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莫成“大錯誤”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style   http   ar   資料   div   on   ef   c   技術   

  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但大資料並非無所不能。其核心不在規模大,它蘊含的是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於樂觀和簡單的理解,都可能助長“大資料迷信”

  得益於移動互連網以及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產品的發展,人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的生理特徵等資料都可以便捷地被記錄,使得大資料的採集成為可能。

  這一新的資料形態產生的價值,比如神奇的趨勢預測能力被公眾廣泛討論,成為不少商家宣傳營銷的賣點。從汽車、化妝品到體育,似乎所有行業都可以藉助大資料,精確定位、找到消費者,預測趨勢、贏得未來。

  在支援者看來,大資料的能耐在於每一個資料點都可以被捕捉到。分析大資料就能推匯出驚人準確的結果,經典的抽樣統計方法面臨淘汰。同時,資料已經大到能夠自己說話,“資料背後的原因不再重要,人們只需要知道資料之間有統計相關性就行”,理論可能就此終結。

  毋庸置疑,規模更大、更新更快的大資料擁有深刻的洞察力,也將帶來價值,但認為有了大資料就無所不能,卻過於樂觀和簡單。

  首先,幾百年的統計學發展史已經告訴我們,通過統計資料來認知現實世界從來都不能盡善盡美,現實中存在的樣本誤差和偏差等種種“陷阱”,不是單單依靠更大、更新、更快的資料就可以解決。

  其次,大資料價值密度低、內容混雜,找到“貨真價實”的資訊已屬不易。而“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只考慮純粹相關性,不注重資料與結論之間 因果關係的分析方法,在現實中往往經不起推敲。比如,理論上可以通過分析微博上的每一次發言,推斷出某一事件引發的公用情緒,但不可忽視的是,微博活躍用 戶只能代表他們自己,並不代表更廣泛的群體。

  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目前許多資料仍處於“孤島”狀態,單一或少數領域的大資料不僅價值有限,還存在片面性的危險。只有資料跨越了行業領域間的界 限,關聯性加強時,資料的準確性才會提高。打通資料“孤島”,融合資料還要走很長的路。另外,資料的收集、儲存和搬運雖然越來越便利,但從技術上看,如何 從海量資料中淘出有價值的資訊,還缺少強大的工具。

  毫無疑問,大資料時代已經來臨,但大資料並非無所不能。大資料的核心不在規模大,它蘊含的是計算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過於樂觀和簡單的理解,都可 能助長“大資料迷信”。比較切實的態度或許是,在尊重傳統的統計經驗基礎上,在不矮化大資料是“舊瓶裝新酒”的同時,不迷信大資料,善用大資料。否則,帶 著“資料自己可以說出結論”的謬識,就可能掉進了資料的“陷阱”,從而使大資料產生“大錯誤”。

大資料莫成“大錯誤”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