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26
一開始安裝linux虛擬機器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考慮,想想給個10G夠用了吧。結果要寫代碼裝了個eclipse,還要下載好大的代碼檔案,於是就悲催了。網上搜羅了方法,整理了一下,寫在這裡: 要給虛擬機器上的linux系統擴容有以下幾步: 1. VirtualBox上硬碟擴容。 2. linux系統上掛載新的磁碟分割。 3. 修改掛載磁碟分割許可權。 假設我們需要給linux虛擬機器增加30G的空間。linux系統是ubuntu 1.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現在有一個檔案,資料量大概在200多萬條記錄,想用shell的awk做統計,檔案的格式如下 #關鍵字#URL#IP地址# test|123|1 test|123|1 test|123|2 test2|12|1 test2|123|1 test2|123|2 現在想要統計的結果是:查看同一個關鍵字和URL總的訪問的次數,以及多少個不同的IP,輸出到一個檔案中 SQL的實現就很簡單 select keyword ,url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中斷和中斷處理常式 中斷隨時可能產生,打斷CPU的執行,CPU轉而處理中斷。 不同的裝置對應的中斷不同,每個中斷都通過一個唯一的數字標誌。 這些中斷值稱為插斷要求(IRQ)線,每個irq線關聯一個數值。 中斷處理常式 響應中斷時,核心會執行一個函數,中斷處理常式/插斷服務常式ISR, 一個裝置的中斷處理常式是他的裝置驅動的一部分。 IO資源套件括 :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1.樣本: 2.對上圖解析如下: 第一列:檔案/目錄的詳細許可權第二列:1 代表當前是一個檔案 2目前的目錄下所有子目錄的總和(. 和 .. 也算目錄)第三列:當前檔案/目錄所屬使用者第四列:當前檔案/目錄所屬使用者組第五列:檔案/目錄的大小第六列:檔案/目錄的最後修改時間第七列:檔案/目錄名稱第一列內容詳解: 一共有10位: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Linux 中文字編輯器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vi,vim,當然也有簡單一點的gedit 和nano 之類的。其中vim是vi的升級版本,而gedit 編輯和window的記事本類似,nano 用法也很簡單,此處就不再做介紹了,vi的操作比較複雜,命令和功能鍵不容易掌握,但是在各大Linux中,支援都很好。下面就簡單講解以下vi編輯器。 首先,vi編輯器有三種模式,關係如下:插入模式(insert)<=>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環境 Ubuntu 16.04 LTS jdk1.8.0_161 apache-tomcat-7.0.82 安裝JDK並配置環境變數 安裝JDK: //解壓縮包tar -zxvf jdk-8u161-linux-x64.tar.gz //將jdk目錄拷貝至/user/local/目錄下sudo cp -r jdk1.8.0_161 /usr/local/ 修改環境變數: //安裝vim命令sudo apt install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1、linux的檔案類型 1.1 linux 常見的檔案類型 -: 普通檔案 (f) d: 目錄檔案 (directory) b: 塊裝置檔案 (block) c: 字元裝置檔案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強行殺進程***** ps -ef 或 ps -aux 查看進程 $ ps -ef | grep firefox 1.給出進程名稱一部分,查看符合進程 $ pgrep firefox 1827 kill pkill 說明:”-9” 即發送的訊號是9,pkill與kill在這點的差別是:pkill無須 “s”,終止訊號等級直接跟在 “-“ 後面。之前我一直以為是 “-s 9”,結果每次運行都無法終止進程。 kill−s91827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1.前言:我對linux環境的一點認知 初學嵌入式linux,對於整個環境的認知,以及整個環境的操作非常重要。平時編程都是在整合式開發環境下進行,比如VC6.0,寫完代碼後,直接按鈕單擊“編譯”,點擊“運行”,均是介面化操作。但各位開發程式猿們是否想過這整合式開發環境的“編譯”和“運行”是如何進行的。又是怎樣一個過程。整合式開發環境確實方便,直接通過按鈕的點點就完成了想要的操作,但隱藏了內在的運行邏輯。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origin: https://blog.csdn.net/wuyuwei45/article/details/8939716 學習Gadget比較有效辦法是掌握基本架構後,認真研讀常式。其實不單Gadget如此,其他Linux驅動或子系統都是如此。另外Linux下的外設驅動通常有分層的概念,有帶有物件導向的思想,因此研讀代碼是比較有效領悟辦法。 一般一個Linux的USB裝置驅動,包括兩大部分,一是CPU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參考:《Linux核心設計與實現》第13章 虛擬檔案系統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本文介紹如何在linux下將控制台列印內容儲存到檔案中。 1. tee命令 tee命令用於將資料重新導向到檔案,另一方面還可以提供一份重新導向資料的副本作為後續命令的stdin。簡單的說就是把資料重新導向到給定檔案和螢幕上。tee指令會從標準輸入裝置讀取資料,將其內容輸出到標準輸出裝置,同時儲存成檔案。樣本如下: ls | tee ./log.txt 2. 重新導向符號 >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如何讓linux使用者自訂的命令alias永久生效。 alias(中文稱為“別名”)允許使用更加簡短的名稱來重新定義 Linux 中的 Shell 命令,從而簡化命令列的輸入。如果經常與 CLI 打交道,那麼使用 alias 不僅會節省時間,而且也能提高效率,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基本用法: alias 的基本使用方法為:alias 新的命令='原命令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在linux下安裝來好幾次codeblocks來,每次雖然都不是那麼順利,主要是缺太多的依賴包了,不過最後還是安裝成功了。每次安裝不順利也許是因為安裝成功之後沒有把安裝的步驟記下來的緣故把。下面是最近一次安裝codeblocks的過程: 1. 安裝 rpmforge-release-0.5.2-2.el6.rf.i686.rpm 安裝這個是為yum線上安裝準備的。 2. 安裝gcc、gcc-c++ 如果安裝的的依賴是通過源碼編譯安裝的,那麼gcc、gcc-c++是必須的,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裝置驅動程式用作硬體與使用硬體的應用程式(使用者代碼)或核心之間的轉譯器,它將硬體的工作細節隱藏於幕後,從而起到簡化編程的作用。編程人員可以利用一套標準化調用方法(系統調用)編寫進階應用程式程式碼,而不必關心它將控制的特定硬體或運行於其上的處理器。藉助定義明確的內部API(核心API),應用程式代碼便可以通過與軟體上層結構或底層硬體無關的標準方式與裝置驅動程式實現介面。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在具體總結各類壓縮檔之前呢,首先要弄清兩個概念:打包和壓縮。打包是指 將一大堆檔案或目錄什麼的變成一個總的檔案,壓縮則是將一個大的檔案通過一些壓 縮演算法變成一個小檔案。為什麼要區分這兩個概念呢。其實這源於Linux中的很多壓 縮程式只能針對一個檔案進行壓縮,這樣當你想要壓縮一大堆檔案時,你就得先藉助 另它的工具將這一大堆檔案先打成一個包,然後再就原來的壓縮程式進行壓縮。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核心模組是Linux核心向外部提供的一個插口,其全稱為動態可載入核心模組(Loadable Kernel Module,LKM),我們簡稱為模組。Linux核心之所以提供模組機制,是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單核心(monolithic kernel)。單核心的最大優點是效率高,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但其缺點是可擴充性和可維護性相對較差,模組機制就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 一、 什麼是模組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linux 會使用硬碟的一部分做為SWAP分區,用來進行進程調度--進程是正在啟動並執行程式--把當前不用的進程調成‘等待(standby)‘,甚至‘睡眠(sleep)’,一旦要用,再調成‘活動(active)’,睡眠的進程就躺到SWAP分區睡大覺,把記憶體空出來讓給‘活動’的進程。 如果記憶體夠大,應當告訴 linux 不必太多的使用 SWAP 分區, 可以通過修改 swappiness 的數值。swappiness=0的時候表示最大限度使用實體記憶體,然後才是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轉自 http://blog.csdn.net/yj4231/article/details/7799245 本文將對Linux系統中的sysfs進行簡單的分析,要分析sysfs就必須分析核心的driver-model(驅動模型),兩者是緊密聯絡的。在分析過程中,本文將以platform匯流排和spi主控制器的platform驅動為例來進行講解。其實,platform機制是基於driver-model的,通過本文,也會對platform機制有個簡單的瞭解。 核心版本:2.6.30
Time of Update: 2018-07-26
有區別的。/lib裡面給的是root和核心所需so或者a之類的庫檔案,而/usr/lib是普通使用者能夠使用的。Linux的程式有兩種模式,這個你應該知道,是使用者模式和核心模式,和這個也是有關係的,不再冗述。 ================ /lib和/usr/lib和/usr/local/lib的區別(zz) 文章分類:作業系統 簡單說,/lib是核心級的,/usr/lib是系統級的,/usr/local/lib是使用者級的. /li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