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個假期我拜讀了史蒂芬·柯維的作品《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是我第一次閱讀管理類的書籍,感觸頗深卻又感覺難以下筆。當然閱讀的這個過程也是頗為艱難,直到我寫這篇讀書筆記時也才堪堪讀完整本書並瞭解全書梗概。需要“苦讀”的書更顯其精華,我不奢望僅讀一次就能完全掌握七個習慣中提到的原則和法則,作者也在前言中講述如何善用這本書時提到:在改進自我的成長過程中可以隨時參閱並付諸於行動。因此我打算在第一次讀完整本書後先寫一篇讀書筆記總結本書關於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架構以及初步閱讀的收穫,在以後的閱讀中繼續完善本篇讀書筆記,做到在生活中熟練運用書中的原則。
本書一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重新探索自我,在第一章中作者通過對教育兒子的親身經曆和幾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的敘述告訴我們: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則的,只有當人們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幸福。由此引出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由此可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本章給出了七個習慣模型,通過“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實現從依賴期到獨立期這一階段的轉變,第二階段則是在獨立期的基礎上通過“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和“統合綜效”這三個習慣完成到互賴期的轉變。一個能做到互賴的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至於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則涵蓋了其他六個習慣,談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個層面上實現平衡而有規律的更新。它是不斷改進、螺旋向上的成長過程,協助我們自我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在此水平上我們將會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其他幾個習慣。
第二部分是講述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養成“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相輔相成。習慣一“積極主動”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人性的本質是主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因此在養成這個習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採取更多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擴大影響圈,將面對的問題分為直接控制、間接控制、無法控制這三類進行合理的處理,同時做出承諾、信守承諾。人類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然而採取主動不等於膽大妄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釁,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造條件。習慣二“以終為始”是自我領導的原則。太多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珍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盯緊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以終為始”說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僅可以對目前處境了如指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以終為始”的一個原則基礎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後付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由此可見制定目標與實踐本身同樣重要。以終為始”的另一個原則基礎是自我領導,但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是第一次的創造,必須先於管理,而管理是第二次的創造。以終為始意味著要為自己的第一次創造負責,從而使決定行為和態度的思維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正確原則。習慣三“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即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製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對於習慣三而言,前兩個習慣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是對前兩個習慣的執行,它要求我們運用獨立意志努力實現一個目標,以原則為基礎安排人生。
第三部分是講述公用領域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個人獨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圓滿人生還需追求公眾領域的成功。在實現過程中則需要進一步養成“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統效”這三個習慣。習慣四“雙贏思維”是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空間,他人之德不必視為自己之失。雙贏原則是所有人際交往的基礎,雙贏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以及共謀其利。培養這樣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並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習慣五“知彼解己”是移情溝通的原則,意思是首先尋求去瞭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移情聆聽是指以理解為目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本質上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這個習慣是感情投資的關鍵,無論是在平時生活中經營感情還是在工作中提升溝通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當我們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以瞭解對方的態度去傾聽便能開啟心與心之間的深刻交流,增進彼此感情。習慣六“綜合統效”是創造性合作的原則。其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與我意見相左,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和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判斷並尊重差異,取長補短。
最後一部分講述的是自我提升和完善,即養成“不斷更新”的習慣。不斷更新是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在身體、社會\情感、精神、智力四個層面磨練自己,以睿智均衡的方式不斷更新自己、提高效能。習慣七與前六個習慣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它不僅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同時實現了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整本書主要是為讀者總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教導我們一步步實現由內而外造就自己。我由此意識到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幸福並不只是個人的成功幸福,而是齊心協力,把自己、愛人、朋友、同事合而為一,堅持正確的原則,在實踐和增強實踐能力之間找到平衡點,從而一起創造有效能、有意義的人生。不過正如作者所言:身體力行這七個習慣是個不斷掙紮的過程,我雖然讀完了整本書,但也只是瞭解七個習慣的簡要定義、架構,對於書中的原則觀念還沒到得心應手的程度。想要突破多年習慣的思維定式的桎梏,就需要暫時犧牲習以為常的事物帶給自身的安全感,通過在知識、技巧、意願三方面的努力使個人素養和人際關係效能更上一層樓。撒切爾夫人曾說:所有成長的秘訣在於自我剋制,如果學會了駕馭自己,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師。我決心在本書的指導下開啟“改變之門”,在學習這些習慣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完善自我,這也算是對自己的第一次投資吧!希望多年以後的自己回顧這本書時還能心懷感激,同時真誠地與所愛之人分享七個原則蘊含的真理,一起將所學用於實踐、知行合一。
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