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style http ar 資料 div on ef c 技術
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但大資料並非無所不能。其核心不在規模大,它蘊含的是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於樂觀和簡單的理解,都可能助長“大資料迷信”
得益於移動互連網以及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產品的發展,人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的生理特徵等資料都可以便捷地被記錄,使得大資料的採集成為可能。
這一新的資料形態產生的價值,比如神奇的趨勢預測能力被公眾廣泛討論,成為不少商家宣傳營銷的賣點。從汽車、化妝品到體育,似乎所有行業都可以藉助大資料,精確定位、找到消費者,預測趨勢、贏得未來。
在支援者看來,大資料的能耐在於每一個資料點都可以被捕捉到。分析大資料就能推匯出驚人準確的結果,經典的抽樣統計方法面臨淘汰。同時,資料已經大到能夠自己說話,“資料背後的原因不再重要,人們只需要知道資料之間有統計相關性就行”,理論可能就此終結。
毋庸置疑,規模更大、更新更快的大資料擁有深刻的洞察力,也將帶來價值,但認為有了大資料就無所不能,卻過於樂觀和簡單。
首先,幾百年的統計學發展史已經告訴我們,通過統計資料來認知現實世界從來都不能盡善盡美,現實中存在的樣本誤差和偏差等種種“陷阱”,不是單單依靠更大、更新、更快的資料就可以解決。
其次,大資料價值密度低、內容混雜,找到“貨真價實”的資訊已屬不易。而“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只考慮純粹相關性,不注重資料與結論之間 因果關係的分析方法,在現實中往往經不起推敲。比如,理論上可以通過分析微博上的每一次發言,推斷出某一事件引發的公用情緒,但不可忽視的是,微博活躍用 戶只能代表他們自己,並不代表更廣泛的群體。
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目前許多資料仍處於“孤島”狀態,單一或少數領域的大資料不僅價值有限,還存在片面性的危險。只有資料跨越了行業領域間的界 限,關聯性加強時,資料的準確性才會提高。打通資料“孤島”,融合資料還要走很長的路。另外,資料的收集、儲存和搬運雖然越來越便利,但從技術上看,如何 從海量資料中淘出有價值的資訊,還缺少強大的工具。
毫無疑問,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但大資料並非無所不能。大資料的核心不在規模大,它蘊含的是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於樂觀和簡單的理解,都可 能助長“大資料迷信”。比較切實的態度或許是,在尊重傳統的統計經驗基礎上,在不矮化大資料是“舊瓶裝新酒”的同時,不迷信大資料,善用大資料。否則,帶 著“資料自己可以說出結論”的謬識,就可能掉進了資料的“陷阱”,從而使大資料產生“大錯誤”。
大資料莫成“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