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退潮 互聯網創業時代將終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中國 抓蝦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考慮良久,段暉決定離開他創立兩年有餘的一見網。 對於這名不過29歲,卻參與過百度創業階段的年輕人,生活就像一場盤旋。 2003年他離開百度時,已經是公司技術委員會五人組之一。 2005年,他開始創業,天使資金來自于百度聯合創始人徐勇,合作夥伴是百度的另一名前同事林應明。

創業之初,他們試圖按照自己的興趣點,開發一種視頻播放提速技術。 但隨著專案的深入,以及一家名叫YouTube的美國視頻網站的高速興起,讓他們決心加入更大的遊戲。

但不太湊巧,一見網並沒有迎來「美國偶像」式的快速騰飛。 稍早成立的土豆、優酷等對手比一見網獲得了更多的錢和使用者。 而視頻這個對伺服器和頻寬需求都極高的領域,讓一見網的資金相當吃緊。

如果說百度早年的成長經歷教會了段暉什麼,那就是在堅持中不斷調整戰略方向。 意識到自己身處紅海,以技術見長的一見團隊轉型切入到社區領域,同時關閉了視頻業務。 新的目標:MySpace。

但就像前3721創始人、奇虎董事長周鴻一度評論的:「現在中國我估計至少現在有兩百個網站在學YouTube,有五百個網站在學MySpace」。 一見網似乎又一次搭錯車了。 後來,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業務方向調整:從提供自訂牆紙,到最近開發的追蹤網路資訊的用戶端Track。 段暉說,有時候,他會問自己:如果當年自己堅持做視頻播放提速技術, 今天會不會不同?

答案付諸闕如。 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使一見網成為「中國的YouTube」,日子或許同樣並不好過。 目前這一領域的領跑者之一土豆網已經在四輪融資中募集了8500萬美元,但明確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仍未出現,太過複雜的股權結構讓它的未來難以琢磨:是否像新浪一樣利益被股東割據?業內有傳聞說,最近土豆網的董事會上, 王微幾乎不予發言。 而隨著相關政策部門對視頻網站監管的嚴格化,身份的合法化問題就變成了艱難的一躍。 6月,融資超過3000萬美元的我樂網就被突然關閉了38天。

無論如何,對於段暉而言,在未來幾年內親手創立一家百度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小。 2008年4、5月間,在迅雷聯合創始人鄒勝龍的幾次遊說之下,段最終成為其北京技術中心負責人—— 在一些精明的風險投資者看來,迅雷、51.com和校內網是2005年以來這一撥網路創業公司中僅有的三家可能成為重量級選手的。

這種判斷或許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意。 如果說第一波網路創業潮中,誕生了騰訊和百度兩家市值逾百億美元的公司,阿裡巴巴、搜狐、網易、攜程、新浪、盛大六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公司,恐怕最樂觀的預言家,也不敢在今天宣稱,五年內會有類似規模的八家中國Web 2.0公司。

這正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人們曾以為Web 2.0時代將創造出更多的頂尖公司和更多的財富,人們似乎也幾乎不懷疑互聯網業將像汽車、家電等行業一樣變成百年產業,這就意味著Web 2.0之後,還有3.0、4.0......

但有兩個因素讓種種想法顯得過於天真。

首先,中國的收入模式與美國仍有巨大區別。 如果說美國每家用戶群足夠大的網站都有可能通過網路廣告養活自己,在網路廣告市場遠未成熟的中國,Web 2.0這種新的媒體形態卻很難被接受。 而另幾種模式:無線增值服務已經幾乎被電信運營商把持;網路遊戲是個獨立的體系,並不適於每家公司;電子商務則仍不成規模。

其次,雖然創業者們不可避免自視為更創新者,2000年以前創建並在過去近10年間奠定壁壘的老牌網站們,實則早已形成了寡頭壟斷的格局。 與美國的網路巨頭們不同,它們很少收購,更傾向于在後來者開創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產品模式之後自己跟進。 屈指數來,在國內具有極大影響力的網路公司至少包括騰訊、百度、阿裡巴巴、新浪、搜狐、網易等。

曾有一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像谷歌撬動微軟一樣成為顛覆者。 比如方興東曾試圖以博客中國超越新浪,但當博客這種模式被證明擁有市場,新浪、搜狐、騰訊等紛紛介入,讓博客中國不可避免的淪為落後者。 沒人知道,同樣的命運是否會降臨在依靠鉅資建成但依然脆弱的視頻網站頭上。

「上一波創業時,哪裡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 但現在,已經有幾個大城市了,我們只能做遊擊隊,一邊找幾片相對肥沃的草地,逐漸變成小村莊,再變成城市。 一邊尋找其它草地。 」在一次採訪中,千橡集團創始人陳一舟對《環球企業家》稱。 他的判斷是正確的,但即使如此,千橡仍走了很多彎路(請登陸www.gemag.com.cn查看本刊2007年4月號《千橡幻象》),直到今年,陳一舟終於落腳于校內網,並因此融資4.3億美元。

但這或許也將是最後的機會視窗。 「校內和51都是在騰訊還沒有充分重視的情況下起來的,但是從今年起,騰訊在這邊肯定會調整戰略」,奇虎創始人周鴻對本刊說。

2008年7月24日,當《環球企業家》專訪馬化騰,問到這個掌舵著150億美元市值的騰訊的創始人,如果他從今天開始創業,會選擇什麼業務切入市場。 他的回答是:「我只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一點點探索著做好,不能去考慮外界的情況。 」原因是,網路的核心產品——門戶、即時通訊、搜尋引擎和電子商務——已經被割據,未分勝負的只有兩個:視頻和SNS,但也有了很高的門檻。 馬化騰承認:「現在很多人還想在網路上打造10億美元公司,已經比較難了。 」

或許比某一家公司得失更讓人擔憂的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業時代是否即將終結?

如果寡頭壟斷格局已定、新的商業模式晦暗未明,而中國的網路使用者在3年內達到5億級規模的臨界點,就的確很難想像,按照既有打法——將美國模式本土化——未來究竟還有更多的創業空間?至少,目前而言, 絕大多數風險投資機構已經不再將網路創業公司視為自己的考察重點。

進入2008年,雖然仍有創業公司出現,比如百度前CTO于2007年底創辦的愛幫網、互聯網老兵謝文于2008年打造的一起網,但顯然,無論從創業公司的數量,還是投資者的熱情來看,都與2005、2006年時相去甚遠。

過去一個月裡,《環球企業家》採訪了奇虎、51、抓蝦、豆瓣、酷訊、優酷、酷6在內的諸多國內創業階段網站,以及一些相關投資者及業內人士,試圖在宏觀圖景之下,更多還原這一場喧嘩與騷動的細節:一場在起跑線上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 但行進中坎坷重重的集體狂歡。

刺激2005

某種程度上,2005年秋至2008年夏,一輪創業潮流從興起到止息,算得上中國互聯網的一部斷代史。

雖然2003年底攜程登陸納斯達克重新拉開了中國網路業海外上市的機會之窗,之後盛大的上市證明了網路遊戲市場的巨大潛力。 但直到2005年,一切終於質變:百度火箭升空般的上市,以及阿裡巴巴隨後與雅虎的10億美元交易,讓這個行業徹底地興奮起來。

機緣際會。 來自外部世界的兩種力量也讓中國的創業的衝動似乎不可遏抑。 首先,美國在經歷了長達5年的創新低潮之後,終於在谷歌之後重新發掘出一批新方向:Skype為首的P2P概念、MySpace和Facebook主演的網路社區、YouTube開創的視頻平臺、 Craigslist代表的本地生活資訊分享平臺、「第二人生」呈現的三維虛擬社群...... 所有這些概念似乎都可以在中國重新講述,特別是有了百度和淘寶這樣的成功複製之後,美國投資者對此也不乏認可。 2005年下半年起,數十億美元不停歇地流入中國。

推波助瀾的是,2004年之後,國內以博客形式為主的個人媒體發展了起來,讓無論海外的新鮮概念,還是國內的創業公司都被更容易的第一時間傳播開來。 一個細節是,當國內最著名的博客作者洪波前往美國谷歌總部,甚至谷歌的一些華人工程師也主動與其交談,邀請他吃飯。

或許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互聯網業還從未在短時間內看到如此多的創業可能,除了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們被數以百計的創業公司模仿,如Linkedin、Bloglines、Plaxo等「二、 三線明星」也被納入中國化的視野之內。

不難感受到,2005年、2006年間,這種大幹快上的氣氛是如何充斥于中國網路業的:幾乎每家已上市的網路公司的員工,都伺機跳槽至「下一個百度」。 而那些參與過一些重要網站成長經歷、並因此獲得第一桶金的人們,則相信自己能從過去的歷史中學到一些事情。 這一階段,最著名的創業者當屬周鴻,而百度十余名技術人員在短時間內創建了近10家公司,也頗具代表性。

資本決定論

一個或許只有在事後回顧才會顯現出必要性的話題是:與美國創業公司首先必須找到合適的產品模式不同,這一輪中國創業者最需要回答的問題其實是融資。

如果說2000年前後,中國無論創業者還是投資者,都對如何創辦一家優秀公司缺乏概念,最終變成不擇細流式的投融資模式,甚至出現了IDG這樣對每個細分領域的前三家公司都會注資的風投基金。 這一次,遊戲變得全然不同了。

一個根本變化是,很多在2005年、2006年間成立的風投基金融資高達數億美元,不可能進行太小規模的投資,他們更傾向于把賭注押在少數看起來成功幾率最高的公司身上。

為確保投資回報率,絕大多數VC的選擇其實並不太多:美國成功模式+本土相對成熟的創業者,或者那些迅速取得一定人氣的網站。

這讓一些年輕創業者很容易的被摒棄于投資潮流之外。 比如26歲創辦校內網的王興,和24歲創立「我要打折網」的韓華,他們過往的履歷似乎欠缺說服力(多少巧合的是,他們同時出現在2006年《環球企業家》「40歲以下商業精英」的評選中)。 而這兩家發展勢頭良好的公司最終只能選擇以千萬元人民幣級別的價格出售——它們或許是國內至今為數不多已經退出的Web 2.0創業網站。

事實上,絕大多數未能獲得融資的公司,都相當於在接下來這場漫長的軍備競賽中提早出局。

而對於那些相對容易獲得資金的創業者,如在業界富有聲譽的周鴻、陳一舟,需要面對的問題就變成了,融資的度如何把握。

奇虎以「Web 2.0時代的搜尋引擎」為概念,兩輪融資3500萬美元,而千橡集團靠「中國的MySpace」概念加上無線業務的收入,融資更高達5800萬美元。 這是一個當年搜狐、網易們都無法企及的數量級。

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競爭壁壘,但也很容易製造一種幻覺:這家公司可以做很多事情。 包括奇虎和千橡在內,幾乎每家融資規模逾千萬美元的公司,都迅速展開了相當多元的業務探索。 據稱,奇虎在2006年底的第二輪融資前,其不少中層甚至希望融資失敗,這樣公司才會在幾塊業務中選擇最有機會的一個,破釜沉舟。 事後看來,這種憂慮不無道理:奇虎下面擁有至少奇虎網、奇酷網、360安全衛士、愛酷網、中國供應商五塊業務,其中360安全衛士今年的收入將超過一億元人民幣,且能贏利——但它必須承載另外四家公司的虧損。

「太早融資過度,就像清朝到了後期,皇帝都不育而且早夭,就是因為小時候都受不了宮女的誘惑,把身體搞壞了」,一位業內人士評論說。

道理簡單,但仍極少有創業者能抵禦資金的誘惑,豆瓣網創始人楊勃或許是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此前的不快回憶。 2000年,楊勃曾加入朋友創立的一家物流公司。 當時,他們在公司沒有成立之前就完成了融資。 「那麼多錢可以讓你在錯的路上走很遠,如果錢不夠多,你反而會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楊勃說。 所以,豆瓣的擴張非常謹慎,其于2005年3月建立,到2006年時,豆瓣仍只有4個全職員工,融資規模也不過200萬美元。 以致于楊玩笑說:「如果豆瓣團隊發展有問題,可能是稍微有點太慢了,有可能是因為我太謹慎了」。

讀錯趨勢?

周鴻曾不止一次對本刊記者表示,《環球企業家》2007年1月號雜誌上的封面文章《你·媒體》給了他錯誤的引導。 這篇以講述個人媒體形式將成為新的資訊及人際關係構建方式的報導,一度成為奇虎公司內被反復討論的話題——他們希望在這種新的潮流下打造新的搜尋引擎。

但用了很多錢、花了很多時間之後,周近乎無奈的發現:在中國市場,使用者創造內容的 活動程度比預期差很多,「大部分是瑣碎的,對於陌生人是不正確。 」

大概在摸索一年半之後,奇虎的團隊才得到一個樸素的結論:社區最大的價值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但這種聯繫是搜尋引擎無法抽離出來的。

這的確是Web 2.0創業潮流中最大的陷阱:這種高度針對每個人的行業趨勢,在絕大多數個人使用者活躍度不高的中國,天花板比預期中低很多。

由前IBM中國軟體發展中心架構師徐易容和前百度高級技術經理諶振宇在2006年創建的抓蝦網,或許是這輪創業潮流中的一個代表:它在極短時間內在國內積累了可觀的使用者數量,並完成融資。 對於絕大多數創業者而言,這算得上一個不俗的起點。

抓蝦的產品模式,是用訂閱的方式來整合互聯網上的零碎資訊。 比如使用者將自己日常關注的新聞網站、博客和視頻頻道統一收集到一個平臺之下,每次有更新,自動呈現出來,省去在各個網站流覽的麻煩。 同樣的產品,美國一家名為bloglines.com的公司在2005年時就得以出售。

和其他創業公司一樣,融資之後,擴張成為了抓蝦的下一步,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這個小團隊擴張到了二十多人的規模。 有一段時間,抓蝦基本每週都有新功能上線,比如個人頁面的改進或尋找好友,或者新的合作推出。 在使用者中,這樣的迅疾動作為他們博得了一片喝采。

可是到了2007年下半年,創始人徐易容和諶振宇卻開始感覺到了不安。 他們發現,雖然新功能在不斷增多,也不斷有贊許聲,但是從資料上看,真正在使用這些功能的使用者並不多。 而抓蝦的使用人群數目也沒有大幅增長。 相反,對於某些使用者來說,這個簡潔工具突然增多的其他功能,反而讓他們迷惑不已。

也就是在這個路又開始模糊起來的時候,徐易容覺得,一直以來那些人們不斷問他的問題突然變得真實可觸:網站對於使用者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你能得到的商業價值是什麼?

創業者的各種建議裡總會提醒要從初始階段就不斷對使用者價值和商業價值進行思考,但是大多數創業者的思維狀態就如徐易容所說:最開始的一個階段只是專心考慮從哪個方向做一個好的產品,當產品推出、擁有良好反應之後, 想的最多的還是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趁熱打鐵擁有更多使用者、如何建立一個好團隊等等,就像急行軍一般,雖然也一直在思考商業價值,但並非要停下來將它弄個水落石出。 「在那個獲得認可的階段,從核心價值向外輻射有很多事情是你可以做的,很多資源是可以利用了,欲望就開始膨脹了」,徐易容說。

他決定帶領團隊停下來思考了。 這個二十多人的團隊開始漫無天日地開會討論、街頭調研,開會到晚上12點並不稀奇,希望能把模糊的路又看清楚,可是卻並未獲得太好收效。

關鍵時刻,徐易容和諶振宇果斷決定進行團隊收縮。 徐表示,這並非資本層面的問題,捨棄原有團隊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是「突然看不清了,肯定需要調整了。 2007年11月份,抓蝦只保留下7個人的小團隊,負責抓蝦日常的維護。 那段時間,徐易容和諶振宇基本上不在辦公室,而是每天都在外面約見廣告商、創業者、企業家等各色人士,探索前進可能。 對抓蝦的其他人員來說,這同樣是一段艱難的歷程。 「不是辛苦,不是勞累,而是你不知道該去做什麼,這是一個創業公司最難受的事情」,一位團隊成員表示。

最終,抓蝦決定將產品改得更為簡單而非複雜化,並且將為廣告主整合使用者群相似的零散網站作為自己的商業模式。

據說,在抓蝦2008年的新年大餐中,酒醉之後,諶振宇對徐易容說:「今年真是太難了,太難了,不過我們過來了」。 兩人幾乎是哭著擁抱。

贏利關

抓蝦的摸索其實遠遠未到結束時。 2008年初,當它在頁面上放置了幾個來自Google的AdSense廣告,便很快引來了使用者的尖銳指責:這家公司是否活不下去了?網站的內容來源於使用者創造,網站取得的收入是不是應該和使用者分享?即便立足為廣告商整合投放物件, 互聯網上有多少有價值的小網站也是其面對的挑戰。

如何賺錢,將是一個Web 2.0時代最漫長而富挑戰的問題。 即便Facebook、YouTube也至今未能贏利,更沒有像谷歌、亞馬遜、eBay等公司一樣找到行之有效的贏利模式。

在獲得軟銀超過4億美元融資之後,千橡集團一個頗為值得關注的動作是以1000萬美元收購休閒網頁遊戲開發商豌豆互動。 而在此前後,國內另一個頗具規模的SNS網站51.com以5100萬美元出讓給網游業上市公司巨人互動25%的股份。 幾乎必然邁出的一步是,51將深入對於網游業務的摸索,其創始人龐升東對《環球企業家》說:「未來兩年遊戲收入增長會給51的收入帶來很大促進」,龐同樣承認的是:「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重點,現在現金流對我們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似乎,一時之間,網路業最容易開採的一塊金礦,是2008年市場規模可達130億元的網游市場。

還有其他選擇嗎?

今年初,中國互聯網業老兵謝文複出,執掌SNS網站一起網,他相信,「中國互聯網還處在萌芽期」。 而謝文看好的商業模式,仍是基於個人行為模式的廣告精准投放。 但即使此領域最可能修成正果的Facebook,也因為相關積累不足,仍在拼命在挖谷歌的員工。

這的確需要漫長的摸索。 對於中國廣告市場,即使網路視頻這種相對直接的廣告模式仍不能被有效接受,何況需要更多想像空間的個人廣告。

「互聯網三年必有王者興,不過那是‘例外’的公司,而不是‘公例’的公司」,谷歌中國一名正在謀劃創業的高層表示。

「肯定會有新的小公司來顛覆整個行業,當然我們現在無法看清楚是誰。 」周鴻說:「這需要創新、專注、堅持和好運氣。 」

焦點E世界整理!

www.jejie.cn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