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這樣的:
一張test的表,字元集採用的latin1。
select to_id from test where to_id='cn象_王';
+---------------+
| to_id |
+---------------+
| cn陶_陶 |
| cn象_王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取cn象_王的資料,居然把cn陶_陶的資料也取回來了。
這顯然是不允許的。
查看它們的編碼:
(root@im_offlog1a:)[test]> select hex('cn陶_陶');
+----------------+
| hex('cn陶_陶') |
+----------------+
| 636ECCD55FCCD5 |
+----------------+
1 row in set (0.00 sec)
(root@im_offlog1a:)[test]> select hex('cn象_王');
+----------------+
| hex('cn象_王') |
+----------------+
| 636ECFF35FCDF5 |
+----------------+
1 row in set (0.00 sec)
編碼的確是不一樣的,但是為什麼mysql會認為這兩條記錄是一樣的呢?
一開始我們就把問題定位於collation引起的問題。
show variables查看
| collation_connection | latin1_swedish_ci
| collation_database | latin1_swedish_ci
| collation_server | latin1_swedish_ci
手工把這些參數修改為latin1_bin,結果居然一樣。這下感覺真是奇怪了。
這裡先解釋一下mysql collation的命名規則:
它們以其相關的字元集名開始,通常包括一個語言名,並且以_ci(大小寫不敏感)、_cs(大小寫敏感)或_bin(二元)結束
比如latin1字元集有以下幾種校正規則:
校對規則 含義
latin1_german1_ci 德國DIN-1
latin1_swedish_ci 瑞典/芬蘭
latin1_danish_ci 丹麥/挪威
latin1_german2_ci 德國 DIN-2
latin1_bin 符合latin1編碼的二進位
latin1_general_ci 多種語言(西歐)
latin1_general_cs 多種語言(西歐ISO),大小寫敏感
latin1_spanish_ci 現代西班牙
最後我們將表格重建,手工指定表格層級的collation為latin1_bin。
這個問題就得到瞭解決。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我前面手工測試latin1_bin時不生效呢?
原來MySQL按照下面的方式選擇表字元集和 校對規則:
如果指定了CHARACTER SET X和COLLATE Y,那麼採用CHARACTER SET X和COLLATE Y。
如果指定了CHARACTER SET X而沒有指定COLLATE Y,那麼採用CHARACTER SET X和CHARACTER SET X的預設校對規則。
否則,採用伺服器字元集和伺服器校對規則。
而我們在建表的時候指定了character set,所以它永遠是採用對應的預設的校對規則。
當然我們其實也沒必要重建表格,只需要alter table db_allot CONVERT TO CHARACTER SET latin1 COLLATE latin1_bin這樣轉換即可。
另外建議collation都盡量採用字元集相應的bin類型的校對規則,這樣不容易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