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你是否希望“被遺忘”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style   資料   問題   new   size   ar   

       互連網上產生的越來越多的個人資料,究竟應該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最近在歐洲得到了初步的解答。今年5月13日,歐洲最高法院裁定,普通公民的個人隱私擁有“被遺忘權”。是什麼樣的壓力,讓大家迫切的希望被遺忘,大資料帶給我們的究竟是足夠的便捷,還是過度的關注帶來巨大的壓力,都已然成為人們不斷爭議的話題。

 

   如今人們大規模地移向網路空間,產生大量與個人私生活有關的資料,這是產生被遺忘權的背景。所以它應該是網路環境下產生的一個新權利。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產生的資料總量超過0.8ZB,即8億TB,相當於1200萬個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書量;而2013年世界上所儲存的資料如果印刷成書,則可以覆蓋整個美國52次。

 

      被互連網抓取到的資訊量在突飛猛進地增加。今天,世界上90%以上的資訊是數字形式的——因此能夠毫不費力地進行儲存、加工、操作和發送。其中包括大量的個人資料,它們有可能會被濫用。“被遺忘權”則賦予了個人處理網路資料的權利。

 

   我們需要,甚至渴望被遺忘。線上線下的資料如今正在逐步融合,進而協助行銷人員更加精準的進行廣告投放,這也成為了眾多”數字隱私“擁護者的煩心事。這些資料往往被描述為“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匿名性”,但是牽涉到的資訊越多,這樣的說法就越顯站不住腳。就拿移動通訊電訊廠商來說,他們會記錄使用者的位置和手機號碼,然後再將這些綜合資料賣給商家。毫無疑問,可以獲得的個人資料量越多,其中的資訊量就越大。只要擁有了足夠多的資料,我們甚至可能發現有關於一個人的未來資訊。因此,在大資料普及化程度極高的今天,在享受大資料帶來的一切便捷的同時,同時也承擔了非常大的隱私泄露的風險。如今各方機構也在全力協作,為建立安全的資料環境做出相應的努力,相信這個兩難的問題終會找到平衡點,讓大資料真正成為有利的助力。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