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想要瞭解“勝利者書寫的曆史”的人,都應該讀Tim Wu和John Gruber寫的文章,他們講述了蘋果是如何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將其他公司甩在身後的曆史。
Wu似乎不是特別理解開放和封閉系統的真正含義,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多種對於開放和封閉系統的定義,但是他表示,蘋果雖然擁有的是一個封閉系統,但是他們仍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蘋果的成功證明了,使用開放系統還是封閉系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蘋果總是能快速的發布優秀的產品,這裡所說的快速,是指蘋果總能在業界第一個將新奇、優秀的產品投放到市場當中,在競爭中佔得先機。而Gruber的觀點主要可以歸結於:“天才領導的公司通常會比其他人領導的公司做的更好。”我十分同意這一觀點。
但是這個理論在一個領域並不適用,那就是互連網。
因此我認為,當上世紀90年代,微軟和英特爾的聯盟蠶食了蘋果Mac的市場份額的時候,正是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世界最終迎來了互連網時代。
在談論蘋果和微軟的競爭時,如果拋開了互連網和瀏覽器不談,就像在談論足球時忽略了裁判的作用。只談論開發系統和封閉系統之間的區別,或是只談論硬體和軟體以及公司的CEO是誰,這樣的做法都是幼稚可笑的。
因為如果沒有互連網的出現,蘋果也不會迎來自己的成功。
在互連網出現以前,消費者最關心的產品是Office。而在那個時代,Office也成為了吸引人們購買Windows電腦的最大動力,也讓Windows在競爭中擊敗了Mac。
上世紀90年代,我還在大學讀書,我如今能夠回憶起很多那時Windows和蘋果之間的激烈競爭。那時每個人都說Mac電腦更好,但是類似Office的功能確是Mac的軟肋,那時,在兩個作業系統中轉換文檔格式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總體來說,如果你想使用Office功能,你就必須購買Windows電腦。Mac是讓大學生用來製圖的電腦,而運行Windows系統的電腦才是真正適合成年人使用的電腦。
當然文檔轉換的困難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迎來了好轉。然而,消費者購買電腦的目的卻發生了變化。那時人們購買電腦是為了使用互連網,這一點也讓蘋果痛苦了一段時間。他們的市場佔有率直線下降,甚至有的人開始提出了一種論調,那就是微軟無需再針對蘋果電腦開發Mac版本的Office了,他們認為Mac不久之後就將徹底在市場上消失。
然而就在這段時間,蘋果迎來了轉機,也讓他們實現了起死回生。1997年,喬布斯重回蘋果。他讓微軟不得不繼續為蘋果電腦繼續開發Office產品。Wikipeida上記載:
1997年的Macworld Expo上,喬布斯宣布蘋果將會與微軟進行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微軟將在未來5年內繼續為Macintosh開發Office產品,並且為蘋果投資1.5億美元。作為回報,蘋果將允許微軟使用蘋果的專利。另外,合作還包括,IE瀏覽器將成為Macintosh的預設網頁瀏覽器。微軟總裁蓋茨也通過大會的大螢幕發表了講話,他介紹了微軟針對Macintosh開發的軟體產品,並且表示,對於能夠協助蘋果重新取得成功,他感到很欣喜。蓋茨完成講話之後,喬布斯對觀眾表示:
“如果我們想要繼續向前,讓蘋果重回正軌,我們就要放棄一些東西。我們要放棄蘋果必勝,微軟必敗的想法。我們需要知道,如果蘋果想要成功,就要繼續努力工作。如果別人願意協助我們,我們也將十分願意接受協助,因為他們能夠協助我們完成自己無法完成的工作。如果我們自己將工作搞砸,那這也只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與別人無關。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思考角度。我們希望Mac上能有Office產品,因此我們需要對發明了Office的公司給予足夠的尊重,並對他們表示感謝,因為我們喜愛他們發明的軟體。因此,蘋果和微軟之間競爭的時代已經結束。與微軟達成合作,能夠讓蘋果繼續健康的進行經營,能讓我們繼續對整個產業做出貢獻。”
但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互連網的出現。還記得Office大紅大紫的時候,那個時候如果一台電腦上沒有安裝Office,它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電腦。如今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我使用的過去兩台電腦中,我根本就沒有安裝過Office。
真正改變了蘋果的,正是互連網,瀏覽器也取代了Office,成為了電腦中最重要的軟體。
突然間,電腦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它的首要功能不再是文檔處理,而變成了文檔處理加網頁瀏覽。Mac也只是簡單的對Office進行了升級,之後他們推出了優秀的網頁瀏覽軟體。隨著互連網的不斷髮展,在過去的5年中,Office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互連網的崛起以及Office的沒落,正是蘋果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優秀的互連網使用體驗。如果說幾年前,人們經常說:“我想買一台Mac,但是Office對我來說太重要了。”那麼現在,人們說的話已經變成:“我想買一台Mac,但是這玩意兒太貴了。”
後Office時代和前互連網時代,蘋果都在苦苦掙紮。而在後互連網時代,蘋果勝利了。而人們總是會忽略這個蘋果成功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