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EXPDP userid=vallen/123456@orcl schemas=vallen directory=DATA_PUMP_DIR dumpfile=aa.dmp logfile=aa.lo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實現負載平衡(Load Balance)是Oracle RAC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主要是把負載平均分配到叢集中的各個節點,以提高系統的整體吞吐能力。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式來實現負載平衡,一個是基於用戶端串連的負載平衡,一個是基於伺服器端監聽器(Listener)收集到的資訊來將新的串連請求分配到串連數較少執行個體上的實現方式。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基於用戶端串連的負載平衡,並給出示範。與負載平衡配置之前的監聽配置請參考ORACLE RAC 監聽配置 (listener.ora tnsnames.ora)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block change tracking 是從Oracle 10g開始提供的功能,在系統中預設關閉當啟用該共功能後,每當資料區塊發生改變時,相關資訊就會記錄在該檔案中這樣當RMAN進行增量備份時,就不用完全遍曆整個資料檔案,尋找需要備份的資料區塊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備份的效率1.確認該功能狀態 SQL> desc v$block_change_tracking; 名稱 ---------------------------------- STATU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 首先用語句查詢容量大於1G的資料區段select segment_name,sum(bytes)/1024/1024 from dba_segments group by segment_name having sum(bytes)/1024/1024>1000;得到如下結果:SYS_LOB0000136091C00003$$ 255332MSYS_LOB0000136441C00004$$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兩台互為主從mysql資料庫伺服器硬體升級,正常伺服器關閉,硬體升級完畢,啟動伺服器,發現主從同步進程為關閉狀態,mysql> show slave status\G;*************************** 1. row ***************************Slave_IO_Running: NoSlave_SQL_Running: Nomysql互為主從,但是在SLAVE執行CHANGE MASTER時,出現這個錯誤:mysql> slav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PostgreSQL 9.2 的一項新特性就是範圍類型 range types,通過這個名字你可以輕鬆猜出該類型的用途,它可讓你為某列資料定義數值範圍。這個簡單的特性可以讓我們不需要定義兩個欄位來描述數值的開始值和結束值,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是:postgres# CREATE TABLE salary_grid (id int, position_name text, start_salary int, end_salary int);CREATE TABLEpostgres# INSER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備份,是作為DBA的頭等大事,無論你的技術多強大,沒有備份,出問題的時候,依然束手無策。這裡只是在工作中總結的備份命令,後續收集到好的指令碼,會持續更新......1、在RAC環境下,如果兩個節點的archivelog分別儲存在自己的本地,在備份的時候如何操作呢?開啟兩個通道並分別用TNS串連串聯接到兩個執行個體,進行備份,相當開啟一個備份指令碼但是同時在兩個節點執行的。註:這個需要配置tnsnames檔案,不然無法找到另一個節點。nbrbdb1$[/archivelog]mor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結合這篇關於PHP串連Oracle資料庫,本次結合rrdtool繪圖工具,繪製一些自訂的監控圖,雖然Oracle的EM已經很完美了,但是往往根據業務需求對一些自訂或者說業務環境關心的問題無法監控,此時我們就需要自己來搞定了。首先用php寫一個rrdtool資料庫檔案的生產 指令碼#!/usr/bin/php -f <?phpdefine('WD','/u01/app/oracle/awr'); $cs = $_SERVER['argv'][1]; $us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Kill Session在使用drop user cascade之前,通常使用kill session來終止當前已經串連的會話,但對於一個運行中的比較長的事務尚未提交完成的情況下,kill session常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還必須回到作業系統層級kill掉相應的會話進程,比較麻煩。否則會出現下述錯誤:ORA-01940: cannot drop a user that is currently connectedDisconnect Session如果使用disconnect sessio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Net trace 用於跟蹤或調試oracle串連故障,串連異常斷開或者連線逾時等情形,通過產生詳細的跟蹤資訊來進行分析和診斷Oracle Net相關故障。關於這個網路調試主要是通過為相關的網路設定檔添加相關的參數來實現。MetaLink上ID 219968.1有詳盡的描述。一、Oracle trace的相關參數 TRACE_LEVEL_[CLIENT|SERVER|LISTENER]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今天學習update語句,和$push修改器,書上舉得例子讓我百思不得其解,update()的前兩個參數分別是:查詢,新文檔。書上的例子如下所示,在集合裡面找Key是Gende不是Mr的項,找到之後,把他的Gender設定為M。按照我的想法,誰都沒有Gendar屬性,那麼條件不滿足,後面的新文檔就不會產生咯,但是執行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因為所有文檔都沒有Gender屬性,所以第一條文檔被返回了,而Gender屬性也加到了第一條文檔during上!>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的表的管理----表名和列的命名規則 必須以字母開頭 長度不能超過30個字元 不能使用Oracle的保留字 只能使用如下字元 A-Z,a-z,0-9,#$等==========================================================Oracle的資料類型字元型char 定長 最大2000字元 (char 查詢的速度很快)例子:char(10)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環境:idle> select * from v$version; BANNER ---------------------------------------------------------------- Oracle Database 10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0.2.0.1.0 - Prod PL/SQL Release 10.2.0.1.0 - Productio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在/etc/oratab 中加,這個檔案檔案應是在裝資料庫時候,最後執行的root.sh產生的。pwdb:/Oracle/procduct/10.2/db_1/:Y$ORACLE_SID:$ORACLE_HOME:<Y|N> 2)在/etc/rc.local中加入su -oracle -c 'dbstart'su -oracle -c 'lsnrctl start'這個應該是在啟動時用指定使用者執行一些命令,同理,一些其他的命令應該也可以寫在這裡,在啟動時候一同執行。&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監聽器(LISTENER) 監聽器是Oracle基於伺服器端的一種網路服務,主要用於監聽用戶端向資料庫伺服器端提出的串連請求。既然是基於伺服器端的服務,那麼它也只存在於資料庫伺服器端,進行監聽器的設定也是在資料庫伺服器端完成的。二、本地服務名(Tnsname) Oracle用戶端與伺服器端的串連是通過用戶端發出串連請求,由伺服器端監聽器對用戶端串連請求進行合法檢查,如果串連請求有效,則進行串連,否則拒絕該串連。本地服務名是Oracle用戶端網路設定的一種,另外還有Oracle名字伺服器(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yum方式安裝mysql省去了原始碼包安裝的許多步驟,但是有時會遇見mysql yum封裝完mysql之後,在啟動mysql服務時,啟動不了的問題,報錯: Can't connect to local MySQL server through socket '/tmp/mysql.sock' (2),找不到mysql.sock檔案,mysql.sock檔案是安裝mysql之後初始化資料庫之後才會出現的,因此在安裝完包之後,做一下步驟:添加 mysqld 服務。/sbin/chkconfi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查看Oracle所有資料表空間大小select tablespace_name,sum(bytes)/1024/1024 from dba_data_files group by tablespace_name;2、Oracle未使用的資料表空間大小select tablespace_name,sum(bytes)/1024/1024 from dba_free_space group by tablespace_name;3、使用的資料表空間大小selec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基本上大家裝mysql,都會開啟binlog功能,開啟這個功能的好處是,日後方便恢複資料,而壞處是記錄檔增長速度快,很快占會佔滿磁碟空間,所以我們要定期或手工來刪除過大的記錄檔。 刪除記錄檔的方法大概有如下幾中: 一、設定日誌保留時間長度expire_logs_days自動刪除 #查看當前日誌儲存天數: show variables like ‘%expire_logs_day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到官網下載 MongoDB 最新發行版,目前最新 2.2.2 ,點擊:mongodb 下載連結, 或者開啟終端 輸入如命令2、下載完成後,找到存放下載檔案的目錄,解壓所下載的檔案,如:此命令執行完後,會在同級目錄下產生名稱為 mongodb-osx-x86_64-2.2.2 的檔案夾3、因為安裝包存放在臨時的目錄中,最好新建立一個目錄來存放 mongodb,sudo mkdir -p nosql/mongodb 然後再把解壓的mongodb 目錄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產生指定SQL語句的統計報表 如果希望對多執行個體的資料庫做對比,那就要使用$Oracle_HOME/rdbms/admin/awrddrpi.sql指令碼了。該指令碼的操作基本與單一實例基本相同,這裡不再示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測試下。2 ,產生指定SQL語句的統計報表 這項統計專門用來分析某條指定的SQL語句,通過awrsqrpt.sql指令碼,awr能夠產生指定sql(曾經執行過的SQL)的執行計畫,消耗的資源等等資訊,有助於DBA進行SQL調優。[oracle@e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