的機會將更大,軟體企業的競爭將是綜合IT服務的競爭,現在的軟體業的跨界行為就透露了這一信號。 提起雲計算與移動互聯,王文京開始興奮。 在他看來,雖然有重重挑戰,雲計算與移動互聯網給軟體業更多的是帶來機會。 而要抓住這些機會,就要轉型。 他強調,轉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急不來。 如果速度過快,恐怕企業難以適應。 並且,王文京相信,兩年後,一定有軟體企業轉型成功。 王文京認為,尤為重要的是,在移動互聯時代,軟體企業不能再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軟體企業,而應該採取新的思維方式為客戶服務。 雲計算是轉型重點 政府行業的資訊化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發展,現在開始爆發 《21世紀》:用友今年上半年營收14.62億元,同比增長60.9%;淨利潤為1.22億元,同比增長360%。 財報稱,增長主要來自企業和政府資訊化應用軟體與服務市場的成長。 請問,這種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王文京:當然。 從我們感受到的情況來看,各行各業對資訊化都有需求。 製造業、流通業、服務業、農業等等對公司資訊化有越來越多的需求。 電信、金融就更不用說了,它們本來就是資訊化依賴度很高的行業,基礎比較好,未來還會更蓬勃。 政府行業的資訊化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發展,現在開始爆發。 在政府行業,我們重點做兩塊,一是財政,二是醫療衛生。 我們在財政行業的基礎比較好,新醫改對從行政部門到醫療衛生機構的資訊化要求比較高,增長勢頭比較旺。 《21世紀》:面對這個機遇,管理軟體、行業軟體、外包這三種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業務現在互相開始跨界。 你如何看待軟體行業越演越烈的跨界行為? 用友如何將外包、行業軟體、管理軟體這三種業務結合起來? 王文京:這樣的跨界很正常,中國的軟體企業都往綜合IT服務提供者的方向走。 經過這幾年的並購之後,接下來,軟體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單一實力的較量,而是綜合實力的競爭。 其中,行業化是我們很重要的業務發展策略,我們選定的「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方向還會繼續加強。 在外包方面,我們比較偏重資料服務的外包、系統運營託管的外包,我們有一個參股公司在做定制化外包。 在服務上,我們推行雲計算的服務模式,這是我們轉型的重點。 《21世紀》:軟體行業都紛紛借助並購來跨界。 用友也一直在並購,最大一筆是花了4.91億元收購了英孚思為。 並購之後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融合。 近期,東南融通被退市,這和其瘋狂玩並購遊戲有關。 用友如何整合並購之後的企業? 王文京:並購之後的整合對所有被並購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用友從2001年開始並購,到現在,80%是比較成功的,20%是不成功。 在整合上,根據具體物件,我們有3種整合方式。 一是繼續作為一個獨立公司來運作,對於英孚思為這樣的企業,定位比較明確,主要是在汽車行業。 並購之後,它還作為一個獨立公司來運行;二是,裝進母公司裡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部、獨立的部門,這種形式比較多;三是並購某項產品和技術,完全融合到公司的某一個部門。 不僅是業務上的融合,我們也非常重視文化上的融合。 我們做並購的時候,會考察其並購物件的文化特性,我們比較偏向並購文化比較接近的企業。 《21世紀》:上一個十年是軟體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這其中針對軟體業的18號文也有極大的説明作用。 接下來的十年,對於軟體業來說,這又是怎樣的十年? 王文京:這對軟體業來說,是更好的十年。 因為市場需求比較大,而產業基礎比十年前更好,還有政策環境的影響,現在促進軟體業發展的4號文頒佈了,市場需求比較大,這會促進軟體業在新的十年有更大的發展。 市場空間大,就是需求大,一個企業原來採購軟體的支出幾千塊錢,最高的是幾十萬塊錢。 現在,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上資訊化的起步資金就是幾十萬,有的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與原來相比,這個量級已經不一樣了。 軟體與服務的應用會更全面,更深入了。 多屏的機遇和挑戰 兩年後一批軟體企業會在這次向雲服務和移動服務的轉型中獲得成功 《21世紀》:移動互聯網來了,大家都在紛紛卡位,軟體企業有什麼機會? 王文京:對於用友這樣的企業來說,機會就是往服務轉型。 結合現在的雲計算和移動的新技術體系,來實現我們自身商業模式的轉型。 具體來看,原來很多應用都要支援多終端的使用。 原來的終端就是PC電腦,而現在必須同時支援Pad和手機,還有就是多屏。 另外,基於手機和Pad的終端形態上會有一些新的應用服務出現,如碎片化應用。 針對企業的碎片化應用有很多,如,計量單位換算、匯率轉換、網上報銷外掛程式。 這次轉型對軟體公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相信,兩年後有一批軟體企業會在這次向雲服務轉型、向移動服務的轉型中獲得成功。 《21世紀》:原來只是在PC端應用的產品和服務,現在要Push到不同的終端上,軟體公司將面臨哪些挑戰? 王文京:這對於我們的研發要求更高,我們要開發支援更多的終端形態應用,並且,它的市場也擴大了。 原來的應用只是局限于PC,現在要延展到手機、Pad上,延展到大屏,這樣企業應用軟體和服務的場合和產品就更多了,需求加大、投入加大,帶來的市場也加大了。 《21世紀》:有專家認為,軟體業進入移動互聯,如果只是將PC端的應用轉移到移動終端上,只是產品的延續,根本上並沒有採取互聯網的思維方式,這也是軟體企業欠缺的。 您怎麼看待這一觀點? 王文京:大家把軟體企業就只定位為軟體公司。 實際上,我們是一個基於IT技術的服務公司,在軟體階段,我們用軟體的方式來給客戶服務。 在新階段,我們用新的方式給客戶服務。 如果把自己定位為就是一個軟體公司,那麼思維可能永遠都轉不過來。 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商業模式下,企業的思維應該是不一樣的。 要形成新的思維,首先自己要有突破,自己不能說,我們永遠就是一家軟體公司。 用友原來的定位是軟體供應商,現在是軟體和服務提供者。 《21世紀》:在用友的S(軟體)+S(服務)戰略定位中,軟體還是在前面,服務還是在後面? 王文京:這是一個進程,也是一個過程。 軟體如果在雲服務裡面結合好的話,會成為裡面一個重要的端資源。 很多企業安裝了我們的軟體,這就等於我們擁有了很多的用戶端,我們有這麼多端,雲服務就有重要的基礎。 擁有大量客戶基礎的軟體企業,往雲服務轉型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那就是有客戶基礎、應用積累,也有包括20多年發展樹立的品牌形象、信賴度。 而新創的雲服務企業現在還沒有客戶基礎,還沒有市場口碑。 這是它的難處和劣勢。 《21世紀》:在雲服務上,你們學習的物件是哪些公司? 王文京:在公有雲上,我們學習的類型比較多,國際上有Salesforce等做得比較好,國內的企業應用中有百度、阿裡巴巴。 針對大型客戶,市場還是採取私有雲的解決方案。 目前,幾個國際大公司做的企業應用都往這塊走,大家差不多都在一個水平線上,目前還有沒像公有雲那樣有一個學習的目標物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