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忠深信,已經被微軟等傳統IT公司以及雅虎、Google等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518.html">互聯網公司運用的新型資料中心,也應該能打動中國客戶
15年後,當田溯甯再次向徐紅忠發出創業的邀請時,徐紅忠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那是在杭州,2010年5月的一天,當天還下著大雨,那個時候的田溯甯已經開始在一點點把雲計算的夢想付諸于現實,而徐紅忠此前也對雲計算已經有了認識,他正在從事的SaaS相關業務也與雲計算緊密相關。
更加打動徐紅忠的還有田溯甯的激情,他還清楚的記得15年前在深圳第一次與田溯甯會面時的感覺,「當時見田總的時候就覺得他滿是激情,沒想到15年之後依然如此,」正是這種情緒深深的觸動了徐紅忠,很快他便加入到「織雲大軍」中, 成為了北京天地雲箱科技有限公司的頭號員工。
在田溯甯的規劃中,天地雲箱的成立是為了解決雲計算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資料中心的問題,一次性投資大、建設週期長、難以管理的傳統資料中心早已不符合雲計算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國外則開始興起模組化的資料中心模式, 這種模式的最大價值在於「把工程產品化」,客戶設計和部署資料中心的過程將變得輕鬆。
「如果說雲計算資料中心需要用模組化的方式完成,那麼我們就是提供模組的人,」徐紅忠對於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而另一方面,這樣一個「有形」的產品也會是雲計算落地的一個比較好突破口。 在徐紅忠加入天地雲箱之後的4個月,第一個「雲箱」資料中心落地並投入使用,儘管該公司業務開展的時間並不長,但已經收到了訂單,「到年底,我想我們會完成8000萬元的營收目標。 」
「一波三折」
作為北京市三大軟體園區之一,北工大軟體園看起來與其他的高新園區沒有不同,不過園區裡外形似集裝箱的資料中心總能吸引不少到訪者的眼光,而它正是天地雲箱生產的第一個「雲箱」產品。 這是一個由兩個並排放置的標準集裝箱所組成的資料中心,其中一個放的是高密度伺服器,另外一個放提供能耗和冷卻功能的系統。
要將以往規模龐大的資料中心用集裝箱的方式輕鬆解決需要相當的想像力,但其中的過程依然超出很多人的想像,這種資料中心的創意最早則是來自于微軟這樣的軟體業巨頭。 當微軟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數量擴展至數萬台的時候,資料中心逐漸變成了公司的負擔,而在業界尋找了一輪之後,該公司發現並沒有令他們滿意的方案,於是決定自己研發。 在投入一個團隊、將近3000萬美元之後以及相當一段時間之後,這種集裝箱式的模組化資料中心最終被建造出來。
其實早在2009年,田溯甯已經開始籌畫把模組化資料中心的模式引入國內,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和恰當的方式,徐紅忠的到來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進程。 田溯甯曾經有過兩個方案,他首先想到的是直接邀請模組化資料中心的研發人員回國創業,在受阻之後則尋求做代理,但由於費用高昂以及相當耗時而放棄,「在形勢的逼迫下」,田溯甯下決心自己來做。
有著超過20年電腦和通信行業經歷,以及創業經驗的徐紅忠成為了「破局」最恰當的人選。 作為天地雲箱的首席執行官,徐紅忠從一個人開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逐漸把公司塑造成型,很快在北京和南京成立了研發中心,在深圳設立了生產基地,「現在我們有8個型號的‘ 雲箱’,除了不同大小的集裝箱形式的產品外,也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 」預計最早採用「雲箱」的客戶,除了像北工大軟體園這樣的園區外,一些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公司也會拿它作為服務的結點。
全新模式
儘管模組化資料中心對中國市場而言還是新鮮事物,但是徐紅忠深信,這種已經被微軟等傳統IT公司以及雅虎、Google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完全接受的新型資料中心,也應該能夠打動中國客戶的心。 實際上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輪回,「資料中心從主機發展到小型機,再發展到伺服器叢集,現在又回到了主機。 在很大程度上,‘雲箱’就是主機新的體現形式。 」
「就像打傢俱,」徐紅忠經常舉這樣的例子,「以前是在房子的裝修過程中現場打傢俱,現在則是在客戶下單之後拿到後臺的工廠去生產,在交付時間和品質上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資料中心的情況也類似,以前在建設之前都會有一個基建過程,完全建好常常需要18個月的建設週期,「天地雲箱做的工作,就是把前期的基建過程也拿到工廠去完成,」送到客戶手裡的則是一個「隨插即用」的資料中心,「 從下定單開始最快只需要1個月,最慢6個月也建成了。 」
雲計算的最終目的是降低運算成本,在徐紅忠看來,「雲箱」的設計正是為了體現這種思路,事實上一個標準「雲箱」的花費是在2000萬元左右,而處理能力相當的傳統資料中心,通常需要一次性投入上億元,況且「雲箱」 對環境並沒有特殊的要求,就像北工大軟體園的「雲箱」就是被安置在了室外。
然而這種思路也給研發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當大批量伺服器在有限的空間裡高密度的聚集時,便意味著十分耗電且產生出許多熱量,因而天地雲箱在採用水冷技術的基礎上,專門設計一個集裝箱來安裝用於提供能耗和冷卻的設備。 這些還只是技術方面的問題,生產和運輸的難題也不容忽視,例如當客戶定制的資料中心尺寸較大時,如何把在工廠裝備好的「雲箱」運輸到客戶駐地,「所以我們在想,是不是把生產放在深圳,組裝可以放在當地來進行,」徐紅忠表示,「 此外會儘量採用工業標準來生產。 」
在解決「麻煩」的同時,天地雲箱對「雲箱」產品本身的改進也在不斷的進行當中,最新的產品中會有一個顯著的變化——所有伺服器的操作都在前面板進行,以改善資料中心運維人員的工作舒適度。 在他們看來,這些關於使用者體驗的細節非常重要。 當然,「雲箱」裡的伺服器也可以由客戶自由選擇,只不過選擇超雲伺服器,「能夠做到從主機板上對伺服器的溫度進行控制,這取決於伺服器廠商的開放程度」,而這也是雲基地裡「協同效應」的最好體現。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