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實現向MySQL資料庫下的某個表中插入大量資料:使用的方法:DELIMITER $$USE `macross_wudi`$$DROP PROCEDURE IF EXISTS `test`$$CREATE PROCEDURE `test`()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333; DECLARE j INT DEFAULT 333; WHILE (i <= 800000)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在預定義包STANDARD包中提供了一系列的預定義異常。他們是調試Orac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2年前的事情了,現在總結一下,至於深層次的外鍵索引導致資料庫鎖的原因網上文章比較多,這裡就不再詳細介紹了1,資料庫響應慢,登入後查看大量enq鎖存在SQL> SELECT 2 DECODE (request, 0, 'Holder: ', 'Waiter: ') status, SID, 3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備份與恢複的功力是“摔”出來的。其原理、這裡簡單來介紹:Oracle通過log的形式記錄了所有資料檔案的變化,所以只要在某個時段備份了oracle的全部資料檔案,並且擁有備份開始時間點以來的所有log,那麼就可以用備份的資料檔案通過log中變化資訊去重演這個變化的過程而達到恢複資料的目的,如果沒有某個時間點的資料檔案作為應用變化的起點,那麼log的變化就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備份的目標就是滿足這個條件。那麼資料檔案和記錄檔是如何掛鈎的呢?資料檔案的頭上包含RBA,有了RBA,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相信大家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需求,通過一位職員的id/name擷取其下屬(包括非直屬)所有員工列表,用java實現這個功能相信也得花上一會功夫,但是如果是依賴資料庫來實現這個功能那就so easy了。先來看看Postgresql如何?這樣的功能。WITH RECURSIVE r AS (SELECT * FROM t_account WHEREname = #{accountName} unionALLSELECT t_account.* FROM t_account, r WHER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環境 在192.168.1.89和90伺服器,其作業系統為linux Red Hat as 5.2,分別安裝Oracle 10.2.0.4, 再分別建立單一實例資料庫webdb。 以89上資料庫webdb為主庫,90上庫為備庫,配置Data Guard環境。 建立data guard physical standby的操作步驟步驟 1、在89,90上建立作業系統使用者oratt useradd -m -u 1131 -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解決Oracle建Dblink時自動添加尾碼.US.ORACLE.COM的方法第一步:查看global_name參數很明顯,自動添加的尾碼就是在這裡產生的。第二步:以dba使用者登入到資料庫,修改global_name參數遠程登入到本機,以dba使用者登入到資料庫,修改該參數值。如果不是dba使用者,是沒有許可權修改這個參數的值的。OK!下次再建立DBLINK的時候,就不會在名稱後面跟上一串可惡的尾碼了。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很多資料轉換處理操作時,會遇到將0.007007040000轉換成0.70%的需求,我們使用Oracle 的SQL 函數 to_char可以實現這種轉換。這個函數用來將DATE或NUMBER資料類型轉換成可顯示的字串,格式是to_char(number_typ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需要環境 兩台虛理機都安裝 MYSQL服務 IP分別為192.168.1.1 192.168.1.2 二、以下是個操作步驟; 虛理機一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mysql mysql-server -y [root@localhost ~]# vim /etc/my.cnf [mysql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DRBD:分布式複製塊裝置DRBD---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 是一種基於Linux的軟體組件, 它是由核心模組和相關程式而組成的,通過網路鏡像促進共用儲存系統的替換。也就是說:當你將資料寫入本地的DRBD裝置上的檔案系統時,資料會同時被發送到網路中的另外一台主機之上,並以完全相同的形式記錄在一個檔案系統中(實際上檔案系統的建立也是由DRBD的同步來實現的)。本地節點(主機)與遠程節點(主機)的資料可以保證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 預存程序中 ORA-01403: no data found 錯誤在預存程序中,select 欄位名 into 變數 from 表名 where .........;如果查詢出來為空白時, 會出現 ORA-01403: no data found 的錯誤測試表:create table TEST_TABLE ( T_ID NUMBER, T_NAM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版本:5.5.28系統平台:RHEL 5.8 32位(1) 外鍵的使用:外鍵的作用,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讓資料庫自己通過外鍵來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一個就是能夠增加ER圖的可讀性 有些人認為外鍵的建立會給開發時操作資料庫帶來很大的麻煩.因為資料庫有時候會由於沒有通過外鍵的檢測而使得開發人員刪除,插入操作失敗.他們覺得這樣很麻煩 其實這正式外鍵在強制你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這是好事兒. 例如: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jsp調用Oracle 1.安裝tomcat [root@h1 ROOT]# cd /var/App/ [root@h1 App]# unzip apache-tomcat-6.0.14.zip2.複製ojdbc.jar[root@h1 ~]# cd /app/oracle/product/11.2.0/dbhome_2/jdbc/lib [root@h1 lib]# find ojdbc6.jar ojdbc6.jar [root@h1 lib]# cp ojdbc6.jar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錯誤現象:./ggsci: error while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nnz10.so: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file o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SQL> alter database begin backup; --開始備份資料庫 Database altered. SQL> host cp /u01/Oracle/oradata/ORCL/*.dbf /u01/oracle/dump1/ --還沒執行完畢就斷電關機了,abort在重啟資料庫的時候,出現的問題 [root@station88 ~]# su - oracl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首先建立測試表create table test1 (c1 number , c2 number ,c3 number) ;create table test2 (c1 number , c2 number ,c3 number) ;開始測試SQL> declare 2 2 l_stat_sql varchar2(2000) := 'select value from v$mystat m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Oracle exp 匯出表、資料時,碰到該問題(用10g用戶端到處11g表、資料時);解決方案如下:1. 設定deferred_segment_creation的值為false此方法只對以後的表有效,之前的表沒有Segment的還是沒有。2. 建立表的時候聲明立即建立Segmentcreate table XXX (XXX XXX) SEGMENT CREATION IMMEDIATE;3.對於已經建立但是還沒有Segment的表來說,可以執行alt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Solaris 10上安裝Oracle 10gR2過程詳解。1.建立使用者、組和oracle目錄 用root使用者登入,建立目錄: mkdir –p /opt/app/oracle mkdir –p /opt/app/oracle/product/10.2.0/db 建立oracle組和使用者並給目錄分配使用者和許可權: /usr/sbin/groupadd –g 301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資料庫管理實驗一 傳輸資料表空間二 建立分區表和分區索引三 FGA細粒度審計四 監控索引使用方式五 建立含特殊欄位類型的表六 Flashback閃回技術一 傳輸資料表空間,將ocmdb庫的tstrans資料表空間遷移到ocmdb02庫中場合:1.適用於OLAP資料倉儲應用 2.資料移轉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blog.csdn.net/guoyjoe/article/details/30615151實驗過程如下:1、建立表guo_test1gyj@PROD> create table guoyJoe_t1(id int,name varchar2(10));Table created.gyj@PROD> insert into guoyJoe_t1 values(1,'guoyJoe');1 row created.gyj@PROD> ins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