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最近現場反饋問題:一個訪問Oracle資料庫的通訊程式記錄了一些關於“ORA-00060:等待資源時檢測到死結”的錯誤記錄檔。但通訊程式記錄異常後並沒有崩潰,還能繼續運行,並且通訊資料看起來也很正常。其實,鑒於資料庫是存在大量並發訪問的,只要存在並發訪問,死結就無法徹底避免,無非是幾率大小而已。oracle資料庫有檢測當前會話死結的功能,當死結發生時,兩個或多個並發事務相互等待,不靠外力就再也無法繼續執行完了。資料庫檢測到死結時,就會將死結的各個交易回復,並拋出ORA-00060異常。所以我們訪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Ubuntu中安裝MySQL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這個應該很簡單了,而且我覺得大家在安裝方面也沒什麼太大問題,所以也就不多說了,下面我們來講講配置。 配置MySQL 注意,在Ubuntu下MySQL預設是只允許本地訪問的,如果你要其他機器也能夠訪問的話,那麼需要改變/etc/mysql/my.cnf設定檔了!下面我們一步步地來: 預設的MySQL安裝之後根使用者是沒有密碼的,所以首先用根使用者進入: $mysql -u roo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建表sq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PowerDesigner產生表名帶有引號,如下:/*==============================================================*//* Tab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的偽列以及偽表 oracle系統為了實現完整的關聯式資料庫功能,系統專門提供了一組成為偽列(Pseudocolumn)的資料庫列,這些列不是在建立對象時由我們完成的,而是在我們建立時由Oracle完成的。Oracle目前有以下偽列:一、偽列: CURRVAL AND NEXTVAL 使用序號的保留字 LEVEL 查詢資料所對應的層級 ROWID 記錄的唯一標識 ROWNUM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ERROR:ORA-12560: TNS:protocol adapter errorlistener沒有啟動,在資料庫所在的伺服器上啟動listener: lsnrctl start2,ERROR:ORA-01033: Oracle initialization or shutdown in progressOracle沒有處於open狀態,只能以sysdba串連,普通使用者串連的時候出現這個錯誤.3,ERROR at line 1:ORA-01034: ORACLE no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建立資料庫create database Etp;--串連資料庫connect to Etp;--中斷連線disconnect Etp;--查看當前資料庫下有哪些表list tables;--建表create table studentInfo( stuno char(5) not null, stuname varchar(8), stubirth date);--查看錶結構describe table studentinfo;--新增表欄位alt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從1.6版本起,MongoDB開始正式支援Sharding同時,MongoDB也推出了Replica Sets,用以替代之前版本的Replica Pairs通過把Sharding和Replica Sets相結合,我們可以搭建一個分布式的,高可用性,自動水平擴充的叢集一個典型的叢集結構如下:叢集由以下3個服務組成:Shards Server: 每個shard由一個或多個mongod進程組成,用於儲存資料 Config Serv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最近在alter日誌中發現 Checkpoint not complete 資訊產生此問題的原因具體分析:首先說一下checkpoint 是什嗎?chkpoint是一個資料庫的內部機制,它存在有兩個目的:1. 保證資料的一致性 系統發生檢查點將出發DBWR進程將緩衝區中的髒資料區塊寫入到資料檔案,同時更新資料檔案中的SCN號,記錄聯機重做記錄檔中LRBA(low redo block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主從同步可以參考 二、增量備份:每天中午12點和晚上12點做一次全備,每隔一小時備份binlog,也就是增量備份,具體操作如下:Linux下開啟binlog/etc/my.cnf中的mysqld部分加入: [mysqld] log-bin=../logs/mysql-binmax-binlog-size=50M windows下開啟binlog%mysql%/my.ini中的mysqld部分加入:[mysqld] log-bi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來自國外問答SNS網站Quora的一個問題:XFS、ZFS和ext3這3個檔案系統哪個能夠與MySQL產生最佳的效能?對此,來自Facebook的資深資料庫專家Domas Mituzas給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認為MySQL最適合XFS檔案系統。 在XFS檔案系統的Linux版本發布之前,選擇適合的Linux檔案系統很簡單,追求原始效能通常傾向於使用ReiserFS,而重視資料完整性則首 選ext3。XF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目前的MongoDB在進行複雜的資料統計計算時都需要寫MapReduce來實現,包括在SQL中比較常用的group by查詢也需要寫一個reduce才能實現,這是比較麻煩的。在MongoDB2.1中,將會引入一套全新的資料統計計算架構,讓使用者更方便的進行統計操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幾個新的操作符:$match$match的作用是過濾資料,通過設定一個條件,將資料進行篩選過濾,例子:db.runCommand({ aggregate : "article", pipeline : [ {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問題:ORA-01187: cannot read from file because it failed verification testsORA-01110: data file 201: '/u01/oradata/md/temp01.dbf'問題重現:[sql] sys@DENVER> alter database backup controlfile to trace as '/tmp/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中的支援Regex的函數主要有下面四個:1,REGEXP_LIKE :與LIKE的功能相似 2,REGEXP_INSTR :與INSTR的功能相似 3,REGEXP_SUBSTR :與SUBSTR的功能相似 4,REGEXP_REPLACE :與REPLACE的功能相似 它們在用法上與Oracle SQL 函數LIKE、INSTR、SUBSTR 和REPLACE 用法相同, 但是它們使用POSIX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linux下Oracle10g 安裝裡用的是RedHat linux as 5 和oracle10g1、先打系統補丁[root@oracle rpm]# rpm -ivh libXp-*warning: libXp-1.0.0-8.i386.rpm: Header V3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82fd17b2Preparin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環境:RHEL6+MySQL-server-5.5.18-1.el6.i686+MySQL-client-5.5.18-1.el6.i686問題:直接下載後用RPM安裝,提示錯誤,用rpm =pa | grep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描述:一個文章庫,裡面有兩個表:category和article。category裡面有10條分類資料。article裡面有20萬條。article裡面有一個”article_category”欄位是與category裡的”category_id”欄位相對應的。article表裡面已經把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讓MySQL遠端使用者訪問的方法(Ubuntu系統下實驗成功)1. 用root使用者登入後直接進行如下兩步操作(註:其中[password]要填寫你root使用者的真實密碼):1.1 use mysql;1.2 GRANT ALL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WITH GRANT OPTION2. 在Ubuntu系統下應該在"/etc/mysql/my.cnf"路徑下可以找到my.cnf設定檔,用sudo emacs或sudo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大表複製方案預存程序實現:procedure makePayPlayIraBakNew is v_num number; begi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直接上內容第一:預存程序中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