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之父Monty Widenius宣布建立一個開放資料庫聯盟(Open Database Alliance),目標是成為開來源資料庫MySQL的行業中心。Monty Widenius表示要聯合所有MySQL相關的開發和服務,提供一個可能解決方案,以應對社區、使用MySQL的企業和技術人員在甲骨文收購Sun之後面臨的不確定未來。此外,5月12日,MySQL宣布了一個新項目MySQL Reengineering Project,建立一個類似Drizzle的資料庫。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表:table1(FId,Fclass,Fscore),用最高效最簡單的SQL列出各班成績最高的列表,顯示班級,成績兩個欄位。 select fclass,max(fscore) from table1 group by fclass,fid2、有一個表table1有兩個欄位FID,Fno,字都非空,寫一個SQL語句列出該表中一個FID對應多個不同的Fno的紀錄。 類如: 101a1001 101a1001 102a1002 102a1003 103a1004 104a1005 104a10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本文主要內容是介紹ODBC的簡單原理,以及如何在Linux/Unix下進行ODBC的安裝、配置與編程。一、 ODBC原理ODBC 是Open Database Connect 即開放資料庫互連的簡稱,它是由Microsoft 公司於1991 年提出的一個用於訪問資料庫的統一介面標準,是應用程式和資料庫系統之間的中介軟體。它通過使用相應應用平台上和所需資料庫對應的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的互動來實現對資料庫的操作,避免了在應用程式中直接調用與資料庫相關的操作,從而提供了資料庫的獨立性。ODBC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執行Oracle資料庫中的預存程序 proc.sh指令碼內容(IBM的AIX環境下) ORACLE_BASE=/oracle;export ORACLE_BASE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0.2.0;export ORACLE_HOME ORACLE_SID=commdb;export ORACLE_SID $ORACLE_HOME/bin/sqlplus cfa/cfa< exec sp_B_20090827; exi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簡介 Flashback資料庫是一種時點(PIT)資料庫恢複的方式。這種不完全的恢複策略可以用於恢複由於人為錯誤導致邏輯損壞的資料庫。在10g中引入之後,它的設計目標就是以縮減恢復而獲得最大的可用性。 傳統恢複vs.重現資料庫 導致停機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人為錯誤導致的邏輯損壞,這一點已經被廣泛承認。關於邏輯損壞的例子,從使用者不正確的更新資料和截取表,到批處理任務錯誤運行2次或者打亂順序,比比皆是。結果都是相同的——資料庫損壞,並且範圍廣闊且難以辨認。Oracle通過了兩種策略來將資料庫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從官網上下載sakai-demo-2.6.2,預設採用的是記憶體資料庫hsqldb,想使用mysql。那麼……1、mysql中的表,欄位,資料什麼的是怎麼來的?我在官網上找了番,沒有發現mysql的備份檔案,ddl什麼的,只有一些資料庫升級檔案什麼的,難道我裝2.6.2需要從1.5開始安裝麼..囧。方案一:下載sakai原始碼,搜尋所有的*.sql檔案,找出2.6.2版本的資料庫檔案(沒有升級標記的檔案),然後匯入資料庫。不推薦,這種方式匯入的檔案可能不全,而且資料庫之間有依賴,出錯很鬱悶,反正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可以解決在Debian Ubuntu系統的php中調用windows的sql2000資料庫系統安裝軟體apt-get install php5-sybase/etc/init.d/apache2 restartPHP代碼寫法<?php$msconnect=mssql_connect("伺服器","使用者名稱","密碼");$msdb=mssql_select_db("資料庫名",$msconnect);$msquery = "select titleofcourtesy from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Linux下匯出資料庫dmp檔案時EXP-00091錯誤解決辦法:1、查看DB的NLS_CHARACTERSET值:SQL> select * from nls_database_parameters t where t.parameter='NLS_CHARACTERSET';PARAMETER--------------------------------------------------------------------------------VALU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一、什麼是Oracle字元集Oracle字元集是一個位元組資料的解釋的符號集合,有大小之分,有相互的包容關係。ORACLE 支援國家語言的體繫結構允許你使用本地化語言來儲存,處理,檢索資料。它使資料庫工具,錯誤訊息,排序次序,日期,時間,貨幣,數字,和日曆自動適應本地化語言和平台。影響Oracle資料庫字元集最重要的參數是NLS_LANG參數。它的格式如下 NLS_LANG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大綱一、日誌分類二、日誌詳解註:MySQL版本,Mysql-5.5.32(不同版本的mysql變數有所不同)一、日誌分類 錯誤記錄檔查詢日誌慢查詢日誌二進位日誌中繼日誌交易記錄滾動日誌二、日誌詳解1.錯誤記錄檔說明:在對應的資料目錄中,以主機名稱+.err命名的檔案,錯誤記錄檔記錄的資訊類型:記錄了伺服器運行中產生的錯誤資訊記錄了服務在啟動和停止是所產生的資訊在從伺服器上如果啟動了複製進程的時候,複製進程的資訊也會被記錄記錄event錯誤記錄檔配置mysql的主設定檔:log_error =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11g R2 Grid Infrastructure 的安裝與配置較之前的版本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在Grid Infrastructure安裝完畢前執行root.sh經常容易出現錯誤,並且需要修複該錯誤才能得以繼續。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執行指令碼rootcrs.pl來重新設定Grid Infrastructure而無需先卸載Grid Infrastructure,然後修複故障後進行再次安裝。下面描述了rootcrs.pl的用法以及使用deinstall徹底卸載Gri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slow_query_log_file日誌變得很大,對它進項分析變得很不方便,我們就想按天每天產生一個slow_query_log_file檔案,每天分析這個記錄檔。如何按天切割呢?我們想到了這麼一個辦法,把日誌格式切換成這種形式的hostname-slow_日期.log 這種形式,預設格式為hostname-slow.log。那麼如何?呢?其實很簡單。利用mysql預設命令就可以了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log%';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建立資料資料表空間 t_space1 為資料資料表空間名 datafile為資料檔案路徑create tablespace t_space1 datafile 'E:\OracleTableSpace\space_1\t_space1.dbf' size 5M autoextend on next 5M maxsize 2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刪除資料資料表空間drop tablespace t_space1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項目開發裡面總是要查看後台執行的sql語句,mysql資料庫也不例外,它的查看方式大家一般喜歡使用 showprocesslist; 命令來解決,通過裡面輸出結果的欄位解釋中可以分析執行了的sql語句類型,但不太適合一般的初級使用者,因此通過記錄檔查看sql語句是最直接的方法。首先你需要建立一個記錄檔log.txt ,比如我直接儲存在mysql目錄下的data目錄中間,然後只需要在 mysql的設定檔my.cnf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slap 可以用於類比伺服器的負載,並輸出計時資訊。其被包含在 MySQL 5.1 的發行包中。測試時,可以指定並發串連數,可以指定 SQL 陳述式。如果沒有指定 SQL 陳述式,mysqlslap 會自動產生查詢 schema 的 SELECT 語句。mysqlslap 壓力測試工具 MySQL內建的效能壓力測試工具mysqlslap詳解 1. 查看協助資訊。[root@Betty libmysql]# mysqlslap --helpmysqlslap Ver 1.0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如果在Oracle 11g RAC環境下使用dbca建立單一實例資料庫後,Oracle會自動將其註冊到預設的1521連接埠及監聽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使用的為非預設監聽器以及非預設的監聽連接埠。而且在Oracle 11g RAC環境中,對於叢集監聽器的配置由grid使用者來接管了。基於這種情形的單一實例非預設監聽及連接埠該如何配置呢?本文給出瞭解決方案,並且使用了靜態及動態兩種註冊方法。關於單一實例下非預設監聽及連接埠的配置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實際上參照下列文章依舊可以完成RAC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虛擬環境有套RedHat 5.4+10GRAC,想清理部署11.2.0.4庫測試goldengat 12c用DBCA的時候發現節點2報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xhl@XHL:~$ ssh -X Oracle@192.168.3.201 oracle@192.168.3.201's password: Last login: Wed Nov 16 14:23:52 2011 from rac2--ssh -X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filter造成的效能問題,開頭是這麼寫的: filter這個詞總讓人很費解,它下一級可以掛 一個子節點,二個子節點,三個子節點...。掛一個子節點意思過濾,如對全表進行掃描後,按照條件過濾,丟棄不滿足條件的資料。掛二個子節點類似是nest loop。掛三個子節點類似1和2做nest loop,結果集再與3做nes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 12c R1 DataGuard物理備庫啟用real-time apply物理備庫一直是在mount狀態下,這樣的話不方便資料的同步驗證啟用real-time apply就能夠實現real-time query在備庫mount狀態下:SQL> select open_mode from v$database;OPEN_MODE------------------------------------------------------------MOUNTEDSQL>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當使用update,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一個子節點,只有當set子句中使用子查詢時,它才能有兩個以上的節點,如果它只有一個節點的情況下,類似於過濾操作(探索執行計畫中filter的原理),如下實驗所示,步驟2首先掃描一次,當步驟2每返回一條資料步驟3、4、5都掃描一次,所以步驟3、4、5掃描了999次。當update下面有多個節點時,大家可以看到相當於是多個nestedloop(嵌套迴圈串連(nested lo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