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目錄檔案許可權的設定對網站的安全至關重要,下面簡單介紹網站目錄檔案許可權的基本設定。 我們假設http伺服器啟動並執行使用者和使用者組是www,網站使用者為centos,網站根目錄是/home/centos/web。 方法/步驟 1 我們首先設定網站目錄和檔案的所有者和所有組為centos,www,如下命令:
參考: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tutorial/install-mongodb-on-red-hat/#install-mongodb-community-edition 1.由於本機linux不支援yum,wget;所以這裡使用curl:( 64 位元 Linux上的安裝) 。) //下載 curl -O https://fastdl.mongodb.org/linux/mongodb-linux-x86_64-3.0.6.tgz //解壓
1,Linux中Samba詳細安裝 為了實現Windows主機與Linux伺服器之間的資源共用,Linux作業系統提供了Samba服務,Samba服務為兩種不同的作業系統架起了一座橋樑,使Linux系統和Windows系統之間能夠實現互相通訊,為廣泛的Linux愛好者提供了極大方便。本文簡要介紹如何在Linux作業系統上搭建Samba伺服器和簡單配置。 1、服務查詢 預設情況下,Linux系統在預設安裝中已經安裝了Samba服務包的一部分
NFS服務簡介 NFS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縮寫,即網路檔案系統。NFS是由Sun開發並發展起來的一項用於在不同機器,不同作業系統之間通過網路互相分享各自的檔案。NFS server也可以看作是一個FILE SERVER,用於在UNIX類系統之間共用檔案,可以輕鬆的掛載(mount)到一個目錄上,操作起來就像本地檔案一樣的方便。 伺服器端配置 在Redhat Linux下NFS是預設安裝的 [root@linux-a ~]# rpm -qa |
一、幾個概念 NFS 就是 Network File System 的縮寫,最早是由 Sun 這家公司所發展出來的。 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透過網路,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作業系統、可以彼此分享個別的檔案 (share files)。我們可以簡單的將他看做是一個檔案伺服器 (file server) 。這個 NFS 伺服器可以讓你的 PC 來將網路遠端 NFS 伺服器分享的目錄,掛載到本地端的機器當中, 在本地端的機器看起來,那個遠程主機的目錄就好像是自己的一個磁碟分割一樣
mycat是一款開源的資料庫中介軟體,前身是阿里的Cobar,Cobar在開源一段時間後處於沒人維護狀態,mycat應運而生扛起了Cobar的大旗,對於開發人員來說,使用mycat就像使用mysql一樣方便自如,無需關心後台有幾台資料庫。對於DBA來說,使用mycat可以很輕鬆的實現資料庫分庫分表、主從分離、資料庫叢集等操作。 目標 作者使用mycat完成兩台mysql分區即兩台資料庫做叢集,通過訪問mycat路由實現資料自動分區(根據id分配分配到不同的mysql伺服器) 環境
只有有了新的需求,才可以激發相應的動力去做事情。 最新有個新的需求-- 需要在Linux同步資料夾 我繪製了其邏輯圖,如下: 因為來源資料庫伺服器裡面的內容是定時變化的,而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將資料同步到各個伺服器,而只能定時的將資料同步到目標伺服器裡面。 下面說下配置rsync的步驟: 下面這個是我根據參考文章修改後的,並且添加了一些我自己的經驗總結。 說明: 作業系統:CentOS-6.7-x86_64-minimal.
xampp中apache使用網域名稱訪問 一、首先找到/opt/lampp/etc/httpd.conf: # Virtual hostsInclude etc/extra/httpd-vhosts.conf去掉 Include etc/extra/http-vhosts.conf 前面的#號(以上我已經去掉) 二、修改 /opt/lampp/etc/extra/httpd-vhost.conf <VirtualHost *:80>
Linux 簡介: Linux是一個自由的,免費的,源碼開放的作業系統。也是開源軟體中最著名的例子。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軟體著作權制約的,全世界都能使用的類Unix相容產品.而我們將伺服器部署在Linux將會更加的穩定、安全、高效以及出色的效能這時windows無法比的。
摘要: 公司一般出於安全考慮, 在同一區域網路中只有一台機器可以訪問外網,營運進行了整體的限制, 但是在後面的工作中,需要在機器上安裝一些軟體,及命令,所以其他的機器需要訪問外網來簡化工作, 但又不能打亂原有營運的設定,所以需要在能訪問外網的機器上做個代理。 第一步、二步都是在能訪問外網的機器上操作, 第三步是在不能訪問外網機器上操作。 1、檢查機器 在操作中發現訪問外網的機器本身不能使用yum
最近在給編譯環境centOS 6.5安裝新版clang (clang 3.4/3.5)的時候,雖然已經裝了gcc 4.9.1, 但編譯的時候(參考clang官方首頁http://clang.llvm.org/get_started.html的步驟,在獨立build目錄下運行clang內建的configure指令碼),仍然出了“c compiler cannot create executables”的提示,去查看log資訊,發現裡面有下面幾個錯誤: clang:
近日,發源於愛爾蘭的Linux發行版Mint即將超過Ubuntu而位居世界第一的位置(每日點擊數H.P.D只差幾個點)。Mint發行版是怎麼產生的。
有些時候我們在一段C代碼的時候,由於對一個非法記憶體進行了操作,在程式啟動並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段錯誤"。 呵呵,這種問題我想很多人會經常遇到。遇到這種問題是非常無語的,只是提示了"段錯誤",接著什麼都沒 有,如果我們一味的去看代碼找太疼苦了,因為我們都相信自己寫的代碼沒問題,現實就是現實。下面介紹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定位出現"段錯誤的地方"。
使用標準的網路設定工具:ifconfig和route命令 添加ip別名。 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該伺服器的ip地址。樣本伺服器有一塊物理網卡裝置eth0和本地迴環裝置lo,eth0的ip地址為192.168.136.255,本地迴環lo的IP地址為127.0.0.1. 本地迴環代表裝置的本地虛擬介面,所以預設被看做永遠不會宕掉的介面。它的主要作用有兩個: 一是測試原生網路設定,能夠ping通127.0.0.1說明原生網卡和ip協議安裝都沒有問題。
在Unix/Linux下類比雙機熱備(用戶端自適應方式) 最近突然對雙機熱備的切換的過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晚上動手寫了份代碼類比了,雙機切換的過程。該類比方式是通過用戶端自適應的方式來實現。當一個用戶端發現連結的伺服器關閉之後,便連結待命伺服器。具體描述如下:
(說明:本文純系個人觀點,不涉及任何其他個人與組織。) 4月8日,在《Linux基金會》每年一度的“協作峰會”(只能邀請參加)上,知名的IDC分析家Al
1.安裝vsftpd Xml代碼 yum install vsftpd 2.啟動/重啟/關閉vsftpd伺服器 Xml代碼
一、小弟剛接觸ubuntu,下面是所用過的安裝程式命令: 1.可以使用sudo apt-get install *** ***代表檔案名稱字,這個命令是從你的系統設定的源檔案清單,即下載的源地址上尋找並下載。 2.可以使用 sudo dpkg -i *** ***代表安裝的程式名稱,是已經下載下來的。這個必須由完整的路徑名或程式在當前路徑下,並且程式尾碼名為.deb. -i參數為install
當今,國際自由軟體運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曆史時期,各個自由軟體項目的國際開發團體日漸壯大,有了自己的發言權,比如:Linux核心國際開發團體、GNOME和KDE以及OpenOffice.org組織等。Linux發行商必須與他們打交道,不能完全忽視他們的存在,以便公開地採用他們的階段成果。在這個國際大環境之下,什麼“國產Linux發行版”,純粹是閉著眼睛瞎說話(不是胡說)。 7月2
原文 : http://hi.baidu.com/tim_bi/blog/item/63728b8b613f33dcfd1f10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