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約伯斯對彼時的百事可樂總裁斯卡利的那句遊說「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充滿了一種濃濃的情懷之意。 當蘋果在智慧手機領域大獲成功之後,這句話成了名言。 時至今日,創業者說「情懷」之類的故事忽然多了起來。 這裡包括IT領域裡的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的「我不在乎輸贏,我只是認真」,也包括傳統媒體領域裡的東早社長邱兵在數位時政新聞產品澎湃正式上線時的那篇廣為流傳的情懷文。 這兩個例子只是非常知名的例子,更多的情懷故事,充斥于各路大大小小的創業者之中。
情懷當先,創業開始,這就是時下火熱的startup公司們的標誌。 創業者不僅在講述他們的產品究竟是什麼,他們還濃墨重彩地高聲宣佈:我們為什麼要創這個業!
情懷創業的由來
除了iPhone這樣的真正意義上顛覆掉前一代的產品,不得不承認的是,今天很多創業的專案其實是對過去已有的產品的小步更新。 即便如小米這樣當紅的手機,也是跟在眾多安卓智慧機之後的產品。 對已有產品的某些不滿,在過去,很多人也就得過且過。 但在今天,就有這麼一些人要擼起袖子說:我來幹一個。
我曾經在一篇題為《挑剔》的文章中提到,我見過不少90後(或接近90後)創業的年輕人,他們家境良好,衣食無憂,也受過很好的教育,本可以安安穩穩進入大型企業去謀一份不錯的差事。 但他們創業了。 當然,謀求財富是動機之一,但深聊幾次之後,你就會發現,挑剔也是非常重要的動機:對已有產品的挑剔。
主觀上,每個時代都有所謂「不屈服不妥協不忍受」的不安分者,客觀上,創業這件事已經越來越不難(這話並不是說成功創業很容易)。 可能是拜互聯網新經濟所賜,創業的成本和門檻在大幅下降。 在過去,你生產一個產品還要愁哪裡去租個店面發售,今天,無論是自建網站,還是淘寶開店,都沒有多少成本。 要不了多少錢,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業就可以創起來,然後啟動,出發。
是的,創業在今天,有時候就是那麼容易:一個晚上就可以做出決定的事。 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敢想敢幹不管不顧本來就是他們的特徵,門檻一低使得大把年輕人也有這個可能去創業。 而一個晚上就能下決心的事,通常,真的和「感性」、「情懷」有關。
正如前文所說,雖然我們會把目光聚焦于羅永浩、邱兵這樣的大叔級人物身上,但事實是,江湖裡憑著一腔熱血、一股勁頭就去豁出去幹的,大有人在,而且,年輕人居多。 這個時代,給了年輕人們以他們父輩從未有過的機會,是情懷創業的根本由來。
情懷創業下的「粉絲經濟」
說情懷是很容易得到認同和追捧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對既有產品不滿的人,始終大有人在。 只不過真正動手去做的是少數,更多的,在看著這些動手的人敬佩之余,自然會高度認同。 從心理上講,人們總是會或多或少去仰慕那些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不能不易去做的人。
對產品不滿的根源來自于「工業時代」的流水線式生產,它總是滿足最廣泛的大眾需要,而會忽視掉小眾的訴求。 但在大眾媒體一統天下的時代裡,這種訴求,是無法得到有效表達的。
社會化媒體,大大加速了情懷創業的受關注度。 從創業者角度出發,他們雖然沒有巨額的行銷投入,但只要開一個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內的所謂「自媒體」,就搶到了一個話筒。 當他們的話術足夠漂亮,對已有產品的攻擊足夠到位,是的,他們的確不需要多少廣告費,就可以得到很令人驚歎的傳播廣度。 而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他們一樣可以通過既有的社會化產品,尋找到他們心目中的「偶像」,予以支援。 於是,創業者們所需要的傳播深度,也變得可能起來。
粉絲經濟大體上就是這麼回事。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很難同意這就是「粉絲經濟」,它充其量應該是一種「粉絲行銷」。 因為無論是創業者言說,還是受眾聆聽後或表示支援或表示反對,都是傳播的範疇――這裡,並沒有太多涉及到企業的其它維度,比如生產,比如倉儲,比如資金安排。
不過,粉絲行銷的確能迅速增加大量的注意力,這在某些場合是有好處的,比如說要向上游供應商獲取談判便宜,比如說要向投資人獲取更好的投資條件,帶著巨大的注意力,總是比誰都沒聽說過你強。 粉絲行銷做得成功的,的確可以這麼說:開了一個好頭。
訴諸情懷,只是粉絲經濟中的一種。 比如蒼井空創業去做內衣這事有那麼一絲絲的情懷成分,但更多意義上的關注,其實和情懷沒什麼太大關系。 訴諸情懷對於創業者本身要求不高:不一定需要多大的知名度,不一定需要多麼漂亮的身材臉蛋,不一定需要多麼強的實力背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創業者都喜歡打這張牌:總是有些情懷可以讓你抒發,總是有些情懷可以得到呼應。
但是,傳播上的情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懷。 就像中國古人說的: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靠社交網路上的幾句動人話,就能建立起一個成功的企業,這種故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情懷能不能做好企業
看是什麼情懷。 究竟是說說的呢? 還是真正放在企業運營上的。
基本上,市場經濟(或者索性說資本主義)歷經過四個階段,分別是原始、管理、技術和金融。 發達的西方國家比如美國,已經走到了金融階段。 而相對於才實施市場經濟不過二三十年的中國來說,還遠未進化到這個程度。
原始階段的典型特徵是資源爭奪。 標準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殖民戰爭。 資源爭奪有時候甚至可以說用「掠奪」二字來形容。 這個階段的重要後果是:爭奪者只要爭奪成功,就有巨額的利潤,所以基本上屬於粗放經營。 追求細緻的運作的成本,可能比去爭奪資源還要來得高,因為這裡不僅包括資金成本,還包括時間成本。
二戰結束後,大規模的殖民戰爭已經不再可能,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源爭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基本告一段落,如何充分利用已經爭奪到手的資源,加以最大化運作,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命題。 於是,管理資本主義出現。 在這個階段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明星職業經理人,比如韋爾奇,比如郭士納,這些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擁有者,但他們的確將企業帶到了極其輝煌的巔峰。
但凡你要很細緻地運作一個事,情懷就必定會產生。 這話也可以倒過來說,沒有一定的情懷做支援,細緻地運作一件事的持久度需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事實上,當進入到管理資本主義的時候,企業的運作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唯利是圖。 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企業公關,差不多也就是那個時代產生的。
但職業經理人畢竟是職業經理人,professional有時候等同于漠然,因為職業經理人對所服務的企業很難說有多麼深的忠誠度以及父母對孩子們般的情感。 不過,由於技術的進步緩慢,要做到企業的高層位置,很少有年輕人可以真正入局。
高科技互聯網的出現,一下子將財富的增值速度火箭般地提升起來:過去需要好幾代人才能建成的商業帝國,今天可能只需要十年。 十億美元俱樂部裡充斥著企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創始人。 技術資本主義並不完全是對管理資本主義的替代,它只是讓創始人能夠大幅提升成就商業帝國的速度,同時,也提升了對管理更精細化的要求和可能。
當創始人在主導自己的企業時,情懷在企業中的作用變得瞬間大增起來: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充滿著無盡的愛意的。 這種真正意義上對企業全價值鏈的打磨,可以說,一直到技術資本主義階段,才普遍變為一種可能。 但是,還是那句話:情懷光說說是不夠的。
錘子手機羅永浩所謂的「工匠精神」是一種情懷。 這種精神是對工業時代流水線生產的反動:流水線曾經徹底摧毀了工匠和他們的手工作坊。 無論如何,他要感謝新經濟時代,因為在工業時代,乃至前工業時代,一個教英語出身的老師,又有多大可能去生產一個設備呢?
真正的情懷,對企業運作是有極大説明的。 不過,在今天這個時代,依然不夠。
當代企業的核心驅動
其實是:金融。 這兩個字,和情懷的關係,很遺憾,有限。 因為投資人不是大眾,他們的理性成分,遠遠超出感性成分。
不止一個人問過我對錘子手機的看法,老實講,對於今天發售的T1手機,我沒什麼看法。 這個手機是否真正達到了羅永浩所謂的情懷,並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羅永浩在T2T3乃至Tn的反覆運算速度和規模。 羅永浩在解釋T1出貨少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產能爬坡。
產能爬坡是什麼? 就是增加產能。 產能增加有兩種方法:一代又一代的手機賣得越來越好,錘子公司逐步增加訂單,訂單增加使得規模效應顯現,單價成本日趨下降,最終達到「物廉價美」的目的,以及,對上游供應商的強大話語權。 第二種方法:獲取強大的資本注入,每一次訂單,都比上一次訂單有大幅增加,加快達到「物廉價美」的速度以及強大話語權獲得。
在智慧手機一片紅海之下,第一種方法顯然過於緩慢,有可能半道夭折,第二種方法才能死裡求生突出重圍。 T1售價達到3000元,這個比同類手機貴的價格只能得到小眾的回應。 工匠精神是可以的,但工匠生產式樣的手工作坊顯然不合時宜。 特別是,在手機行業。
資本主義的進化速度是指數級的,原始階段最為漫長,管理階段不過戰後到新經濟前夜的數十年,技術階段剛剛開始,金融資本主義立刻到來。 因為技術本身不是生產力,它要變成大規模的產品。 後工業時代不是工業時代的全盤反叛,在規模這兩個字上,它依然有所繼承。 只是技術和金融相加,規模的提升速度大大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
中國的市場經濟,非常迅速地某種意義上也是被動地,突入了「管理、技術、金融」相混合的時代。 原始階段我們經歷過,企業們或多或少都帶著原罪爭奪資源,這個階段並沒有完全過去但已進入尾聲。 今天的企業,對主事者要求更高,雖然創業更易,但創業成功卻變得更難。 管理技術金融三維度都要有上佳表現,才能在這片商海中立足。
小結
情懷,是一個不錯的武器。 因為它能帶來注意力,有注意力的東西,人財物才會向它靠攏(這又是工業時代大眾社會留下的一個痕跡)。 也正如前文所說,社交網路的興盛,給情懷宣示以及基於特定情懷下的粉絲集結,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情懷能夠撬動起一個企業起步時所需要的種種,但這只是開始。 情懷貫穿于整個企業的運營中,也有助於企業的經營,但這只是部分。 當代社會,沒有情懷的企業會死,有情懷的企業,則還需要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