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30
每個UART控制器包含一個傳輸速率發生器,發送器,接收器和控制單元,發送和接收器包括FIFO和資料移位器,首先資料被寫到FIFO中,然後複製到發送移位器中準備發送,最後資料被發送資料管腳移位發出。資料接收過程是:首先從接收管腳上面的到資料,然後將資料從移位器中複製到FIFO中。 rs232串口通訊介面:當通訊距離較近時(<12m),可以使用電纜線直接連接,若距離較遠,需附加數據機。 9個腳針的定義: CDC資料偵測載波,RXD接收資料,TXD發送資料,DTR資料中斷準備,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今天突然注意到$ls -l顯示檔案時,許可權列後面有個點。 如: -rw-rw-r--. 1 user group 13767 12月 25 2014 index.html 解釋: 開啟了SELinux功能的Linux系統才會有這個點。 那個點表示檔案帶有“SELinux的安全上下文”。 CentOS7預設是開啟SELinux的,所以會有這個點, 如果關閉SELinux,然後再建立檔案,新建立的檔案就不會再有這個點了, 但是以前建立的檔案本來有這個點的還會顯示這個點(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添加一個tom使用者,設定它屬於users組,並添加註釋資訊 分步完成:useradd tom usermod -g users tom usermod -c "hr tom" tom 一步完成:useradd -g users -c "hr tom" tom 設定tom使用者的密碼 passwd tom 修改tom使用者的登陸名為tomcat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孤兒進程介紹 父進程先於子進程結束,則子進程成為孤兒進程,子進程的父進程成為init進程,稱為init進程領養孤兒進程。孤兒進程就是父進程先死亡,子進程成為孤兒進了孤兒院了。 孤兒進程類比 代碼展示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ring.h>#include <unistd.h>#include <fcntl.h>#include <error.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解壓縮命令unrar的使用: $unrar --help 用法: unrar <command>-<switch 1> -<switchN> <archive><files...> <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查看主機名稱 hostname 2.修改主機名稱(重啟後無效) hostname hadoop 3.修改主機名稱(重啟後永久生效) vi /ect/sysconfig/network 4.修改IP(重啟後無效) ifconfig eth0 192.168.12.22 5.修改IP(重啟後永久生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6.查看系統資訊 uname -a uname -r 7.查看ID命令 id -u id -g 8.日期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當在linux裡使用ll或者ls -l命令查看檔案詳情時,會在第一行看到如下的字樣: total 20 drwxr-xr-x 8 user rnd 134 Apr 27 04:40 ./ drwxr-xr-x 6 user rnd 59 Apr 27 07:56 ../ drwxr-xr-x 8 user rnd 4096 May 3 08:13 .git/ -rw-r--r-- 1 user rnd 1374 Apr 27 04:40 .gitignore -rw-r--r--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原文連結: https://www.cnblogs.com/youbiyoufang/p/7607174.html ------------------------------------------------------------------------- df -T 只可以查看已經掛載的分區和檔案系統類型。 Filesystem 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進入到使用者根目錄 cd ~ 或者 cd cd ~hadoop 回到原來路徑 cd - 2.查看檔案詳情 stat a.txt 3.移動 mv a.txt /ect/ 改名 mv b.txt a.txt 移動並改名 mv a.txt ../b.txt 4拷貝並改名 cp a.txt /etc/b.txt 5.vi撤銷修改 ctrl + u (undo) 恢複 ctrl + r (redo) 6.名令設定別名(重啟後無效) alias ll="ls -l" 取消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一、TCP 常用的連接埠掃描方式有以下三種: 1.connect掃描 我們知道,常見的TCP的socket實現過程為 更本質的串連和結束的過程是如下這個樣子的: 從上面兩個圖我們可以看出來目標主機的一個連接埠如果是監聽狀態(LISTENING或者LINSTEN),那麼當我connect目標主機時就能成功,否則說明連接埠是關閉的。 優點: 編程簡單,是需要一個API connect(),比較可靠,因為TCP是可靠協議,當丟包的時候,會重傳SYN幀。 缺點: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1.內部命令:echo 查看內部命令協助:help echo 或者 man echo 2.外部命令:ls 查看外部命令協助:ls --help 或者 man ls 或者 info ls 3.man文檔的類型(1~9) man 7 man man 5 passwd 4.快速鍵: ctrl + c:停止進程 ctrl + l:清屏 ctrl + r:搜尋曆史命令 ctrl + q:退出 5.善於用tab鍵 -------------------------------------------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Linux 容器及OpenVZ 簡介 OpenVZ 安裝 安裝核心鏡像 配置sysctl 以及安裝相關工具 重啟至OpenVZ 核心 簡單上手 下載預先準備的模板也可以稱作鏡像 建立以及配置容器資訊 開始運行以及使用 Linux 容器及OpenVZ 簡介 Linux 容器(Linux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轉載:http://leonzhan.iteye.com/blog/803008 Linux下的C程式常常會因為記憶體訪問錯誤等原因造成segment fault(段錯誤),此時如果系統core dump功能是開啟的,那麼將會有記憶體映像轉儲到硬碟上來,之後可以用gdb對core檔案進行分析,還原系統發生段錯誤時刻的堆棧情況。這對於我們發現程式bug很有協助。 使用ulimit -a可以查看系統core檔案的大小限制;使用ulimit -c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一. Linux修改profile檔案改錯了,恢複的方法 在改profile的時候,改出問題了,除了cd以外的命令基本都不能用了, 連vi都不能用了,上網查了下, 用export PATH=/usr/bin:/usr/sbin:/bin:/sbin:/usr/X11R6/bin,
Time of Update: 2018-07-29
緊接上文:http://blog.csdn.net/kunshan_shenbin/article/details/7100713 參考資料: http://zhangliancheng.com/2011/04/cassandra-cluster-setup-in-ubuntu/ http://wiki.apache.org/cassandra/MultinodeCluster_JP 我們假設 NodeA - IP : 192.168.11.124 NodeB -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https://www.cnblogs.com/sunss/archive/2010/09/09/1822299.html 測試機器的硬體資訊: # cat /proc/cpuinfo | grep name | cut -f2 -d: | uniq -c 8 Intel(R) Xeon(R) CPU E5410 @ 2.33GHz 查看CPU資訊(型號) (看到有8個邏輯CPU, 也知道了CPU型號) #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以9.0.4為例1.用oracle使用者登入如果要再次安裝, 最好先做一些備份工作。包括使用者的登入指令檔,資料庫自動啟動關閉的指令碼,和Listener自動啟動的指令碼。要是有可能連建立資料庫的指令碼也儲存下來2.使用SQL*PLUS停止資料庫[oracle@ora920 oracle]$ sqlplus /nologSQL> connect / as sysdbaSQL> shutdown [immediate]SQL>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jdk的下載:(以jdk 8u101為例) 這裡我的是64位的系統,如果不知道是多少位,可以用 getconf LONG_BIT 查看自己的系統位元。 我是直接用fidder在本地瀏覽器上查看源碼的。然後找到的url是: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Linux進程調度原理 Linux進程調度的目標 1.高效性:高效意味著在相同的時間下要完成更多的任務。發送器會被頻繁的執行,所以發送器要儘可能的高效; 2.加強互動效能:在系統相當的負載下,也要保證系統的回應時間; 3.保證公平和避免饑渴; 4.SMP調度:發送器必須支援多處理系統; 5.軟即時調度:系統必須有效調用即時進程,但不保證一定滿足其要求;
Time of Update: 2018-07-30
建立a.txt和b.txt檔案,將他們設為其擁有者和所在組可寫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則不可寫入: chmod ug+w,o-w a.txt b.txt 建立c.txt檔案所有人都可以寫和執行 chmod a=wx c.txt 或chmod 666 c.txt 將/itcast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皆設為任何人可讀取 chmod -R a+r /itcast 將/itcast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的擁有者設為root,使用者擁有組為users chown -R root:u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