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某些情況下,or條件可以避免全表掃描的。1 .where 語句裡面如果帶有or條件, myisam表能用到索引, innodb不行。1)myisam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a` ( `id` int(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id` int(11) NOT NULL, `aNum` char(2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下面有原來的controlfile 來試試:具體步驟如下:startup force;alter system set "_allow_resetlogs_corruption"=true scope=spfile;recover database using backup controlfile until cancel;alter databse open resetlogs; SQL> startup force;Oracle 常式已經啟動。Tota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完成了MongoDB叢集的搭建工作之後(見 ),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資料庫,建立表,設定分區主鍵來初始化資料了!(1)建立WLB資料庫,設定分表wlb_orders D:/mongodb-win32-i386-1.8.0/cmd>cd d:/mongodb-win32-i386-1.8.0/binD:/mongodb-win32-i386-1.8.0/bin>call mongo.exe 127.0.0.1:50000MongoDB shell version: 1.8.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ongodb 不帶驗證的主從複製,只是一台配置角色為master 和 oplog大少,另一個配置角色為slave和 master的IP PORT 啟動就可以了。如果是帶驗證的就要麻煩點了。Master:1.以single模式啟動;2.登入admin,配置超級管理員,db.addUser('root','root');3.use local;db.addUser('repl','replicat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我們在學習Oracle基礎知識的時候會瞭解到執行個體恢複(Instance Recovery)或者說崩潰恢複(Crash recovery)的概念,有時候甚至於這2個名詞在我們日常的語言中表達同樣的意思。實際上Instance Recovery與Crash Recovery是存在區別的:針對單一實例(single instance)或者RAC中所有節點全部崩潰後的恢複,我們稱之為Crash Recovery。而對於RAC中的某一個節點失敗,存活節點(survivin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近日發現HQL中, count()函數要求還比較嚴格,舉例說: 1、count(1)報錯 Hql代碼 <query name="getRecordCountById"> select count(1) as recordCount from Km c wher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對MongoDB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MongoDB有一個讓人頭疼的全域鎖(讀寫鎖,允許並發讀,而寫會阻塞所有的讀寫),要命的是這個鎖不是表級的,不是庫級的,而是整個Server層級的,這讓人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蛋疼。在2.0版本以前,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於是有人提出,在可預見某個update操作的記錄可能在磁碟上時,為了減少寫鎖佔用的時間,可以採用先讀後寫的方式,通過先讀一次,將要操作的記錄載入到記憶體中,再進行記憶體中的update,這樣寫鎖就不包括將資料從磁碟載入到記憶體的時間了。在可預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Flashback是Oracle自9i就開始提供的一項特性,在9i中利用oracle查詢多版本一致的特點,實現從復原段中讀取表一定時間內操作過的資料,可用來進行資料比對,或者修正意外提交造成的錯誤資料,該項特性也被稱為Flashback Query。在10g中Flashback又得到了相當大的增強,利用資源回收筒和閃回區的特性實現快速恢複刪除表(Flashback Table)或做資料庫時間點恢複(Flashback Database)的功能。一、Flashback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f:facet name="filter"> <af:selectOneChoice required="#{bindings.Pay0detailVO1.hints.Vso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建立一個Oracle資料庫(如有已有,也可不建立),建庫的過程不再介紹2,建立OEM使用者,建立一個目錄mkidr -p /oracle/oem_12cchmod -R oem:oisntall /oracle/oem_12c3,修改資料庫的參數su - oraclesqlplus / AS SYSDBAALTER SYSTEM SET processes=300 SCOPE=SPFILE;ALTER SYSTEM SET session_cached_cursors=200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遇到點麻煩,雖然沒有解決,但是算提醒大家了。今天用Grant建立使用者名稱是"DanielW",後來登入死活密碼不對,重新建立一次,使用者名稱是"Daniel@localhost",也就是說加上了主機名稱,flush privileges後退出再登入,成功!後來研究了一下,發現用"DanielW"建立使用者host儲存的是%,而"Daniel@localhost"在user裡面儲存的是DanielW,host裡面儲存的是localhost,這也就是為什麼登陸不了,因為在登入mysql -u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錯誤資訊如下:SQL> startupORA-27102: out of memoryLinux-x86_64 Error: 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檢查1、作業系統記憶體大小,確保配置的SGA+PGA大小不超過作業系統剩餘大小2、查看限制/etc/sysctl.conf 中的如下值原值為 kernel.shmall = 40963、修改為如下kernel.shmall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建立表Spam看一下要插入的資料檔案mysql有可執行檔mysqlimport,還有一個mysql命令中的load data,這兩個命令可以從檔案中把格式化的資料匯入資料庫,如果有一個包含大資料量的檔案,可以實現快速的資料匯入mysqlimport的用法如下:/usr/local/mysql/bin/mysqlimport [options] db_name textfile1 [textfile2 ...]其中db_name為要插入的資料庫名字,textfile為要插入的格式化資料所在的檔案,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報錯:1)change master導致的: Last_IO_Error: error connecting to master 'repl1@IP:3306' - retry-time: 60 retries2)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Oracle資料庫中,沒有Oracle自增欄位這樣的功能,但是通過觸發器(trigger)和序列(sequence)可以實現。假設[表test]關鍵字段為id,建一個序列,代碼為:[htm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今天終於在RedHat下裝好了Oracle 11g,先寫個概要,周末詳細的溫故一遍。1.下載oracle11g for linuxhttp://download.oracle.com/otn/linux/oracle11g/R2/linux.x64_11gR2_database_1of2.zip;http://download.oracle.com/otn/linux/oracle11g/R2/linux.x64_11gR2_database_2of2.zip;2.安裝包的檢測與安裝rpm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前些天嘗試了phpMyAdmin,功能全面,也很好用。之前也看到過一些MongoDB的管理工具,於是就想拿來試一試。相中了rock_mongo ,事實證明選擇很正確,還有中文文檔一、安裝安裝十分簡單,需要三個條件:1. php5以上版本2. PHP的MongoDB驅動3.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備份方式使用mysqldump + crond建立Database Backup的sh檔案,如/root/sbin/db-backup.shDATE=`date +%Y-%m-%d`/usr/bin/mysqldump -uroot -p123456 mydatabase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中啟動 Scott 使用者 的方法 , 在 Oracle10g, (g 代表‘網路’的意思) 資料庫中 Scott 這個使用者 安裝時是被鎖定的,安裝 Oracle的時候 ,你可以直接選擇 給該使用者 解鎖,如果忘記瞭解鎖, 後期可以使用 sqlplus工具 通過命令 將其 解鎖。預設的scott使用者是被鎖定的,先解鎖就能登陸使用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般情況下, Oracle 子表的外鍵需要添加索引,如果外鍵不添加索引, 一下3種情況會導致 修改父表會鎖住子表1、更新父表主鍵,子表會被鎖住2、刪除父表一行, 整個子表會被鎖住3、合并到父表,子表會被鎖住。(9i,10G是這樣,11G不會)。如果滿足以下三種情況,則不需要在外鍵建立索引1、沒有從父表刪除資料2、沒有更新父表主鍵3、沒有父表關聯到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