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7-02-27
當我們起了一個datapump job之後,可以通過v$session_longops查看當前進度。USERNAME - job owner OPNAME - job name TARGET_DESC - job operation SOFAR - megabytes transferred thus far during the job TOTALWORK - estimated number of megabytes in the job UNITS -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expdp的network_link我們知道,expdp預設是匯出本機資料庫,network_link的作用是匯出遠端資料庫到本機伺服器上,其步驟如下:術語說明:來源資料庫:遠端資料庫目標資料庫:本機資料庫(即expdp用戶端所在的伺服器)1. 在目標資料庫端添加來源資料庫的連接字串至tnsnames.ora:source_db = (DESCRIPTION = (ADDRESS_LIST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1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匯入模式和匯出模式一樣,以下5種模式也是互斥的。Full模式設定Full=yes即可,如果沒有DATAPUMP_IMP_FULL_DATABASE角色,只能匯入到自己schema下的資料Schema模式設定Schema參數,文法如下SCHEMAS=schema_name [,...]下面這個例子匯入hr資料到hr schema下> impdp hr SCHEMAS=hr DIRECTORY=dpump_dir1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匯出模式有以下5種匯出模式,它們之間是互斥的,不可以同時使用,注意:有些schemas是不能被匯出的, 如SYS, ORDSYS, and MDSYS等。Full模式設定Full=y(預設為n),匯出全庫,例子:> expdp user_name FULL=y DUMPFILE=expdat.dmp DIRECTORY=data_pump_dir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從10g開始,Oracle提供更高效的Data Pump(即expdp/impdp)來進行資料的匯入和匯出,老的 exp/imp還可以用,但已經不建議使用。注意:expdp/impdp和exp/imp之間互不相容,也就是說exp匯出 的檔案只能用imp匯入,expdp匯出的檔案只能用impdp匯入。Data Pump的組成部分Data Pump有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用戶端工具:expdp/impdpData Pump API (即DBMS_DATAPUMP)Metadata API(即 DMBS_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線上分析處理 (OLAP) 的概念最早是由關聯式資料庫之父E.F.Codd於1993年提出的,他同時提出了關 於OLAP的12條準則。OLAP的提出引起了很大的反響,OLAP作為一類產品同聯機交易處理 (OLTP) 明顯區 分開來。當今的資料處理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聯機交易處理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線上分析處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TP是傳統的關係型資料庫的主要應用,主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本文詳細介紹了Oracle負載平衡的具體配置。通過用戶端和伺服器端兩方面進行配置,文中代碼比 較全面,值得大家參考。對於專業的資料處理儲存的Oracle ARC而言,負載平衡的設定就更為重要了。那麼如何對Oracle負 載均衡進行配置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本文來學習一下吧。我們將從用戶端和伺服器端來進行解說。Oracle負載平衡主要是指新會話串連到RAC資料庫時,如何判定這個新的串連要連到哪個節點進行工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v$parameterOracle參數的修改比較複雜,有些參數是可以在session層級修改,有些則必須在system層級修改, 有些參數修改後馬上生效(不需要重啟),有些參數則必須重啟才會生效,那麼我們如何知道這些資訊 呢?可以查詢動態視圖v$parameter中的兩列(如下所示)得知:1. ISSES_MODIFIABLE指示參數是否可以在session層級( Alter session set )修改(True or False)2.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資料庫系統本身是一個多使用者並發處理系統,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可能會有多個使用者同時操作資料 庫。這裡就涉及兩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些使用者之間的操作不會互相破壞。比如兩個使用者同時在相同的物理位置上寫資料時,不能發生互 相覆蓋的情況。這叫序列化,也就是說,即便兩個使用者同時寫,也必須有先後,一個使用者寫完,另一個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如果索引因為某些原因無效或者因為很長時間沒有維護而產生過多的索引片段(Index Fragment) ,需要通過重建索引來消除索引片段。何時需要重建索引,可以利用下面的過程進行判斷。查詢資料庫中有哪些索引。SQL>SELECT OWNER,INDEX_NAME FROM user_indexes;SQL語句的執行結果是:INDEX_NAME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DG最核心的功能是提供高可用性的容災,因此本節要介紹的角色轉換內容是DG最重要的部分。DG主 從庫間的角色切換分為以下兩種:1)SwitchoverSwithchover是指主從庫進行角色互換(主庫變備庫,備庫變主庫),通常都是人為的、有計劃的, 比如利用Switchover可以減少資料庫升級的停機時間,因此不會造成資料丟失。2) FailoverFailover是指主庫因為故障無法短時間內恢複,為了保證資料的可用性,備庫不得不臨時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今天需要對一個24*7的生產庫建立一個DG的物理備庫,要求主庫不能停機,一開始以為不可能,後 來查了下文檔,原來通過rman的duplicate命令可以實現線上建立物理備庫。主備庫的資訊如下:角色 db_name db_unique_name 主機 網路連接字串主庫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在上一節《Data Guard 系列(2) - 日誌傳輸》中,我們介紹了DG的日誌傳輸服務,當日誌從主庫 傳輸至備庫後,備庫需要應用日誌來保持和主庫的同步,本節就來介紹日誌應用服務。Redo應用 or SQL應用?我們知道有兩種類型的備庫,分別是物理備庫和邏輯備庫,物理備庫的日誌應用叫做Redo應用,而 邏輯備庫的日誌應用叫做SQL應用。所謂的Redo應用是指備庫採用介質恢複的方式應用主庫傳輸過來的日誌,因此物理備庫就像是主庫 的一面鏡子,不但資料一樣,物理結構(如資料區塊、資料檔案等)都一樣,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Oracle Data Guard從宏觀上來說,主要提供以下兩個服務:1)日誌傳輸:主庫把產生的Redo日誌傳輸至備庫;2)日誌應用:備庫應用從主庫傳輸過來的Redo日誌。本文先介紹其中的日誌傳輸服務,日誌應用服務在下節《Data Guard 系列(3) - 日誌應用》介紹 。1. 日誌傳輸方式有兩種日誌傳輸方式(ARC和LGWR),第一種是採用ARC進程傳輸日誌,其示意圖如下:註:上圖來自《大話Oracle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Data Guard提供如下三種資料保護模式:1)最高保護模式(Maximum Protection)這裡的”最高保護“是指最大限度的保護資料不丟失,也就是至少有一個standby和 primary保持即時同步,但這樣做的代價很大,因為只要當一個事務提交時,不但要寫到primary段的 online redo log,還有寫到至少一個standby的standby redo log。這樣會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當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1、首先設定ORACLE_SID=manual2、建立密碼檔案進入/u01/app/oracle/product/10.2.0/db_1/dbs目錄下,執行命令建立資料庫密碼檔案[oracle@myorcl dbs]$ orapwd file=orapmanual password=oracle3、建立所需的目錄結構[oracle@myorcl dbs]$ cd /u01/app/oracle/admin/[oracle@myorcl admin]$ mkdir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今天發現一個Oracle測試庫的字元集設定不正確,原本的字元集是UTF-8,正確的字元集應該是 ZHS16GBK,因為UTF-8是ZHS16GBK的超集,無法修改,只能重建資料庫,幸好該測試庫上還沒有資料。雖然用DBCA也可以建立資料庫,但我個人更喜歡手工建立資料庫,其主要步驟如下(資料庫版本 11.2):1. 設定ORACLE_SID預設的ORACLE_SID是orcl,我個人強烈建議起個唯一、且意義的名字,比如**testdb,**proddb等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備份控制檔案的原則是:在資料庫物理結構發生變化後備份控制檔案。1、trace :用於控制檔案重建 (產生的trace檔案在udump)SQL> alter database backup controlfile to trace;Database altered.以下是控制檔案的備份:CREATE CONTROLFILE REUSE DATABASE "LX01" NORESETLOGS ARCHIVELOGMAXLOGFILES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在有Oracle Listener的動態註冊之前,採用的是靜態註冊,所謂靜態註冊是指Oracle執行個體在啟動時 ,讀取listener.ora裡的配置,然後註冊到Listener,它主要有兩個缺點:1. Listener不知道Oracle執行個體的即時狀態2. listener.ora裡的配置比較麻煩,常需要手動修改。動態註冊所謂動態註冊是指Oracle執行個體啟動後,會通過pmon進程即時的把執行個體狀態和參數 (instance_name,service_name)同步給Listener,
Time of Update: 2017-02-27
1、控制檔案的功能和特點1)定義資料庫當前物理狀態2)維護資料的一致性:如果控制檔案中的檢查點與資料檔案中的一 致,則說明資料一致,可以啟動到open狀態)查看資料一致性的方法:SQL> select file#,checkpoint_change# from v$datafile;【從控制檔案讀取】FILE# CHECKPOINT_CHAN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