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通過SQLPlus修改Oracle的sessions和processes的關係是:sessions=1.1*processes + 5使用sys,以sysdba許可權登入:SQL> show parameter processes;NAME TYPE VALUE-------- aq_tm_processes integer 1db_writer_processes integer 1job_queue_processes integ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Linux上使用SQL*Plus有一個相當不方便的地方,那就是沒有曆史回調功能。在Windows上的SQL*Plus可以用“向上向下”箭頭來調用之前使用過的命令,修改、編輯、重複之前的命令都相當方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是安裝一個小工具:Uniread安裝Uniread的要求1.Linux系統上必須已經安裝了Perl2.安裝Uniread之前先安裝 readline,Term,IO這3個工具。安裝過程:1.檢查是否已經安裝過Perl[root@pcmxexweb tmp]# rpm -qa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Linux系統下Oracle系統中使用者權限的賦予,查看和管理. 在Oracle資料庫中,使用者的許可權分為兩種(在這裡我們不討論dba或oper的許可權,只考慮普通使用者的許可權),分別是System Privilege系統許可權 和User Table Privilege使用者資料表許可權. 1.首先,建立使用者,以下幾條命令可以建立一個使用者,前提是必須以DBA的身份登入(如果你不是DBA,不要看下去了): create user DB_USER identified by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日把系統從Windows轉到了Linux,用的是Ubuntu。 開始搭建我的web伺服器,php5.2.6, mysql 5.0.45, nginx 0.5.35.一切都很正常phpinfo也顯示了。接下來開始搭建項目網站。怪事情出現了,其中一個項目用adodb串連資料庫,不顯示資料。用各種方法new mysqli(), mysqli_connect(), mysql_connect(),都可以正常顯示,就用adodb串連不成,網上查看各種資料,用 $conn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記錄我在開發中經常用到的mysql命令和指令碼,以作備用,最近有段時間沒寫sql了,有點生疏了。(以下是在winxp下開發的,開啟命令提示字元)。第一招、mysql服務的啟動和停止net stop mysqlnet start mysql第二招、登陸mysql文法是 mysql -h主機 -u使用者名稱 -p秘密例子是 mysql -hlocalhost -uroot -p123456要確定mysql安裝時候勾選了可以遠程連結。如果登陸本機電腦,-h可以省略,鍵入命令mysql -uroot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例如:我的使用者名稱是root 密碼是123 sql指令碼存在C盤 名字為test.sql 資料庫為test有兩種方法可以執行指令碼1:開啟CMD輸入以下命令(不需要轉換目錄)>mysql -u root -p123進入MySQLmysql>use test;mysql> source c:/test.sqlok執行完了,你可以用show tables;查看有哪寫表(記得語句後有個分號)還可以用desc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我們的伺服器使用的是Ubuntu 8 的伺服器版,是以mysql作為伺服器的,可是每次管理資料庫的時候都是用sql語句,挺麻煩,特別是在添加資料的時候,如果添加的資料裡再有',;等符號,就更麻煩了,都要轉意才行。 後來嘗試把mysql添加一個遠端存取的使用者,讓他可以遠程用一個圖形的用戶端串連使用,試了很多次也串連不上,而且用netstat -an|grep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有的時候不方便登陸Linux的圖形介面安裝Oracle用戶端,我們完全可以採用靜默模式安裝,升級和刪除oracle用戶端(代替OUI)。平台:RHEL4.5,oracle10.2.0.1一、靜默方式安裝oracle用戶端1、上傳oracle軟體,假如放在/orahome/soft/目錄下# mkdir -p /orahome/soft/# cd /orahome/soft/# rz (SecureCRT裡通過rz命令上傳oracle10g安裝檔案10201_client_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安裝Python,安裝的Python的版本是: 2.4.22.安裝Mysql在/usr/local/Mysql中3.擷取MySQLdb庫1). 從: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mysql-python 下載MySQLdb庫: MySQL-python-1.2.2.tar.gz把這個庫放在: /usr/local/MySQL-python-1.2.2.tar.gz,解壓到檔案夾: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賬戶與系統角色結合,提高了賬戶的安全性。 賬戶是定義在資料庫系統中的一個名稱,它是資料庫的基本存取控制機制。當串連到Oracle資料庫時,跟其他資料庫一樣,需要使用者輸入使用者名稱與密碼。資料庫系統就是憑藉這個使用者名稱來授予其相應的資料庫存取權限。不過,這跟其他資料庫又有所不同。因為Oracle資料庫有有一類很特殊的賬戶-特權賬戶。這些特權賬戶具有某些比較特殊的許可權。為了資料庫的安全,他們除了在資料庫中要擁有某些特定的許可權之外,還必須擁有作業系統對應的許可權。資料庫與作業系統一起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Linux下C語言處理MySQL資料庫樣本程式,花了n久的時間終於搞清楚了,丫丫的,真麻煩編譯:引用g++ -Imysql/include -Lmysql/lib -o a.out a.cpp -lmysqlclien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Profile 是口令限制、資源限制的命名集合。建立Oracle資料庫時,Oracle會自動建立Default Profile,然後分配各使用者,如果沒有指定,使用者會啟用default profile。 1、查看口令檔案 09:07:15 SQL> select username ,profile from dba_users; USERNAME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環境:CentOS 6.2 + Oracle 11.2.0.3問題描述:安裝oracle或配置dataguard時,資料無法啟動,錯誤資訊ORA-00845: MEMORY_TARGET not supported on this system這個錯誤的主要原因是tmpfs的值小於memory_target的值。 [root@dac-vm02 ~]#oerr ora 84500845, 00000, "MEMORY_TARGET notsupported on this system"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今天提交請求後,提示ORA-01652: 無法通過 128 (在資料表空間 TEMP 中) 擴充 temp 段。最後通過ALTER DATABASE TEMPFILE '/*/*/db/apps_st/data/tempx01.dbf' RESIZE 7168M;擴充暫存資料表空間來解決。在網上找了些資料,重新學習下暫存資料表空間的知識點,記錄在此以免以後忘記。暫存資料表空間的作用: 暫存資料表空間主要用途是在資料庫進行排序運算[如建立索引、order by及group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今天有空來測試下最新的CentOS 6.4下安裝最新資料庫MySQL5.6.11CentOS 6.4系統安裝在這裡不再敘述CentOS 6.4採用迷你安裝MySQL5.6.11採用源碼包安裝初始化系統:關掉iptables和selinux功能,原因只是測試安裝一些mysql需要的依賴包#yum install -y wget gcc-c++ ncurses-devel cmake make perl下載mysql5.6.11#wge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工作中發現這樣的問題:在Oracle的10g之前的版本,存在一個bug,即用PreparedStatement預先處理去動態查詢資料時,用預留位置?代替的欄位,如果是char類型的,那麼在執行時用來代替?的變數必須和該欄位的長度相同,如果欄位長度不足,用空格補充夠的位元,否則查詢不到正確的結果。如果該欄位不是char類型的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昨天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hibernate通過實體Id(char(10)型)取得資料,session.find("from TableNam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db file scattered read對於一些頻繁訪問的表,如果沒有建立索引或沒有建立合適的索引,Oracle只能對其進行全表掃描,就會導致大量該等待事件。全表掃描時,讀取的資料在磁碟上一般是連續的,但是讀到記憶體時卻是不連續的,因此該事件命名為離散讀(scattere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v$database.CHECKPOINT_CHANGE# (last scn checkpointed) v$database.CONTROLFILE_SEQUENCE# (control file sequence number incremented by control file transaction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要完成Windows上的用戶端訪問CentOS上的MySQL,就需要做到兩點:關閉CentOS上防火牆;賦予資料庫使用者遠端存取的許可權,並清除許可權的緩衝,具體配置如下:[root@mysql ~]# service iptables stopiptables: Flushing firewall rules: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11g出了一個新特性,在RMAN指令碼中使用替換變數。今天我在伺服器端做了個小實驗,嘗試了下這個特性,雖然出了一些錯,不過都解決啦!感覺這個特性還是不錯的,下面進入正題。 1.建立放指令碼和備份檔案的目錄 $cd /u01 $mkdir -p oraclescripts/backup/dynamic $mkdir /u01/backupfiles 2.建立相關指令碼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