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最近翻看某blog,發現原來Oracle 11g提供了使用者重新命名的新特性,在10g環境下,如果想對使用者重新命名,一般來說是先建立一個新的使用者並授權,然後將原使用者下的所有對象匯入,然後刪除舊的使用者!下面來在11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PS:MySQL 5.5系列成為穩定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據我調查瞭解,在生產環境中還是以5.1系列為主。在國內的大公司裡,只確定金山在使用5.5了。公司的其中幾台廣告統計伺服器,之前的營運直接用了內建安裝的MySQ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工作過程中時常遇到資料訂正的需求,該操作本身不難。操作時要求能夠保持復原~對於能夠滿足復原的要求,我通常執行備份表,然後執行變更!如果發送訂正錯誤或者使用者要求復原的時候,就完全恢複整個表,這樣做會有多餘的操作,因為我們只要實際上可以選擇備份要進行更正的資料!比如如下需求:將表resource中usage_type='unused' 並且 user_id=166 的記錄更新為user_id=169 !更新100條!1 首先備份表create table test.resource_2012022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ongoDB文檔資料庫提供了主從複製模式,其實MongoDB的主從複製配置很簡單,就是啟動MongoDB服務進程的時候 分別指定 --master ,--slave,一個是以主模式啟動,另一個屬於從模式啟動,當主庫更新時,資料就會被被複製到從資料庫中。此次測試僅在單台伺服器上開啟2deamon來類比2台伺服器進行主從複製:主庫:./mongod --master --dbpath=/opt/monogdata/data --port=60000從庫:./mongod --slav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什麼是分布資料庫? 資料物理上被存放在網路的多個節點上,邏輯上是一個整體。 分散式資料庫的獨立性: 分布資料的獨立性指使用者不必關心資料如何分割和儲存,只需關心他需要什麼資料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子程式的介紹:•命名的 PL/SQL 塊,能夠接受傳遞的參數,能夠被調用。•子程式的類型 過程:用於執行某項操作 函數:用於執行某項操作並傳回值•基於標準的PL/SQL塊結構 聲明部分 可執行部分 異常部分(可選)優點:–模組化將程式分解為多個邏輯模組–可重用性子程式在被執行之後,被儲存在資料庫中,可以在任意數目的應用程式中使用–可維護性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可以快速load資料,相比之前測試過的批量插入方法(1KW條記錄耗時近2分鐘)也要快很多準備資料檔案在記憶體的vector中產生1KW條記錄,然後寫到指定的資料檔案中#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io.h>#include <unistd.h>#include <vector>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 "clocktool.h"typedef struc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這裡,我們談談Oracle10g中對名詞所有格的處理。 下面的字串就在其中的一個詞中包含名詞所有格。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1 ' ||'nimeng's dog');end; 執行錯誤:ORA-01756:括弧內的字串沒有正確結束 出現這個錯誤的原因是對名詞所有格的處理上有所不當,不清楚字串到底是在哪裡結束。對於oracle的所有版本,都可以在所有格的位置上使用兩個單引號來避免這個問題。 樣本如下: begi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LISTENER 未監聽到Oracle執行個體問題解決:LISTENER = (DESCRIPTION_LIST = (DESCRIPTION = (ADDRESS = (PROTOCOL = IPC)(KEY = EXTPROC1521)) ) (DESCRIPTIO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2.1.1DEMO打中文補丁報錯:Patch 6678700 For ESA Language Failed For R12.1 Vision [ID 843376.1]FADTXD.xlf Start uploading... [060909_075004671][][EXCEPTION] java.io.UTFDataFormatException: Invalid UTF8 encoding. at Oracle.xml.parser.v2.XMLUTF8Reader.checkUTF8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安裝Oracle用戶端軟體:root賬戶執行:#groupadd oinstall#groupadd dba#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oracle#passwd oracle建立oracle基本目錄:#mkdir -p /u01/app/oracle#chown -R oracle:oinstall /u01#chmod -R 775 /u01/u01 由根目錄擁有。 /u01/app 由根目錄擁有。 /u01/app/oracle 由具有 775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SQL的標準中事物隔離等級分為以下四種: 1. 讀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2. 讀已提交(Read committed) 3. 可重複讀(Repeatable read) 4. 可序列化(Serializab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pg_clas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索引的類型: PostgreSQL提供了多種索引類型:B-Tree、Hash、GiST和GIN,由於它們使用了不同的演算法,因此每種索引類型都有其適合的查詢類型,預設時,CREATE INDEX命令將建立B-Tree索引。 1. B-Tree: CREATE TABLE test1 (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版本:hibernate-3.2.7 方法之一: 用uuid產生唯一的主鍵, 用這種方法,如果對象的id為null,儲存時會自動產生一個UUID,如果id不為null,儲存時會從資料庫中找出這條記錄,然後執行update,如果未找到是拋出異常。 Xxxclass.hbm.xml代碼<id name="id"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ID">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函數1)建立函數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get_tax(x number) return number as begin declare y numb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MySQL資料庫的備份1.建立測試資料庫create database xscj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2.建立表create table student(Sno int(10) NOT NULL COMMENT '學號',Sname varchar(16) NOT NULL COMMENT '姓名',Ssex char(2) NOT NULL COMMENT '性別',Sage tinyint(2)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同樣的Oracle dll指令碼: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原因:使用SQL語句如下:select count(*) from test;結果為1390.select count(*) from test where bb not lik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Oracle 資料庫中,我們經常需要去手工分析表和索引,還有某個模式下所有的表和索引等等。oracle 提供了兩種分析方法,分別是dbms_stats 包和analyze 命令。這些是我們在日常專案管理中的真實使用的方法,供參考。在10g 中分析某一個使用者下所有的對象,如user_miki 使用者sys.dbms_stats.gather_schema_stats(ownname => 'user_miki',estimate_percent => 30,method_o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