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戴極客可穿戴設備交流群裡,有人問了一個非常實在的問題,之後引發了群友們的熱烈討論。 這個問題是:「智慧手環市場已經有耐克、三星和索尼等大公司進入,國內小公司還有機會嗎? 」,這個問題還可以引申開來,「可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9676.html">穿戴市場已經谷歌、三星、索尼等大公司進入,國內小公司和創業者還有機會嗎? 」
作為可穿戴設備的創業者和實踐者,何璽跟不少的業界朋友聊過這個話題,大家一致認為,可穿戴設備尚處於初級階段。 也就是說,可穿戴市場還有不少創業機會,當然,前提是你有那個眼光和資源去做,並很好的執行它。
現在的可穿戴市場看著火爆,實則是虛火。 三星、索尼在做、百度、華為也在做,但是做法都相似,缺少創新。 還記得三星Gearfit和華為TalkBandB1嗎? 二者前後發佈時間相差不幾天,外觀相似,功能也差不多。 有人說之所以三星Gearfit和華為TalkBandB1相差不大,是因為技術上的成熟和低功耗感應器和晶片的可量產。 事實如此嗎? 我看未必,其中的關鍵在於,三星、華為都在占位,並沒有真正的發力可穿戴。
之所以會出現三星Gearfit和華為TalkBandB1外觀、功能都相差不大的原因,除開兩家都缺少創新,還在於執行上可能被坑了。 可能找到了相同的方案商,或者有相互關係的方案商,為了多掙錢,對兩家的要求再原有的方案商做了修改,外觀和功能上做了調整。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猜測。
而從整個可穿戴市場來看,不管是智慧手環還是智慧手錶,有或是智慧戒指,對比一下不難發現,功能大同小異,都是計步、心率、睡眠監控等,使用者其實並更多的選擇。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可穿戴市場虛火的原因之一,看著火爆,但但同質化嚴重,真正的創新少。 而且思路和做法也偏傳統和保守。
回到剛才的問題,國內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在可穿戴市場還有機會嗎? 我如果有,機會在那裡?
何璽的觀點是,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在可穿戴市場還有機會,而且不少。 我個人能想到的有如下幾個方向:
可穿戴硬體(細分方向)
雖然可穿戴硬體市場已經有谷歌、三星、索尼、華為、百度等巨頭進入,但除開谷歌,其他幾大巨頭大多是被動防禦狀態,創新少;雖然有Pebble、Jawbone、Fitbit等專業可穿戴設備廠商已經先行一步, 但中小創業者的機會還有的。
眼鏡被谷歌占了,手錶被Pebble、三星占了,手環被Jawbone、Fitbit占了,但還有內褲內衣,還有襪子鞋帽,還有項鍊手鏈等等其他傳統穿戴物品,都尚未有巨頭進入,也沒有專業廠商進入, 或者說在這些市場區隔還是缺乏正在的領導者,這都是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的機會。
可穿戴服務
比如可穿戴式設備的媒介推廣(產品評測,產品教程、產品應用、新聞資訊等,如戴極客評測),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推廣(比如公關、網路廣告等),可穿戴設備電子商務(如戴極客商城,可穿戴設備電商第一家)等。
可穿戴應用(含應用商店)
可以說,可穿戴設備應用是決定可穿戴設備能否快速普及的主要因素之一。 現在的可穿戴設備,主要應用還屬於功能應用,比如計步器、睡眠監測、心率、脈搏等,真正能夠讓使用者感受可穿戴設備科技感,炫酷好玩的應用一款都沒有。
據何璽統計,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應用不超過100款,這是一個應用匱乏的市場。 不管是智慧眼鏡還是智慧手環,不管是智慧手錶還是智慧戒指,使用者現在能夠安裝的應用都沒有幾款。
2014年,相信會有更多的開發者為可穿戴設備開發應用程式。 有技術的個人和企業不妨早點進入。
可穿戴設備配件
可穿戴設備作為最具科幻感的設備,由於產品新,廠商精力有限,很多產品並非盡善盡美。
不管是充電器,還是保護套,還是產品更換零件等,都是不錯的生意。
有一定技術基礎,或曾經的配件廠商做這個,將是一個不錯的生意,這也是一個大市場。
(戴極客 何璽/文)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