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Ubuntu下安裝MySQL,我用的是線上安裝的方式,省去了很多麻煩。 基本上是將網上的資料進行了一下整理。 1.安裝MySQ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子查詢概念 :當一個查詢的結果是另一個查詢的條件時,稱之為子查詢。使用子查詢注意事項: 子查詢可以嵌套多層 子查詢需要圓括弧()括起來子查詢文法:SELECT select_lis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簡介雜湊表是 redis 的核心結構之一,在 redis 的源碼中, dict.c 和 dict.h 就定義了 redis 所使用的雜湊結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對 dict.c 和 dict.h 進行註解和分析,籍此加深對 redis 的理解。因為 dict.c 中使用的 separate chaining 雜湊表實現可以在任何一本演算法書上找到,因此,在本文中沒有對尋找和增刪等操作做過多的著墨,而是將重點放到整個字典結構的運作流程,以及雜湊表的漸進式 rehash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如果在日常工作中遇見了AWR資料量太大,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做以清除:SQL> select distinct dbid,db_name,instance_name from wrm$_database_instance;DBID DB_NAM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預設情況下,SCN多長時間遞增一次呢,今天同事突然討論這個問題,資料庫版本如下:SQL> select * from v$version;BANNER--------------------------------------------------------------------------------Oracle Database 11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1.2.0.3.0 - 64bit ProductionPL/SQL Release 1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使用 ROUND 和 EXTRACT 操作日期:SQL> select to_char(sysdate,'yyyy/mm/dd hh24:mi:ss') from dual; TO_CHAR(SYSDATE,'YYYY/MM/DDHH2 ------------------------------ 2012/04/03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今天我們來描述Oracle中啟用IO如何設定。首先要檢查作業系統上,非同步io的相關包是否已經安裝,如果沒有的話,通過rpm進行安裝,並檢查系統上非同步io的參數設定:[oracle@localhost ~]$ rpm -qa|grep aiolibaio-0.3.107-10.el6.x86_64libaio-devel-0.3.107-10.el6.x86_64[oracle@localhost ~]$ more /proc/sys/fs/aio-max-n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當要在 Oracle 中之心批量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操作時,可以使用 FORALL 語句。文法:--文法1: FORALL 下標變數(只能當作下標被引用) IN 下限..上限 sql 語句; --只允許一條 sql 語句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bbix無法擷取Oracle DB Size和DB Files Size的解決方案這幾天在研究Orabbix時發現在Zabbix中無法擷取DB Size和DB Files Size的大小,後來發現問題出在/opt/orabbix/conf/query.props檔案的配置上:因為最新的Orabbix 1.2.3版本在解壓安裝後,預設的query.props檔案內沒有配置這兩個選項的檢測,所以需要手動加上,分別在此檔案中兩個地方加入配置,具體如下:1. 在“QueryList=”的最後加上“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查詢使用者的串連狀態Select username,sid,serial# from v$session where username='MAXIMO';USERNAME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使用者現狀目前,很多行業都使用資料庫,特別是Oracle資料庫,但是在資料庫管理和維護上,很多企業都很少投入,實際帶來的問題,不言而喻:1、DBA很辛苦,不停的在有限的網路和硬體基礎上進行資料庫最佳化,希望能增加效能2、資料庫開發人員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資料庫統計分析功能,不停的書寫繁雜的SQL語句,資料庫啟動並執行速度越來越慢3、業務人員不停的提出查詢統計分析需求,為技術人員開發的速度和查詢回應時間而抱怨4、老闆不停地在硬體升級、網路升級、資料庫升級、資料庫調優、資料庫維護等投入上傷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資料庫做異地恢複時,全庫的完全恢複需要很大的空間和很長的時間。 如果採用基於模式的恢複方式僅僅恢複某一模式下所有物件,而不用去恢複所有的資料,這將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空間。 這個在 Oracle 9i 版本中經常使用,在 10g 、 11g 中也可以使用一下。 下面案例是在 10g 的環境下將一個 ASM 上的 RAC 資料庫的資料恢複到一個檔案系統上單一實例資料庫中,並且是只恢複幾個使用者下的資料。 操作步驟如下: 1 、將備份組拷貝到要恢複的機器上,如果空間夠的話,可以將資料備份、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11g的ASM提供卷組和叢集檔案系統的特性,完全具備了類似VxFS的特性。和以前的diskgroup不同,真正具有檔案系統的易管理特性。但為了延續10g磁碟組的儲存特性,我們在11g中將資料庫繼續建立在磁碟組上。因此,在11gRAC安裝完成後,grid使用者登入,使用asmca工具建立磁碟組。在圖形化工具顯示的ASMCA的頁面上,第一個tab上ASM instances,發現ADVM DRIV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作業系統:CentOS 5.8MySQL版本:5.5.x原來狀況:資料庫在一台機器上,已經有一些生產資料目標:主主複製。兩台資料庫伺服器設定成主主複製方式,即對任何一台的更改都會自動同步到另外一台。第一台:ip地址為 xxx.xxx.xxx.156 主機名稱 s156第二台:ip地址為 xxx.xxx.xxx.170 主機名稱 s170註:本文中的ip地址均採用 xxx.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備份概述 邏輯備份:備份可分為兩類 ,物理備份和邏輯備份 物理備份:該方法實現資料庫的完整恢複,但需要極大的外部存放裝置,例如磁帶庫,具體包括冷備份和熱備份。冷備份和熱備份(熱備份要求資料庫運行在歸檔模式下)都是物理備份,它涉及到組成資料庫的檔案,但不考慮邏輯內容。邏輯備份: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job在plsql中執行如下指令碼可以建立一個在每天晚上23點執行的jobbeginsys.dbms_job.submit(job => :job, -- job編號what => 'dbms_output.pub_line(''asdf'');', -- 執行指令碼next_date => to_date('17-01-2011 16:17:31', 'dd-mm-yyyy hh24:mi:s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下面這篇文檔希望能夠幫到你,那就是《64位RHEL 5安裝Oracle 11gR2文檔》再附上一個scan和gns的文檔《Oracle 11gR2 GNS SCAN VIP 配置添加刪除文檔》 小問題記錄一下,如果沒有使用gns服務。而是使用hosts檔案解析scan ip ,可能會出現用戶端無法串連,或者連線逾時的情況。這是因為用戶端無法解析名稱導致的需要看一下local_listen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體繫結構一、基本組成1.Oracle伺服器是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包括oracle常式(oracle instance)和oracle資料庫(oracle database)。2.oracle常式是一種訪問資料庫的工具,由記憶體結構和後台進程組成,始終開啟一個,並且只能開啟一個資料庫,與資料庫是一個一對多的關係。3.oracle資料庫是一個被處理的資料集合,包括三類檔案:資料檔案(data files),控制檔案(contro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我們經常聽到在Oracle中,通過角色授予使用者權限的時候需要使用者重新登陸才能獲得授與權限,這句話到底怎麼理解呢?通過下面的步驟我們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1,DBA做如下的操作:create user u1 identified by u1create role r1;grant create session to r1;grant r1 to u1;通過查詢 select * from dba_sys_privs where grantee='R1',發現許可權已經付給了角色.通過查詢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準備: 伺服器 連接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