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導讀:香港有低稅收、高效政府、傾向性政策、完善快捷的通訊基礎網路和全球認可的法律制度,但香港為何不能成為矽谷?
「這年頭,到底還有沒有人願意當超人?」 李嘉誠的商業夥伴和知己周凱旋告訴大家,答案是否定的,「這年頭沒有人願意當英雄,更沒有人願意當超人。 」
過去幾十年來,李嘉誠先生被稱為「李超人」,是包括香港在內的華人社會的企業家精神領袖。 然而近年來,他所代表的企業家精神開始在香港受到挑戰。
實際上,香港的創業精神十年前便走上了下坡路。 香港中文大學對香港創業觀察的研究報告發現,香港的創業水準出人意料的低。
始于2002年、涵蓋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創業觀察」國際研究顯示,香港的創業活動普及率僅為成年人口的3.4%,是全球創業活動率最低的地區和國家之一。
即便香港隨後迎來了「自由行」帶來的零售業繁榮時代,過去十年創業活躍度並未出現明顯好轉。 2009年的研究結果稱,香港只有3.6%的成年居民從事早期階段創業活動,低於美國的8%,更遠低於中國內地18.8%的創業人口水準。
「被寵壞的香港」
一名加拿大人見證了香港企業家精神的由盛至衰。
樂裕民(Bruce Rockowitz)35年前來到香港,以職業網球選手身份參加巡迴比賽。 當時他只有19歲,在香港的鄉村俱樂部做兼職網球教練,小鎮長大的他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勞斯萊斯和賓士名車。 他的人生也就此和香港結緣, 包括此後和歌手李玟結婚定居香港。
「當時的香港和現在不同,以前沒有這麼多好的餐廳、娛樂和酒店,當時對年輕人來說更容易創業。 」樂裕民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當兼職教練期間,他遇到了「蘭桂坊之父」盛智文(Allan Zeman),加入一家名為Colby的貿易公司成為合夥人。 1984年兩人合開蘭桂坊第一家餐廳California Restaurant, 為蘭桂坊的興起打下伏筆。
2000年利豐集團收購Colby,樂裕民過檔利豐,並在2004年成為利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十年來帶領利豐從60億美元收入增加到200億美元。 今年7月,樂裕民將利豐交棒給馮氏家族第四代馮裕鈞,出任利豐分拆上市的利標品牌的行政總裁。
此外,樂裕民還在2002年和朋友合夥建立了連鎖健身會所品牌PURE, 如今PURE在香港、上海、新加坡、臺北和紐約設有分店,有超過5萬名客戶,雇傭超過千名員工。
而如今,有創造力和想法的香港人難以創業,在很多人包括樂裕民看來,高昂的租金是一項重要原因。 「香港的競爭力被高昂租金傷害,新人很難進入市場,已經成功的人則更容易將新來者趕走。 」他說。
他的老友盛智文最近說,「香港被卡住了」(Hong Kong is stuck),樂裕民則說,「香港很多方面被內地寵壞了」。 他稱, 700萬人口的香港和13億人口的內地只有二十分鐘距離,有那麼多機會可以在香港創造品牌帶到內地銷售,「但有多少品牌在香港誕生?」
「香港的銀行業很大,但這不是企業家精神。 」樂裕民說,「香港未來必須創造一些東西,香港人必須要更有企業家精神。 香港需要100個盛智文、100個樂裕民。 」
李嘉誠大拼圖的一塊
此時,三名來自加拿大的年輕人正在書寫他們的創業故事,而香港只是過客和橋樑。
Nanoleaf(納米格有限公司)由三名多倫多大學畢業生創辦,發明了全球具有最高能源效益的LED 燈泡。 這家製造節能LED燈泡的公司,去年底獲得了李嘉誠和周凱旋的青睞,成為李嘉誠旗下風投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迄今為止投資的唯一一家香港公司。
「李先生和Solina(周凱旋)是我們的最佳推銷員。 」 Nanoleaf創辦人兼營運主管閆思成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我們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但我們都是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總部則設在深圳,以更接近供應鏈,瞭解市場訊息。 」
作為李嘉誠基金會董事、維港投資創始人,周凱旋首次高調在公眾面前亮相。 今年5月她帶著七個科技創業專案,在北京、西安、蘇州和廣州進行名為「科技夾子」的巡展路演。
這七個科技創業專案涉及食品、農業、能源、環境治理、生物工程、醫療和大資料等領域,精選自維港投資57個投資專案。 維港投資是李嘉誠進行科技風險創投的旗艦,所投企業主要來自以色列和美國,而香港只有Nanoleaf勉強可算為一例。
李嘉誠對這家燈泡公司的投資,以及在某次媒體訪問中把玩造型獨特的燈泡,令Nanoleaf一夜走紅。 近日他們再次通過海外眾籌網站為可調節亮度的新燈泡產品募集資金,90分鐘內便達到30萬美元的募資目標。
目前Nanoleaf燈泡最低售價高達35美元,一個月生產約5000個燈泡,出貨時間至少需要60天。 現在公司正在東莞建立全自動化生產線,希望能將價格下調。
「巨人們支援小創業公司,對後者的盈利能力其實並不太看重。 我們運氣好,在適當時間做了合適的事。 」31歲的閆思成說,「沒人想投資小創業公司,李先生和Solina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瞭解最新的科技,想要改變世界,而我們只是他們那個大拼圖裡的一塊。 」
銀行家多企業家少
創業精神離香港越來越遠。 在最近香港舉行的一個投資論壇上,不少投資者問了同樣一個問題:香港有低稅收、高效政府、傾向性政策、完善快捷的通訊基礎網路和全球認可的法律制度,香港為何不能成為矽谷?
「hi-tech high嘢、low-tech撈嘢」,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上世紀八十年代時期香港有不少企業家投身發展高科技,但很多人以虧本收場, 因此有了這句意為搞高科技吃錯藥、搞低科技才能賺大錢的廣東話俗語。
香港從未成為科技創業熱點,香港特區政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努力推動的科技創業,一直未能形成氣候。
香港特區政府1999年便提出發展資訊科技,2000年政府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旗下公司合作開發數碼港,試圖培育大量科技創業企業。 同年,香港創新科技署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成立,翌年成立香港科技園,政府還推出各項基金鼓勵支援科技創企。
然而,數碼港卻成了一個地產專案。 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大誠(Rocky Lee)為大量矽谷和內地互聯網公司提供服務,他稱,以10分來計分,香港成為矽谷的希望只有3分。 除了高價租金外,香港沒有市場也讓科技創業者止步。 同樣重要的是,香港並不具備科技創新人才。
三度創業的香港電視創辦人王維琪說,企業家精神不是靠政府資助,而是看整個社會文化是否崇尚,香港從學校教育開始便是最傳統的教育,「創業最重要的便是有反叛精神。 」
同時,希望一夜發達的短視也消磨了創業精神。 樂裕民稱,香港有很多銀行家,企業家卻越來越少。 思科(24.95, -0.05, -0.20%)大中華區收購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張柏舟說,香港的大學生們選擇做銀行家、律師和醫生,用腳給香港是否能做矽谷投了票。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史美倫認為,要在香港大規模發展高科技企業,香港還沒有條件。
她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香港特區政府希望成立科技局,以説明做大科技產業,但她看不到在很短時期內能夠做到很大規模。 她認為香港應在現有基礎上,把現有的優勢發揮出來更重要。
雷鼎鳴說,假如香港未來能發展高科技產業,最主要是人才。 一是要和深圳結合,二是大量吸引有高科技產業海外工作經驗的海歸派。 他稱,如果能獲得中央政策支援,香港在生物科技和環保方面還能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