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下面簡單介紹下Linux作業系統中安裝MySQL RPM包的過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協助!首先檢測Linux作業系統中是否安裝了MySQL rpm -q mysql*;如果有則刪除rpm -e --nodpes mysql*;然後安裝MySQLrpm -ivh MySQL-server-5.0.22-0.i386.rpm(我的版本);安裝後發現啟動MySQL時出現:Starting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Linux下構建web應用時,需要遠端存取MySQL資料庫。我們不推薦在Linux下使用root來登入,而是添加新使用者。1)以root使用者登入#mysql -u root -p2)插入新使用者,host:%;user:jason;pssword:jasonmysql>insert into mysql.user (host,user,password) values('%','jason',PASSWORD('jason'));3)更新密碼mysql>update us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 修改Oracle系統設定檔/etc/oratab/etc/oratab 格式為: SID:ORACLE_HOME:AUTO把AUTO網域設定為Y(大寫),只有這樣,oracle 內建的dbstart和dbshut才能夠發揮作用。我的為:ora9i:/home/oracle/ora/products/9.2.0:Y2、 編寫服務指令碼:如下#!/bin/bash##################FUNCTION############### AutoStart Oracle an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也是分用戶端和伺服器兩部分安裝,當裝好MySQL伺服器和用戶端之後就面臨資料庫中的表,資料庫中表的結構之間的匯入和匯出問題,現在用過的一些SQL命令:>MySQL -u busiusr -p 進入MySQL資料庫>set names gbk ;MySQLdump -uroot newdrmdb tacts >tacts.sql 把庫newdrmdb中的表tacts的資料匯出;source 絕對路徑/*.sql 把資料匯入到表中去 ;MySQL -uroo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總結之前出現問題的原因:我在裝snort的時候./configure --with-mysql=DIR的路徑指的有問題,我的系統是已經裝好mysql的所以在重新安裝的時候我直接./configure --with-mysql,並且在重裝之前把snort卸載乾淨重新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這樣再次運行snort的時候就會發現正確串連到資料庫了database: compiled support for ( mysql )database: configure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先利用sftp工具winscp上傳sybase11.9.2安裝包,至少上傳sybase-ase-11.9.2-1.i386.rpm、sybase-common-11.9.2-1.i386.rpm、sybase-openclient-11.1.1-1.i386.rpm、sybase-chinese-11.9.2-1.i386.rpm、sybase-doc-11.9.2-1.i386.rpm、sybase-sqlremote-6.0.2-1.i386.rpm幾個安裝包,可以利用已經存在的帳號上傳。至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宣布向Linux kernel捐贈資料完整性代碼。代碼是Oracle和Emulex合作開發的,已被2.6.27 kernel所接受。代碼向靜止和傳輸中的資料加入中繼資料,監視這些資料有沒有被損壞。通過檢查中繼資料——起驗證資訊作用——它將能保證I/O資料操作的有效性,從而減少應用程式和資料庫錯誤。Oracle has announced that it has contributed data-integrity code to the Linux kernel. The ope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Linux下用root使用者登陸useradd Oraclepasswd oraclevi /etc/sysctl.conf添加:kernel.shmall = 2097152kernel.shmmax = 2147483648kernel.shmmni = 4096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fs.file-max = 65536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net.core.rmem_default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 proxy的代碼樹已經遷移到lauchpad,採用bazaar進行版本管理。參考了一些文檔,在CentOS 5.2下編譯安裝最新mysql proxy成功。步驟記錄如下(在centos 5下應該也適用):首先讓EPEL (Extra Packages for Enterprise Linux) repository 生效# rpm -Uvh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眾所周知,Oracle資料庫表都是儲存在資料表空間當中。從理論上來說,表可以放置在任何一個資料表空間當中。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處於效能、安全方面的考慮,資料庫工程師往往不會這麼隨意。他們在建立資料庫之前,會先對錶空間進行規劃,要為Oracle資料庫選擇一個合適歸宿。由於這個沒有技術方面的限制,故也沒有統一的規則各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這更是考驗資料庫工程師水平的一個問題。 由於這沒有統一的標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為此筆者下面提的幾個建議,或許也並不一定是真理。這些只是筆者工作經驗的總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索引的建立和刪除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一種是alter table ,另一種是create /drop index.alter table 建立索引的文法:alter table tbl_name|ADD {INDEX|KEY} {INDEX_NAME}{INDEX_TYPE}(INDEX_COL_NAME,......)[INDEX_OPTION].............|DROP{INDEX|KEY}INDEX_NAMEalter table tbl_name drop primary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Oracle9i出現之前,你只能通過MOVE或匯出和匯入的方式來進行表的重定義,因此表重已定義流程可能相當漫長或者說是一個離線過程,在此期間應用程式對該表的操作將失敗。除了這個,如果用exp,我們也不能保證exp的時候該表的資料沒有改變(除非單使用者),而imp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瞭解決這個問題,Oracle9i在其DBMS_REDEFINITION軟體包中引入了線上重定義功能。這個特性對24*7的資料庫系統來說非常重要,使用這個技術DBA可以在保持表允許DML語句的情況下修改結構,比如添加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Ubuntu 12.04下安裝Oracle 11g筆記。1.首先,將系統更新到最新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2.安裝依賴包 sudo apt-get install alien binutils build-essential cpp-4.4 debhelper g++-4.4 gawk gcc-4.4 gcc-4.4-base gettext html2text ia32-lib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很多人都知道使用LOGMNR來分析日誌,但是很少有人來使用DUMP來分析日誌,具體是因為LOGMNR分析出來的資訊方便查閱,也便於理解.但是有些時候我們還是需要DUMP來分析記錄檔,因為它記錄的更詳細,更真實。(其實一般的LOGMNR分析的日誌不是很全的)有次LOGMNR日誌分析後,我發現挖掘的資訊十分詭異,我是根據ROWID查詢LOGMNR分析出來的記錄的,發現某個ROWID有INSERT、DELETE,卻沒有UPDATE操作,而實際上根據業務分析確實是有UPDATE操作的(注意這裡我也想過會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ORA-01555錯誤是一個“安全”的錯誤,它不會造成資料丟失或損壞,只是會讓接收到該錯誤的查詢無法繼續,因此,在資料庫的日常維護工作中,如果只是一次兩次碰到ORA-01555錯誤,一般都先忽略,但是如果經常碰到該錯誤,則要進行一些調整以避免該錯誤的再次發生。1. 為什麼會產生ORA-01555錯誤?這個錯誤是由資料庫的讀一致性(Rea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情境:今天在upload到客戶機器上,mysql資料庫在備機上,備機在區域網路中,需要的ssh主機,再ssh備機 (備機) 有點類似下面的架構 導致我不能直接工具connection上去,只好SSH上去,然後mysql -u root -p 上去,insert update,但是在insert select 等操作資料的時候,出現了亂碼。 第一個想到了便是 variables 沒有設定好,show了下,確實 全部se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最近有些項目我們是採用PostgreSQL進行後端資料庫,由於要對用戶端的串連使用類型和串連數進行控制,因此我們採用PgBouncer來進行實施。PgBouncer相關的基本文檔pgsqldb中文站已經有不少文檔,這裡我就不再作過多的說明,我將集中對其中的幾個要點和我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OK,肺話也不多少,開始正題吧;DPgBouncer介紹什麼是PgBouncer?PgBouncer是一個輕量級的資料庫連接池。downloadPgBouncer的作用PgBouncer可以在後端資料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約束用於確保資料庫資料的完整性,在Oracle資料庫中,可以使用約束,觸發器和應用代碼(過程,函數)3種方法實現資料完整性,這3種方法中,因為約束易於維護,並且具有最好的效能,所以實現資料完整性首選約束. 一.約束分類 1.Not null: 確保欄位值不可為空。 2.Unique: 確保欄位值唯一性,但不阻止多個空值的插入。 3.Primary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 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MySQL5.5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看到一篇文章:在Oracle資料庫中使用instr代替like實操(見),看到之後很質疑,以下是我做的簡單測試,以對原文作對比驗證。1.建立索引前 SQL> select count(1) from t; COUNT(1)---------- 11905920Elapsed: 00:00:11.38SQL> select count(1) from t where instr(object_name,'A') >0; COUNT(1)---------- 39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