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30
在伺服器叢集中網卡的綁定是經常要用到的也是比較實用的,下面講述一下在redhat7.0以前版本(特別是紅帽6.5-7.0之間)用bond方法綁定網卡。 以下示範在虛擬機器上完成: 首先在虛擬機器上添加倆塊虛擬網卡。(具體做法不在贅述) 然後為網卡添加設定檔。檔案內容如下: HWADDR=00:0c:29:2f:65:b0 —此處是mac地址 TYPE=Ethernet BOOTPROTO=none DEVICE=eno33554992 —裝置的名稱 ONBOOT=yes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寫入數字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stat.h>#include <unistd.h>#include <fcntl.h>#define BUFFER_SIZE 1024#define FILE_PATH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主要涉及的命令: dpkg-deb -b xxx xxx.deb --------------- 用於製作deb安裝包命令 dpkg -i xxx.deb ----------------------- 安裝deb包命令 在製作deb包之前,首先建立需要安裝的檔案對應的路徑,同時建立DEBIAN檔案夾,並在DEBIAN檔案夾下建立control檔案,control檔案模板如下: Package: xxx Name: xxx Version: 1.0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遇到的問題: 1.-bash: warning: setlocale: LC_ALL: cannot change locale (en_US.utf8) Sovled: locale-gen en_US.UTF-8 update-local en_US.UTF-8 2.en_US.UTF-8... cannot open locale definition file `translit_neutral':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在Linux的發行版本中,都存在一個/proc/目錄,有的也稱它為Proc檔案系統。在這個目錄中,包括了一些特殊的檔案,不僅能用來反映核心的現行狀態和查看硬體資訊,而且,有些檔案還允許使用者來修改其中的內容,以調節核心的現行工作狀態,例如/proc/sys/子目錄下的檔案。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轉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2018363-id-407691.html 1.linux下各檔案夾的意義: /bin:是binary的縮寫,包含了引導系統啟動所需的命令和普通使用者可以使用的常用命令 /lib:是根檔案系統目錄下程式和核心模組的共用庫,存放了根檔案系統程式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sbin/ifconfig | grep -A1 '^eth1' | grep 'inet addr:' | awk -F: '{ print $2 }' | awk '{ print $1 }' | grep -E '^10\.|^172\.|^192\.' | head -n1 對每個參數進行分析 /sbin/ifconfig 顯示所有ip地址的資訊 grep -A1 '^eth1' 篩選出以eht1開頭的兩行 grep 'inet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查看一個伺服器的負載情況一般是從記憶體,cpu的使用量來看的,還有就是磁碟io和網路io,下面會分別對其進行監控(環境sentos6.7) 記憶體負載情況: free這個命令可以查看記憶體的使用方式可剩餘情況:具體使用如圖 cpu的負載情況: 使用top來動態顯示,直接在命令列中輸入 top 就能顯示如下圖所示: load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from:http://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1/05/2754477.html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 * Yao.GUET * http://blog.csdn.net/Yao_GUET * Linux下面一個簡單的虛擬platform驅動 */ 在Linux之中,約定如果裝置不屬於任何的匯流排,則可以把它註冊為虛擬platform裝置。 下面就簡單來學習一下一個簡單的platform裝置是怎麼建立出來的。 一般註冊platform驅動的步驟是: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 XFRM架構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查詢下是否安裝:rpm -qa|grep cron 2.安裝crontab: [root@CentOS ~]# yum install vixie-cron [root@CentOS ~]# yum install crontabs 說明: vixie-cron軟體包是cron的主程式; crontabs軟體包是用來安裝、卸裝、或列舉用來驅動 cron 守護進程的表格的程式。 3.用以下的方法啟動、關閉這個cron服務: /sbin/service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ARM Linux開發-warewin 2G/3G無線傳輸(DTU)和路由器—筆記》 看門狗定時器(WDT,Watch Dog Timer)它實際上是一個計數器,一般給看門狗一個大數,程式開始運行後看門狗開始倒計數。如果程式運行正常,過一段時間CPU應發出指令讓看門狗複位,重新開始倒計數。如果看門狗減到0就認為程式沒有正常工作,強制整個系統複位。 系統採用主晶片內建硬體看門狗和外置硬體看門狗同時使用,雙重保持系統的穩定性。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最近在看一本關於JavaWeb實現網站分布式架構的書,裡面提到了通過負載平衡,可以避免由於大規模訪問所導致的伺服器癱瘓或者由於單一伺服器造成的唯一一台伺服器故障後,導致使用者無法訪問等問題。實現負載平衡的方式有很多,有硬體方式,如:F5伺服器 或者 軟體方式,如:lvs(Linux虛擬伺服器)或Nginx。我選擇了利用Nginx來實踐負載平衡。 Nginx簡介 nginx是通過反向 Proxy的方式實現負載平衡,什麼是反向 Proxy呢。援引一段在百度上找到的解釋,我覺得很貼切: “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ARM Linux開發-warewin 2G/3G無線傳輸(DTU)和路由器—筆記》 Linux系統中,先啟動UBOOT,後載入linux核心和應用程式。啟動uboot時uboot網卡驅動啟動起來了,但是核心載入完後uboot不再起作用,Linux的網卡驅動開始起作用。這樣因為是兩個階段的不同驅動,帶來了MAC地址的不一致。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documentclass[CJKutf8]{beamer}\let\Tiny=\tiny % 添加這句可以減少一個warning\mode<presentation>{ \usetheme{Warsaw} \setbeamercovered{transparent} \usecolortheme{default} %這此主題在目錄:/usr/share/texmf/tex/latex/beamer/base/thems下}\usepackage{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 Click“settings” on the toolbar of VM VirtualBox Manager 2. Click“Shared Folders” from left side of settings page. Select a folder on Windows. e.g. D:\SharedFolder. and Add new share folder to “Machine Folder” 3. In ubuntu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from: http://hi.baidu.com/hzxing1010/blog/item/efb6bf95c7ab756655fb96bb.html 剛看 O'REILLY 寫的《LINUX 裝置驅動程式》時。作者一再強調在編寫驅動程式時必須 建立核心樹。所謂核心樹,我的理解和網上資料說的一致就是核心源碼的一種邏輯形式。那怎麼建立呢。為此上網“翻雲覆雨”起來而結果卻是“慘敗而歸“。 為此託了一天又4個小時(當然包括吃飯睡覺的時間),連個簡單的 hello wrold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Valgrind簡介 1.在我們編寫C/C++的時候,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記憶體泄露,這樣的問題其實跟程式員的編程習慣密不可分。如果你在申請記憶體空間之後能夠馬上在合適的位置釋放記憶體。會極大程度的避免記憶體流失的情況。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時候我們確實忘記釋放記憶體而導致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藉助valgrind這個工具來判斷記憶體流失。 Valgrind 是一款 Linux下(支援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一下的僅僅測試二驗證過 linux 時選擇使用中文,當使用 SSH、TELNET 登入操作命令會出現中文亂碼;在 RHEL5 下通過測 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