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是個2007年第4季度才興起的新名詞。 對它的定義和內涵眾說紛紜,我們至少可以在網上找到100種說法,但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定義。 本文試圖綜合各家說法的優點,提出雲計算定義和特點與大家商榷。 對這個定義的要求:能夠用最精煉的語言描述,抓住雲計算的本質,覆蓋當今流行的典型雲計算解決方案(包括Google雲計算 、Amazon雲計算、Salesforce雲計算、雲安全等),但又能區別其它相關概念(如網格計算、 平行計算等)。
雲計算的定義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雲計算,指的是廠商通過分散式運算和虛擬化技術搭建資料中心或超級電腦,以免費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術開發者或者企業客戶提供資料存儲、分析以及科學計算等服務,比如亞馬遜資料倉儲出租生意、微軟的SSDS等。 廣義的雲計算,則指廠商通過建立網路伺服器集群,向各種不同類型客戶提供線上軟體服務、硬體租借、資料存儲、計算分析等不同類型的服務。 顯然,廣義的雲計算包括了更多的廠商和服務類型,例如以八百客、沃利森為主開發的線上CRM軟體,國內用友、金蝶等老牌管理軟體廠商也推出的線上財務軟體,谷歌發佈的Google應用程式套裝等,都可納入這一範疇。
雲計算既不是網格計算,也不是虛擬化,而是一個由多種產品和服務集成起來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雲計算就是SaaS?雲計算只適用于中小企業?雲計算不能保證企業資料的安全性?
究竟什麼才是雲計算?業界對雲計算還存在著許多的誤讀。
誤讀1、雲計算就是網格計算
網格技術是雲計算的一個組成部分。 如何提供資源給某個工作任務是它們(網格和雲)最主要的區別。 網格計算關注的是如何將一個工作任務移動到它所需要的,一般來說是一個遠端的而且已經可用的資源的所在。 通常情況下,一個網格就是一組伺服器,一個大的計算任務可以被拆分成多個小的任務被分配到這些伺服器上去並行運行。 網格計算主要應用在教育和科研機構,而在企業中應用的較少。
我們可以把雲計算看作是前代計算模式(比如網格計算、透明計算、效用計算)的階段升級。 我們也可以這樣定義雲計算:雲計算是一種計算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應用、資料和IT資源以服務的方式通過網路提供給使用者使用。 雲計算也是一種基礎架構管理的方法論,大量的計算資源組成IT資源池,用於動態創建高度虛擬化的資源提供使用者使用。 在雲計算環境下,所有的計算資源,比如說伺服器,能夠動態地從硬體基礎架構上產生出來,加以修改來適應工作任務的需求。 因此,雲計算可以支援網格計算,也可以支援非網格計算,比如說一個三層架構的應用或者Web2.0的應用。
誤讀2、實施雲計算需要捨棄原有的IT基礎設施資源
雲計算的本質就是通過整合、共用和動態的供應來實現IT投資的利用率最大化,包括了新的投資和已有的資源。 因此,實施雲計算不需要捨棄原有的IT基礎設施資源。 雲計算系統的實施可以利用已有的IT基礎設施資源,而且雲計算系統可以高效地監控管理現有的和新增的IT基礎設施資源。
誤讀3、雲計算只適合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可以從雲計算中獲得極大的好處,因為雲計算可以讓它們從雲供應商那裡租借資源,而不用耗費巨大的資金和IT技術投入去維護這麼一個基礎架構。 雲計算可以説明這些中小企業在雲環境裡孵化它們的創新,縮短它們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 在這種模式下,我們會部署一些公共雲象無錫的雲計算中心來提供這種共用服務和資源。
同時,雲在企業環境下也有另一種應用模式,我們稱它為私有雲模式,企業自己搭建雲計算基礎架構,面向內部使用者或外部客戶提供雲計算服務。 企業擁有基礎架構的自主權,並且可以基於自己的需求改進服務,進行自主創新。
誤讀4、雲計算是一項技術或產品
雲計算客戶最真實完整的需求,應該是一個由多種產品和服務集成起來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雲計算理念的實現借助于多種技術,如虛擬化、自動化、Web2.0等,將這些技術集成到一系列方案中來説明客戶更加高效去管理它們的IT環境。
誤讀5、雲計算就是SaaS
只關注軟體即服務(SaaS)是只看到了雲的其中一塊,雲的最終目標是IT即服務(ITaaS)。 當然,SaaS可以從雲提供的快速部署和資源擴展上得到好處,這樣SaaS上的應用可以在使用人數上和快速部署上都具有很好的擴充性。
誤讀6、雲計算就是虛擬化
虛擬化是雲的一個組成部分。 雲比虛擬化先進的是雲可以為最終使用者在虛擬機器上直接佈署使用者所定制的IT環境。 雲計算集成了現有的虛擬化、網格計算和效用計算的技術並基於此建立了雲。
誤讀7、雲計算需要把企業的資料存在公共地方,不能保證企業資料的安全性
這個要看企業如何存放它們的資料。 一些公共雲並不滿足企業所有的需求。 然而,它們可以為郵件,照片和視頻提供共用,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個人應用服務。 對於企業來說,將資料存儲在正常化和標準化的雲上才能確保它們資料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誤讀8、金融危機將降低IT投資預算並且影響雲計算的廣大實現
根據IDC的分析表明,由於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採用雲技術的趨勢會被加強。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雲對企業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雲可以説明節約大至80%的使用面積,60%的電源和製冷消耗,達至可到三倍的設施利用率,使得現有的資源更加的高效。
在經濟低迷時期,雲計算會變成一個競爭優勢。 通過分析,Gartner確信在五年內,大部分資料中心投入在能源上的費用將等同于硬體的投入。 能源危機會驅使大企業改造它們的資料中心變得更加高效,除此之外,政府的激勵和對「綠色」的共同責任也促使它們這麼做。
誤讀9、雲計算技術不成熟,不能落地
雲計算不是誇誇其談。 政府部門和企業,例如無錫政府和歐洲的iTricity,已經在IBM的説明下讓雲計算進入到他們的生產環境,並且將雲計算帶來的便利傳遞給了他們的客戶。
然而,要讓雲計算的好處變成現實同時降低風險,我會建議我的客戶們採用80/20方法,就是將他們業務中的80%轉移到雲上,這部分應該是會從動態資源管理中獲得好處的,同時保留20%的關鍵性業務在專屬的私有環境上。
誤讀10、世界只需要一朵大雲
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個人使用者,一個公共雲是不夠的。 公共雲是由協力廠商提供給最終使用者的,一般是免費或者低廉的,通過Internet可以使用。 現在這種類型的雲有很多,通過公共的、開放的網路為最終使用者提供服務。 企業使用者會擔心這種通用模式的安全性、私密性,法規遵從和正常化。 雖然這種模式能夠節省自己購買和維護一個資料中心的費用,企業還是更願意選擇建立私有雲來保證資料安全。
而且,每個雲除了泛型服務外,為了給最終使用者提供最佳的服務品質,雲計算應該可以定制化。 使用者組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性來定義特殊的服務和應用。
2009是實施雲計算的大好時機,因為各種所需技術已經成形,而且市場也需要大規模的可擴展IT資源。 (原文刊登在中國電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