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1.建立資料庫時指定資料庫db_test為utf8編碼。:create database db_test character set utf8; 修改資料庫db_test編碼的命令為:alter database db_test character set utf8;2.檢查現在的資料庫編碼設定。 show variables like ‘%character%’; show variables
標籤:在使用mysql資料庫,建立串連時,會報2003-Can‘t connect to server on ‘localhost‘(10038)錯誤,原因主要是MYSQL服務沒有啟動起來,但是進入:電腦——管理——服務中,找不到MYSQL服務,主要解決辦法: 方法1:1、找到mysql的安裝路徑下的 bin 檔案夾下,例如我的是:"E:\dataBase\mySQL\bin";2、找到bin檔案夾下的
標籤:在一個Web項目用到了Lucene,每次MySQL匯入新的資料庫測試資料時候需要重設Lucene時會報"too many connections"錯誤。原因:MySQL預設最大串連數是100,當超過100串連時就會出錯。解決方案一:在Navicat for MySQL中執行“set Global max_connections = 1000”。但方案一的修改只是暫時的,每次重啟資料庫最大串連數仍然會恢複為100,這樣每次都要執行一次。
標籤:mysql 雙層遊標嵌套 拆表 注意點:(1)進行拆分的總表表名是不同的,所以建立暫存資料表,把總表的資料先插入暫存資料表(2)為了避免最外層遊標輪詢資料結束時,拋出 not found 退出程式,不會執行關閉遊標等後續操作,定義continue handler,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not found set done1=1;1.
標籤:mysql建表時如果有兩個或以上的欄位為Timestamp,那麼可能會出現如下錯誤:Incorrect table definition; there can be only one TIMESTAMP column with CURRENT_TIMESTAMP in DEFAULT or ON UPDATE原因是當你給一個timestamp設定為on
標籤:我這裡總結了判斷記錄是否存在的常用方法: sql語句:select count(*) from tablename; 然後讀取count(*)的值判斷記錄是否存在。對於這種方法效能上有些浪費,我們只是想判斷記錄記錄是否存在,沒有必要全部都查出來。 以下這個方法是我推薦的。 sql語句:select 1 from tablename where col = col limit 1; 然後讀取語句執行所影響的行數。 當然這裡limit
標籤: 項目中有時候需要按照漢字的拼音排序,比如連絡人清單、礦物分類等,有的還需要按拼音字母從A到Z分類顯示。 如果儲存漢字的欄位編碼使用的是GBK字元集,因為GBK內碼編碼時本身就採用了拼音排序的方法(常用一級漢字3755個採用拼音排序,二級漢字就不是了,但考慮到人名等都是常用漢字,因此只是針對一級漢字能正確排序也夠用了),直接在查詢語句後面添加ORDER BY name
標籤:web開發中,我們經常需要將一個表的資料插入到另外一個表,有時還需要指定匯入欄位,設定只需要匯入目標表中不存在的記錄,雖然這些都可以在程式中拆分成簡單sql來實現,但是用一個sql的話,會節省大量代碼。下面我以mysql資料庫為例分情況一一說明:1.如果2張表的欄位一致,並且希望插入全部資料,可以用這種方法: INSERT INTO 目標表 SELECT * FROM 來源表; insert into insertTest select * from insertTes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