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區是最小的屋裡儲存單位,每個扇區大小為512bit,將扇區組成一個圓就是磁柱,這是分區的最小單位 B:塊裝置,資料是隨機存取,如硬碟C: 字元裝置,資料線性存取,如鍵盤,顯示器 linux常見硬碟介面裝置ATA(IDE):並行,133M/s 並行造成幹擾導致速率不高SATA:串列,300M/s,600M/sSCSI: 並行,轉速高,資料讀取塊,內建控制器,極大解脫了CPU的I/O時間
方法1.啟動時在核心選項後面加上 rw single init=/bin/bash 然後enter鍵 b鍵 進入單一使用者模式 passwd 輸入兩次密碼 ctrl alt delete重啟即可 用RHEL5的方法去做的話,輸入passwd,系統居然沒有反應;重新掛載根分區;進入子/bash shell仍然不行。 方法2.啟動時和RHEL5的步驟一樣,進入到單一使用者模式,然後輸入: setenforce 0 也就是讓SELINUX處於警告狀態 然後輸入兩次密碼,重新啟動就OK啦
第一部分:at命令 1. at命令:在一個指定的時間執行一個指定任務,只能執行一次,且需要開啟atd進程(ps -ef | grep atd查看, 開啟用/etc/init.d/atd start or restart; 開機即啟動則需要運行chkconfig --level 2345 atd on)。[root @ localhost test]at now +1 minat> echo "hello" > /dev/tty2後斷行符號 #
執行lab-resetvm還原虛擬機器,以下所有操作均在虛擬機器上完成:1. 設定LDAP使用者認證,LDAP伺服器為instructor.example.com,認證位於ftp://instructor.example.com/pub/example-ca.crt,併當ldapuserX登入用戶端時,自動掛載ldapuserX位於instructor.example.com上的使用者主目錄。instructor.example.com:/home/guests/ldapuserX(X值為1~2
Linux下使用磁帶機的方式有多種, tar命令是最經常使用的方法,tar主要用於單機環境下,將資料直接寫入磁帶機。磁帶機在Linux下對應的裝置名稱為/dev/stX,如果是第一個磁帶機,即為/dev/st0,基本操作如下:(1)倒帶,將磁帶卷至起始位置 mt -f /dev/st0 rewind(2)擦掉磁帶上的內容 mt -f /dev/st0
chrgp(change group) 再unix系統家族裡,檔案或目錄的許可權的掌控以擁有者及所訴群組來管理。 你可以實用chgrp指令取變更檔案與目錄所屬群組,這隻方式採用群組,這隻方式採用群組名稱或群組識別碼都可以。功能說明變更檔案或目錄的所屬群組。語 法chgrp [-cfhRv][--help][--version][所屬群組][檔案或目錄...] 或 chgrp [-cfhRv][--help][--reference=<參考檔案或目錄>][--
linux+nginx+php+mysql環境下,在部署的時候忘了添加php的ftp擴充。 1、找到原來的源碼包解壓一下 如:php-5.3.6進入到到FTP的擴充目錄# /root/php-5.3.6/ext/ftp (按自己的軟體路徑)2、調用phpize程式產生編譯設定檔[root@zj ftp]# /usr/local/php/bin/phpize3. 編譯擴充庫,分別執行下面的configure和make命令。#./configure
Mysql 5.5.15使用了新的cmake編譯方式 Setup 1:檢查是否安裝好了cmake——cmake -i安裝cmakewget -c http://www.cmake.org/files/v2.8/cmake-2.8.3.tar.gztar -zxvf cmake-2.8.3.tar.gzcd cmake-2.8.3./bootstrap./configuremake && make installSetup
Redhat Enterprise 5的系統故障的極端情況主要包括grub設定檔丟失,fstab分區掛載表丟失及/boot系統引導目錄被刪除的故障的恢複.一 .Grub設定檔丟失的故障恢複: Grub設定檔一般指/boot/grub/grub.conf檔案,該檔案指示了系統引導時要從哪個分區去載入核心及記憶體鏡像(RAMDISK)檔案,該檔案的丟失將使電腦啟動時在grub配置介面中卡住.解決該檔案丟失需要管理員記住grub.conf的基本配置資訊,比如:[root@localhost
find 命令有幾個用於根據您系統的時間戳記搜尋檔案的選項。這些時間戳記包括mtime 檔案內容上次修改時間atime 檔案被讀取或訪問的時間ctime 檔案狀態變化時間mtime 和 atime 的含義都是很容易理解的,而 ctime 則需要更多的解釋。由於 inode 維護著每個檔案上的中繼資料,因此,如果與檔案有關的中繼資料發生變化,則 inode
Linux之ELF魔數解析 在Linux系統下,我們通常可以使用readelf命令來查看ELF檔案資訊。例如: www.2cto.com
從who命令中看到linux的檔案管理 我們最開始接觸linux時可能都是從linux的命令who開始的man 對who命令給出的解釋是列印目前使用者的資訊 www.2cto.com 這是在我的電腦上的結果 第一列是使用者名稱,第二列是登陸連接埠,第3列是登陸時間,兩行表示在兩個地方登陸utmp
ubuntu12.04下安裝freetype出錯處理 configure: creating ./config.status config.status: creating unix-cc.mk config.status: creating unix-def.mk config.status: creating freetype-config config.status: creating
linux統計相關命令學習 1.找到合格行grep,egrep: www.2cto.com 2.提取有價值的資訊,扔掉無用資訊cut:如用雙引號做分隔字元,取第二段:cut -d\" -f2 file 3.對行進行處理sed:如替換每行hello為空白:sed 's/hello//g' file (s後面的符號表示分隔字元) 4.指令碼編程進階統計awk:
linux核心中的__read_mostly變數 核心版本:2.6.14在閱讀socket源碼的時候,有如下一句(net/socket.c):[plain] static struct vfsmount *sock_mnt __read_mostly; 感覺__read_mostly很奇怪,就深入分析了一下。__read_mostly原語將定義為存放在.data.read_mostly段中。 www.2cto.com
設定主機名稱設定好網路後,安裝程式會要求您設定電腦的名稱。這個名稱最好要和電腦網址最開頭一段相同,即時說如果網址為 esmail.example.org ,主機名稱應為 esmail 。 (主機名稱只可以由英文字母、數目字和減號("-") 組成 ) www.2cto.com
前幾天領導安排一個小項目,大意是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在Linux系統下,進程可能由於各種原因崩潰,此時我們要找到出問題的原始碼在某一個檔案的具體行號,這樣調試起來就會方便,高效很多,可能是公司項目要用到,想想挺有意思的,加上自己本身是個Linux狂熱者,最終花了兩三天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我的領導我們稱之為專家指點了我很多,廢話少說,下面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步驟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www.2cto.com
linux核心中的IS_ERR linux核心中的IS_ERR()、PTR_ERR()和ERR_PTR()在看核心源碼的時候,經常會遇到IS_ERR,比如在 linux/arch/arm/kernel/sys_arm.c中[plain] www.2cto.com asmlinkage int sys_execve(char __user *filenamei, char __user * __user *argv,
關於亂碼的種種問題 大家都知道亂碼就是字元集設定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清楚關於字元集的幾個概念。 www.2cto.com GB2312:早期的中文字元集國標,字型檔很小,不建議使用。GBK:微軟為彌補gb2312的不足搞出來的大字元集,是gb2312的超集,也是windows預設的字元集,幾乎是事實標準。GB18030:大字元集的國標,比GBK多一些字,但在編碼定義上與GBK有少許不同,一般可以認為他們是相容的。IBM-eucCN:IBM的中文字元集,AIX預設,
ssh設定逾時時間 ssh連線逾時問題解決方案:1.修改server端的etc/ssh/sshd_configClientAliveInterval 60 #server每隔60秒發送一次請求給client,然後client響應,從而保持串連 www.2cto.com ClientAliveCountMa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