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8-07-21
1. 總論 2. 導航 3. 執行個體 3.1 鍵盤 3.2 觸控螢幕 1. 總論 Input子系統為一些常用的小規模資料轉送的裝置提供統一的資料上報系統,把資料以統一的格式上傳到使用者空間。適用於Input子系統的裝置有搖杆、滑鼠、鍵盤、觸控螢幕,Misc等。 2. 導航 Input子系統配置步驟如下, 申請和初始化input裝置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一、可重新進入函數: 可重新進入函數遵循以下三個特點。 1.函數中不能使用任何非const的靜態或者全域變數。這個比較好理解,共用的變數要保證是無法被修改的,大家都只作讀取操作,自然沒有競爭的問題。 2.不能產生任何“副作用”, 即不能對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修改磁碟上的共用檔案,依賴於環境變數.....總之,這個函數是完全孤立的,不會改變任何運行環境中的因素,這也包括使用定義在局部的static變數,這種變數將這個函數自己的運行環境改變了。 3.不能調用其他的不可重新進入函數。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1、通訊端概述 通訊端的本意是插座,在網路中用來描述電腦中不同程式與其他電腦程式的通訊方式。 常用的通訊端類型有3種: 1)流通訊端(SOCK——STREAM):使用了連線導向的可靠的資料通訊方式,即TCP通訊端; 2)資料通訊端(Raw Sockets):使用了不連線導向的資料轉送方式,即UDP通訊端; 3)原始通訊端(SOCK——RAW):沒有經過處理的IP資料包,可以根據自己程式的要求進行封裝。 2、常用函數 1、建立通訊端函數:成功時返迴文件描述符,失敗時返回-1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要對系統中進程進行監測控制,查看狀態,記憶體, CPU 的使用方式,使用命令: /bin/ps (1) ps :是顯示瞬間進程的狀態,並不動態連續;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一個好的網管員不但要治理好網路,能及時排除各種故障,還要注重網路安全,提防駭客入侵。所以熟悉常用手工入侵檢測的方法和命令也應該是網管員們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介紹的是一些Unix下常用手工入侵檢測方法與命令,網管員們把握了它不但可以迅速判定出一些簡單的駭客入侵,還可以加深對入侵檢測的瞭解,從而能更好地使用一些入侵檢測和審計工具。 檢查/etc/passwd檔案中是否有可疑使用者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本文來自ChinaUnix部落格,如果查看原文請點: http://blog.chinaunix.net/u/22418/showart_2041956.html 一 .使用rar 1.分卷壓縮 ubuntu下沒有預設安裝rar,可以通過 sudo apt-get install rar, sudo apt-get install unrar 來安裝rar. 安裝過後,使用以下命令進行分卷壓縮: rar a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原貼地址: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880817 前幾天查看heka日誌的錯誤記錄檔的時候,發現報錯資訊 too many open files,很明顯開啟檔案數過多了。 第一個問題來了,如何查看當前進程開啟的檔案數和最大開啟檔案數呢。 當前進程開啟檔案數 ls /proc/[pid]/fd|wc -l 當前進程最大開啟檔案數cat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Z compress 程式壓縮的檔案; *.bz2 bzip2 程式壓縮的檔案; *.gz gzip 程式壓縮的檔案;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查看當前使用的核心 #uname -r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開啟/boot/grub/grub.conf檔案,修改其中的default的值即可。 當default=0時預設啟動CentOS (2.6.32-279.el6.x86_64) 當default=1時預設啟動Win7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include <string.h>#include <math.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clude <fcntl.h>#include <unistd.h>#include <errno.h>#include <sys/ioctl.h>#include <linux/soundcard.h>int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在用SSH通過密鑰登入Linux時,遇到 server responded"No further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vailable" no more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vailable 的錯誤提示,一直不能登入從網上找了多種方法都沒能解決問題;在用SSH登入遇到這種問題的情況下,用Putty也登入不上,遇到的錯誤提示為“Server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Linux下執行一些命令前加sudo時出現command not found的原因 當我們用sudo來執行cd、ls等命令時,會出現command not found的提示: sudo cd /home/michael sudo: command not found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Linux壓縮解壓不只是一個,有多種方式可以選擇,就算是同一個命令後面所跟的選項不同那麼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這裡對Linux壓縮解壓的命令進行一個總結,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有所協助。 說明: tar命令在沒加z、j、Z選項時只是解包或打包, 沒有進行壓縮 ◆尾碼 .tar 解壓命令: tar xvf InFile.tar 壓縮命令: tar cvf OutFile.tar InFile 可壓縮檔類型: 檔案夾 ◆尾碼 .tar.gz 解壓命令: tar zxvf InFile.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所謂“常見”大概只能說是我見過的,tar, gz, bz2, zip, 7z, jar。標題中的亂碼指在linux+utf8系統中壓好的中文檔案在windows下解壓後檔案名稱亂碼。tar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yuanlulu/article/details/6438847 gpio-led架構 /driver/leds/leds-gpio.c下實現了gpio-led架構。這個gpio-led架構的作用是把傳入的gpio連接埠資訊,註冊成 led_classdev。 資料結構 平台裝置相關的gpio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地址:http://blog.chinaunix.net/space.php?uid=22535114&do=blog&id=1773583 大致總結了一下linux下各種格式的壓縮包的壓縮、解壓方法。但是部分方法我沒有用到,也就不全,希望大家幫我補充,我將隨時修改完善,謝謝。 .tar 解包:tar xvf FileName.tar 打包:tar cvf FileName.tar DirName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常用操作 系統命令 查看主機名稱 hostname 修改主機名稱(重啟後無效) hostname yang 修改主機名稱(重啟後永久生效) vi /ect/sysconfig/network 修改IP(重啟後無效) ifconfig eth0 192.168.12.22 修改IP(重啟後永久生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查看系統資訊 uname -a uname -r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自訂Mapp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org.apache.hadoop.io.LongWritable;import org.apache.hadoop.io.Text;import org.apache.hadoop.mapreduce.Mapper;/** * Mapper<KEYIN, VALUEIN, KEYOUT, VALUEOUT>(指的是泛型) * KEYIN 即k1
Time of Update: 2018-07-21
參考實驗樓課程Linux命令執行個體練習 ls 命令: ls 命令是 linux下最常用的命令,ls命令就是 list的縮寫。 ls用來列印出目前的目錄的清單。如果 ls 指定其他目錄,那麼就會顯示指定目錄裡的檔案及檔案夾清單。通過 ls命令不僅可以查看 linux檔案夾包含的檔案,而且可以查看檔案許可權(包括目錄、檔案夾、檔案許可權)查看目錄資訊等等。 命令格式: ls [選項] [目錄名] 常用參數: 參數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