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佈在大量的分散式運算機上,而非本地電腦或遠端伺服器中,企業資料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 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電腦和存儲系統。
目前,PC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們用PC處理文檔、存儲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U盤與他人分享資訊。 如果PC硬碟壞了,我們會因為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 而在「雲計算」時代,「雲」會替我們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 「雲」就是電腦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台、甚至上百萬台電腦。
「雲」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電腦可以隨時更新,保證「雲」長生不老。 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雲」,其他IT巨頭,如微軟、雅虎、亞馬遜(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雲」。 屆時,我們只需要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朵「雲」上,但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 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根據「2009 IT決策者關鍵調查」報告內容來看,雲計算(Cloud Computing)與衍生的軟體即服務(SaaS)有助企業降低資訊投資成本,有10.13%的受訪企業表示將于2009年導入該項技術服務,不過, 雲計算真有助於企業抵抗經濟的不景氣嗎?同時,雲計算的興起也吸引來了駭客的注意力。 據安全廠商AppRiver稱,2009年雲計算或將掀起一股駭客攻擊的熱潮。 面臨經濟的低迷和安全的威脅,企業在雲計算時代應該如何把握未來的IT建設?
誰更需要雲計算
根據相關媒體與軟硬體業者所揭示的內容來看,可將雲計算簡單劃分作基礎建設與應用服務兩種類型。 對於前者,只有那種必須在極短時間同時處理大量資料的企業,如Google等,比較有需要部署可做到平行計算的雲計算架構;截至今日,業已有許多軟硬體廠商積極于向上述企業展示他們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
至於後者,則是指架構即服務(IaaS)、SaaS與平臺即服務(PaaS)等有助企業降低營運成本的網路應用服務,如Amazom的EC2、Google的Google.doc、IBM的「隨需管理服務(On Demand Managed Services,ODMS)」、微軟(Microsoft)的Dynamics CRM以及Salesforce的Salesforce.com等,臺灣有不少企業開始通過上述網路應用服務執行日常作業,如以Google Doc取代部分Office System等;
企業真能無痛享受SaaS嗎?
轉移成本高低將左右企業選用雲計算服務的意願高低。 雲計算服務或許有助於企業降低資訊營運成本,如省去運維繫統與資料中心等成本,但前提是企業已解決網路頻寬、安全防護、正常化需求與員工使用習慣變更等。 「SaaS等應用的初衷很好,但關鍵在於是否便於使用,」某位不願具名的資訊人員如是說。
「軟硬體廠商如何區別On Premise業務與IaaS、SaaS與Paas等服務,將影響企業的轉移成本高低,」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資深經理翁偉修日前表示。 甲骨文(Oracle)、思愛普(SAP)與微軟(Microsoft)等提供隨選服務的廠商在On Premise與隨選服務等業務上投入的比例差異、隨選服務的可用性與可靠性高低,將影響企業選用隨選服務的意願。
駭客攻擊 雲安全亟待解決
企業資料庫一直是企圖獲取使用者個人資訊的駭客們的主要目標,同時求職網站和社交網路網站也逐漸成為潛在的攻擊目標。 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這些網站保存了大量成員的資訊資料,而且這一趨勢在2009年還將有所激化。 現在,駭客已經開始通過攻擊Facebook和LinkedIn來獲取個人資訊。 Touchette預計,今年駭客們將尋找更多的攻擊目標。
AppRiver高級安全分析師FredTouchette表示,經濟的低迷使得企業需要新興技術來説明他們削減成本,於是企業面臨駭客攻擊的危險更為嚴重。
總之,除非提供雲計算、雲服務的供應商可協助企業降低導入雲計算(服務)可能面臨的風險,否則,對於想降低營運成本的企業來說,雲計算(服務)未必是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