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說吧。 我從來沒認為創業一定要在北京,除互聯網外大多數傳統產業,在其它城市照樣有很多很多的機會。
我的一個觀點是,創業不一定是在北京,但創業最好是在外地。
這個觀點聽起來也許有些嘩眾取寵甚至不符合邏輯。 畢竟現在都講究「葉茂歸家」,依靠家庭成員已經拓展和打下的關係基礎,不是應該更容易成功吧? 對這個觀點我不辯駁,但我想要講的是我知道的故事。
在蘇州的市中心,有兩條街,一條是觀前街,一條是平江路。 前者一直是蘇州店鋪租金最高的商業區,後者是一條文化老街最近幾年才開發出來。 四年前,它的平均店鋪租金大概五萬左右,今年已經超過四十萬。 我要講的正是這幾年發生在平江路上的故事。
三年時間攢下一百萬的家當,算成功嗎? 不算,但是是創業起點相對成功的第一步。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相對於同齡人算是不錯的了。
不少人逛蘇州都在景區吃過蘇式糕點,可是我敢打包票你吃到的大部分糕點都是在超市直接進貨的。 沒錯,姑且稱為小王吧,現在在平江路經營著兩個門面,他就是賣這玩意兒的。
以前是直接在歐尚這樣的超市買,現在找到了更便宜的進貨管道。 買來的糕點都是成品,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擺在蒸汽灶上整出水霧繚繞的感覺就好了。 「蘇式甜品,蘇式點心,帥哥美女要不要嘗一嘗? 」
這個利潤多高? 一袋從超市進貨的奶黃包,單價在15元左右,裡面總共有二十幾只。 我可以分為五隻一籠,每一籠賣二十元。 而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吆喝。 店鋪面積實際上十平米左右就可以。
一天能賣出多少? 淡季的時候很差,旺季的時候很旺。 反正兩年前,過年的時候一家店一天的營業額已經是超過1萬的。 而租金在那時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可笑而知,經過三年時間攢下一百萬也沒什麼吃驚。
他原本也是大學畢業在一家私企混日子,大學普通,人普通,一切都普通。 唯一的不同是抓住了機遇。 2012年左右的時候,在平江路擺地攤是沒人管的,他就是抓住了這個時間點。 一開始是週末周日過來擺攤,賣的是章魚小丸子,五塊錢一份,第一次買的時候,小夥子手都在抖,烤完之後不知道該放多少調料。 一個月之後已經嫺熟,所以從事餐飲行業,有時候需要的僅僅是勤奮就夠了。
沒錯,他很勤奮,在很多人擺攤的時候,只有他做到了早出晚歸,後來乾脆辭了職。 說起來堅持這事兒很簡單,但並不容易。 對於在底層浸淫已久某些中年人而言。 更樂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賺了幾塊錢就去大牌。 吆喝起來也不用心。 所以窮與富不是天定的,是人定的。
五塊錢一份,一天賣出兩千份的話,一天的收入就是一萬。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但一天賣出一千份是絕不成問題的。 排除忽略不計的成本,最多兩天就可以掙回他一個月的工資。
做了三個月,城管越來越嚴了,開始掃街了。 滿街的擺攤的都在撤退,他也不得不撤退。 但是有一次還是被城管抓住了。 城管要收他的車,他不讓;城管要扛他的煤氣壇,楞是沒扛走。 蘇州城管文明一些,但也是不好惹的。 我到現在還記得他死死抱住煤氣壇的表情。 人是要有執念的。
既然擺攤行不通,又賺了幾萬塊錢,於是她決定開店。 找一家店鋪商量分出一小間來,還是賣章魚小丸子。 租金已經是九萬了。 一直到過年,生意很不好始終沒賺錢。 後來想明白了,章魚小丸子這種零食,就像糖葫蘆,你走來走去,放在路邊,有人買。 你開了家店,人家未必願意多走那幾步路。
一年九萬的租金,為了避免虧的更多。 他果斷選擇了關店,錢全部賠進去了。 但是那時候平江路畢竟還沒有完全開發,主街上有幾間快要跨但還沒跨的破房子。 看著極不顯眼,沒有人想到這個房子能拿來做生意,但他想到了。
一萬塊的租金,負責幫人家把其中的一間破矮房子修葺了一下,然後就開始擺攤了。 這次賣的就是我說的蘇式糕點。 過一個年,一下子就把虧的賺回來了。 沒錯,一天超過一萬的營業額。 過了半年,他又租了一個店面,接下來的故事我就不說,直到現在經營的更不錯了。 把老家的一幫人也帶過來了。
像這樣的故事,在平江路,在蘇州每天都在發生,或者在中國每天都在發生。 創業就是夢想,夢想可以無限大。 但原始資金的積累卻是一步步的。 所以我所理解的創業是這樣的。
我認為創業需要以下三點,所以在外地比本地更有優勢。
第一是氛圍
人人爭強好勝的氛圍,是永遠好過人人不思進取的。 創業的人更容易擁有一顆居安思危的心。 所謂的淘寶村,還是中關村,氛圍就是其中最大的無形財富。
第二是心態
在外地更容易放下身段,在外地更容易絕地反擊,在外地更容易少顧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好男兒志在四方,與此同理。
第三是堅持
堅持是我始終強調的,因為創業不止是夢想。 而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也許永遠看不到決戰的勝利,但每天都有吃敗仗的可能。 所以要堅持要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