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網上找了N多資料,沒有一個可以順利成功的,鬱悶,可能是水平有限吧...!本人經過不斷的研究、測試,完整實現linux下啟動兩台Mysql,而且對mysql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廢話不多說,走著! 步驟如下:一、編譯安裝兩個mysql,步驟如下下載Mysql ,此處以Mysql-6.0.11-alpha.tar.gz 為例 安裝第一個資料庫(主要資料庫)(紅色部分為預設資料庫檔案路徑,可改成其他如:data、var等)tar zxvf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主要環境: JBOSS 5.1.0 Orace 10G Gatein3.1.0-GA引用一下Gatein 官方使用手冊上的原文並簡單反譯和註解一下大概意思:2.1. Database Configuration2.1.1. OverviewGateIn 3.1 has two different databas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位同事把Oracle一張重要的表給delete了,搞的項目無法運行!幸好我一位DBA的朋友提示oracle的flashback table可以恢複資料,使用之後效果不錯,特寫出來和大家共同學習!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DBA朋友!!!//設定表位可以移動的行 1.alter table T_DUAL ENABLE ROW MOVEMENT;//執行恢復為20011-02-23 22:53:00之前的表資料2.flashback table T_DUAL TO TIMESTAMP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修改資料庫字元集為:ZHS16GBK查看伺服器端字元集SQL > select * from V$NLS_PARAMETERS;修改:$sqlplus /nologSQL>conn / as sysdba若此時資料庫伺服器已啟動,則先執行 SHUTDOWN IMMEDIATE 命令關閉資料庫伺服器,然後執行以下命令:SQL>shutdown immediateSQL>STARTUP MOUNTSQL>ALTER SYSTEM ENABLE RESTRICTE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select d.id,d.outer_code from dict_depts_source d order by outer_code(查看重複資料)2.select d.id,d.outer_code,row_number() over(partition by outer_code order by outer_code) row_flag from dict_depts_source d(標識重複資料)3.delete from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 update (select .....) set column1 = column2;update (select iy.company_name company_name1, cc.company_name_jc company_name2 from income_year_item iy , city_company cc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之前安裝的是Oracle資料庫的用戶端,串連遠程伺服器上的oracle資料庫的方法是:二、後來重裝系統,安裝的是oracle,串連遠程伺服器上的oracle資料庫的方法是:1.開啟程式-》Oracle-OraDB10g_home1-》Configuration and Migration Tools-》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2.配置本地net服務名-》添加-》服務名(填要串連的遠程伺服器中的資料庫名稱)-》選擇tcp協議-》主機名稱(填服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兩種可能: 1: A Background (instance) process 2: An Oracle (user) process #此種可能最大。處理:1.查看每個Session的CPU利用情況: select ss.sid,se.command,ss.value CPU ,se.username,se.program from v$sesstat ss, v$session se where ss.statistic# in (selec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安裝,啟動mySQL:1、CentOS中如果已經有了mySQL /etc/rc.d/init.d/./mysqld start (啟動mySQL, 此時可以運行mySQL -root) 編輯rc.local檔案 #vi /etc/rc.d/rc.loca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按照Quick Installation Guide 10g Release 2 (10.2) for Linux x86文檔安裝即可。安裝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準備從以下地址啟動 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 /tmp/OraInstall. 請稍候...[oracle@nj15 database]$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InternalError: Can't connect to X11 window serv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看了點Oracle資料庫的東西,因為遇到了一些資料庫的問題。對於Oracle資料庫一個表中的記錄,如果有重複值如何進行刪除。我現在將的作法記錄下來以備忘。我所用的資料為oracle.假設有下一個表create table test (name varchar2(255),pas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建立表tmp_tab,並將序列seqId使用於主鍵id建立序列:create sequence seqId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建立資料表空間:create table tmp_tab(id integer constraint seq1 primary key,col1 varchar2(10),mod_date date default sysdate)s插入資料:insert into tmp_tab(id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由於不小心誤刪除Oracle的表的資料,這些資料可能很重要,如何快速恢複,讓主管不發現,可寫一個預存程序,恢複刪除資料的前某一時刻的資料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o_recover_del_data(ai_table_name in varchar2, --誤刪除的資料的表名稱ai_data_time in varchar2, --恢複到刪除資料前的某一時間點ao_success out varchar2, --是否成功 1: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怎樣統計PLSQL語言中刪除語句執行之後一共刪除了多少條紀錄。Oracle使用兩種游標:顯式游標和隱式游標。不管語句返回多少條紀錄,PL/SQL為使用的每一條UPDATE、DELETE和INSERT等SQL命令隱式的聲明一個游標。(要管理SQL語句的處理,必須隱式的給它定義一個游標。)在PL/SQL中,當執行DML語句的時候,會自動開啟一個隱式遊標(遊標就類似JDBC中的ResultSet),而相關要被操作的資料都是會先被放入隱式遊標。隱式遊標由ORACLE幫我們自動管理,如果想要手動進行一些操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測試Oracle的時候,很想測試下使用非同步IO的效能。但是非同步IO是需要專門配置的,否則的話,容易遇到很著名的“ORA-01578: ORACLE data block corrupted (file # 202, block # 257)”的問題。那麼什麼是非同步IO呢,非同步IO有什麼好處?一般說來,非同步I/O是和同步I/O相比較來說的,如果是同步I/O,當一個I/O操作執行時,應用程式必須等待,直到此I/O執行完.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安裝RedHat Enterprise Client 5.3現在Redhat的安裝過程已經做的非常的人性化,整個安裝過程不是太複雜。安裝過程中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是Linux交換分區的設定,通常為實體記憶體了1.5-2倍之間。Redhat Enterprise Client 5.3的請參考本博的另外一個文章。2、檢查系統需求以及環境設定這部分的系統需求特指的是redhat安裝Oracle9204對軟體包的需求。2.1、軟體包檢查下述軟體包都可以在Redhat Enterpris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JUnit時,一般不需要考慮外鍵。但目前資料庫產生過程中已經將外鍵建好,這樣在增刪改資料時,比較麻煩。按以下方法執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使外鍵失效或者生效。 先執行以下SQL SELECT 'ALTER TABLE ' || TABLE_NAME ||' '|| 'disable CONSTRAINT ' || CONSTRAINT_NAME || ' ;' FROM USER_CONSTRAINTS WHERE CONSTRAINT_NAME LIKE 'SY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是大型資料庫,可以用於儲存海量資料。對於資料的來源,也有多種途徑,其中有一部分是隨著業務的發展不斷添加進來的,也有在業務系統初始化的時候,大量匯入進來的。對於不斷添加這個過程,不在此進行描述,只對大量匯入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以下涉及到的開發環境為:VS2008 + Oracle9i 對於大量匯入有多種方式,各種方式的操作方式及效率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首先在/etc/rc.d/init.d/目錄下配置Oracle的服務檔案。 touch oracle10g chmod a+x oracle10g 然後編輯此oracle10g檔案。指令碼內容如下。 [root@www.bkjia.com~]# vi /etc/rc.d/init.d/oracle #!/bin/bash #root #chkconfig:35 85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10g中需要設定workarea_size_policy為AUTO,並設定pga_aggregate_target參數來實現PGA的記憶體管理。SQL> show parameter pga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