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雞肋: 1、當工程項目較大時(linux 2.6的核心源檔案[包括標頭檔]大約有2萬個),gnu的make就能夠使整個工程的編譯、連結只需要一個命令就可以完成 2、make的執行方式: (1)比較目標和依賴的修改日期,只有當依賴的修改日期比目標的早 或 沒有目標檔案,才執行下面的命令 (2)處理偽目標(後面接冒號,卻不接依賴):make不會去自動尋找偽目標的依賴,也不會去自動執行後面的命令;如果想執行後面的命令,必須顯示的在make命令後面加上為目標的名字
一、目前最常用的伺服器模型 1、迴圈伺服器:伺服器在同一個時刻只能響應一個用戶端的請求 2、並發伺服器:伺服器在同一個時刻可以響應多個用戶端的請求二、實現方法: 1、UDP迴圈伺服器的實現方法: UDP伺服器每次從通訊端上讀取一個用戶端的請求、處理,然後將結果返回給客戶機。 socket(); bind(); while(1){ recvfrom(...)
本例例化一個字元裝置,該裝置申請一塊記憶體,file_operations中有mmap的功能,在測試程式test.c中mmap這塊記憶體,操作這塊使用者記憶體即可以修改裝置記憶體驅動代碼 mmap_demo.c#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kernel.h>#include <linux/init.h>#include <linux/device.h>#include
原始碼如下:#include <linux/config.h>#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moduleparam.h>#include <linux/init.h>#include <linux/kernel.h>#include <linux/slab.h>#include <linux/fs.h>#include <linux/cdev.h>#
之前基於IBM
second.c代碼#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fs.h>#include <linux/types.h>#include <linux/sched.h>#include <linux/cdev.h>#include <linux/init.h>#include <linux/timer.h>#include <asm/io.h>#include
最簡單的字元裝置驅動代碼scull.c#include <linux/fs.h>#include <linux/kernel.h>#include <linux/cdev.h>#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slab.h>#include <linux/gfp.h>#include
將一般字元裝置驅動改造成misc裝置,misc裝置沒有字元裝置那麼麻煩,以後自己寫的驅動盡量用misc裝置來代替scull.c#include <linux/fs.h>#include <linux/kernel.h>#include <linux/cdev.h>#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slab.h>#include <linux/gfp.h>#include
驅動代碼如下:scull.c#include <linux/fs.h>#include <linux/kernel.h>#include <linux/cdev.h>#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slab.h>#include <linux/gfp.h>#include <linux/poll.h>#include
驅動代碼dma.c#include <linux/init.h>#include <linux/module.h>#include <linux/gfp.h>#include <linux/mm.h>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staticint __init alloc_pages_init(void);staticvoid __exit alloc_pages_exit(void);struct page
參考地址:http://oss.org.cn/kernel-book/ldd3/ch09s03.html13腳接led的正輸入,25腳接led的負極驅動代碼:parport_drv.c#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parport_drv.h"#defineDrv_major 240#define Drv_name "parport_drv"#define Drv_read_addr 0x379#
訊號的概念 訊號是軟體中斷。它即可以作為處理序間通訊的一種機制,更重要的是,訊號總是中斷一個進程的正常運行,它更多地被用於處理一些非正常情況。訊號是非同步,進程並不知道訊號什麼時候到達。進程既可以處理訊號,也可以發送訊號給特定進程。每個訊號都有一個名字,這些名字都以SIG開頭。例如:SIGABRT是進程異常終止訊號。 訊號的來源
一、目的在arm-Linux上建立並使用一個新的系統調用 二、實驗內容和原理(必填)1、修改系統調用相關檔案,編譯核心2、編寫測試程式3、下載檔案到目標機上測試 三、主要儀器裝置微機(宿主機)s3c2440目標板(目標機) 四、操作方法與實驗步驟1、修改系統調用相關檔案ARM-Linux的系統調用有一個總的入口,然後把swi指令的運算元當作具體的系統調用號,找到相應的函數。添加一個新的系統調用應該在原有的系統調用集合中添加,具體分為下面幾步:(1)
假設你是電腦科班出身,電腦系的基本課程如資料結構、作業系統、體繫結構、編譯原理、電腦網路你全修過我想大概可以分為4個階段,水平從低到高從安裝使用=>linux常用命令=>linux系統編程=>核心開發閱讀核心源碼其中學習linux常用命令時就要學會自己編譯核心,最佳化系統,調整參數安裝和常用命令書太多了,找本稍微詳細點的就ok,其間需要學會Regex系統編程推薦《進階unix環境編程》,黑話叫APUE還有《unix網路編程》這時候大概還需要看資料理解elf檔案格式,連接器和載
參考浙大出版社《邊幹邊學》第九章 編譯Linux核心 實驗目的:學習怎樣重新編譯Linux核心,理解掌握Linux標準核心和發行版本之間的區別實驗內容:編譯Linux核心是一個操作性實驗,不需要對核心中的源碼有很深奧的理解,也不需要有多少編程技巧。實驗指導:1.
音頻採樣率一般來說都是由硬體決定的,但是某些作業系統的核心只提供最大某些固定的採樣率,比如最大隻有16KHz,這樣我們需要用軟體類比的方式將採樣率升高成原來的一般,但是這種方式可能並不能提高音質或者聲音的精細度,不過工程師的任務就是儘可能的完成一些技術指標或者客戶需求。這裡簡單記錄以下: 16K採樣率轉8K採樣率,即降採樣處理:Linux音頻編碼的就是把/dev/dsp下的音頻資料擷取到應用程式層來,拷貝到一塊記憶體裡,然後進行音頻編碼,G722,G711,MPEG layer 1/2/
在Linux中man串口有關的資訊,在以下連結中http://www.9linux.com/tcgetattr.htmltermios, tcgetattr, tcsetattr, tcsendbreak, tcdrain, tcflush, tcflow, cfmakeraw, cfgetospeed,cfgetispeed, cfsetispeed, cfsetospeed, cfsetspeed - 這些函數都是擷取或者設定串口屬性,控制線,擷取和設定傳輸速率
點評:安裝軟體包 rpm -i 包全名 刪除 rpm -e name(不是包名) 參數 -ivh 獲得一個詳細的安裝進程 --nodeps 忽略依賴關係 --force 強制安裝 -U 包名:升級安裝 -F 更新不管是什麼直接覆蓋 --replacepkgs這樣 RPM 將忽略該錯誤資訊 -vih --repla內容來自: 指令碼之家 www.jb51.net 安裝軟體包rpm -i 包全名刪除 rpm -e name(不是包名)參數-ivh 獲得一個詳細的安裝進程
Linux裝置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裝置操作猶如檔案操作一般,在應用程式層看來,硬體裝置只是一個裝置檔案。應用程式可以像操作檔案一樣對硬體裝置進行操作,如open(),close(),read(),write()等。 下面是一個字元裝置驅動程式的簡單實現test.c #include <linux/types.h>#include <linux/fs.h>#include <linux/mm.h>#include <linux/errno.
接著上一篇字元裝置驅動編寫繼續,GPIO就是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 GPIO (通用輸入/輸出)的意思,這裡本人使用的開發板核心板為三星的s3c2440,非常普及的板,相信做ARM嵌入式的童鞋們一定都聽說過的。 如果玩過單片機那麼對於ARM控制GPIO來說應該不會很陌生,上手比較容易,對於硬體的操作無非就是高低電平和寄存器的操作,所以對於ARM也是一樣的。這裡簡單的介紹一個控制開發板上led的簡單例子,對於硬體操作能有一定的基礎概念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