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可以成功,為什麼你不可以?”12月13日,唐駿用激越的話語,揭開了“藍獅子新讀書運動”首站演講的序幕。由《第一財經日報》讀者俱樂部、《東方早報》與藍獅子讀書網共同發起的讀書活動,也就此拉開序幕。
唐 駿眼中的成功,是“有追求、有理想,超越自我”。因為比5年前、10年前的自己更好,他認為自己是一位成功者,“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成功人士”。這也是緣 何他將自己的新書定名為《我的成功可以複製》。面對現場數百名專業聽眾,唐駿給出的通向成功的建議也很簡單:勤奮+簡單。
勤奮,是不變的職業態度,簡單,則是唐駿始終強調的,這個社會的差異化競爭之道。
差異化競爭
上世紀90年代赴美後,唐駿辦過幾個公司。其中“好萊塢影業娛樂公司”因邀請國內知名藝人赴美演出遭遇糾紛,反而讓唐駿在請律師的過程中瞅到機會,遂開設“美國第一移民律師事務所”。
“我抓住了律師行業的困惑。我們在美國最怕律師,他們是按小時收費的,辦一個簽證,真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唐駿電腦博士出身,在律師行業顯然沒有多少競爭力,但他還是從商業模式上挑戰了律師行業的規則。“我的模式很簡單,辦簽證律師費打包,比如學生簽證轉工作簽證150美元,而且我的廣告詞是:不成功不收費。”
這便是唐駿所謂的差異化競爭,他從中獲得了巨大成功。“洛杉磯280家辦理簽證業務的事務所,沒過一個月,我的事務所遙遙領先。靠的就是競爭模式。所以很多中小企業,靠硬碰硬和別人競爭是沒有機會的,只能靠所謂差異化競爭,別人不做的我們做。”
1994年唐駿跨入微軟大門,也遭遇了相似的問題。公司裡都是精英,“和他們競爭太失敗了,我簡直到了失落的地步”。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該去微軟。但後來,唐駿找到了一套和別人競爭的方式,“思考別人不做的我如何去做?於是我提出了改變微軟的WINDOWS唐氏模式。”
這 期間,唐駿給比爾·蓋茨寫過三封信。第一封,將微軟現有的問題提出來;第二封,提出全新的開發模式唐氏模式;第三封,在技術上實現“唐氏模式”,使 WINDOWS系統的全球發布做到零時差。後來唐駿開發的模組成為WINDOWS標準模組,他也從一名普通工程師,變成了管理部門的經理。
“在競爭的環境中,你是否能找到這種差異?我說可以複製,是指無論其理念,或者方式,都可複製。”唐駿的言語間透出自信。
簡單抗壓法
唐 駿開玩笑說,加入微軟後,看到所有人都敬畏比爾·蓋茨,自己卻覺得很無所謂,“記得去微軟面試完後,我只有一個要求。我對面試官說讓我見一下蓋茨。他說, 這麼多面試的人當中,你第一個提出這麼可愛的問題。”面試官告訴他,來微軟兩年半,自己也僅僅見過一次蓋茨,“看的還是背影”。
“蓋茨每天生活在神化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對他畢恭畢敬。但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就是蓋茨嘛。”在日本,唐駿第一次見到蓋茨,“我說:蓋茨,你還記得嗎?有人給你寫過信。他說:就是你啊?我說:感動嗎?他說:煩了,不過像你這樣的人太少了。”第一次接觸,兩人便拉近了距離。
唐駿分析自己之所以能和蓋茨坦然相見,是由於“放鬆”。微軟多數員工希望在微軟工作10年20年,甚至50年,“微軟是他們人生職業的最後一站,所以他們怕蓋茨。我不怕,我當時就想好只去微軟兩年。”唐駿說,這便是他的抗壓法。
即便在盛大公司當總裁的時候,他也是安心放鬆度過的,因為最壞的打算不過是“不做盛大總裁,可以找其他事做,估計兩星期後又是另一家公司的總裁”。唐駿告訴在場所有人,每一個人都可以這樣想問題,“當你失業了還可以憑實力找到另一份相同的工作時,不要有壓力。”
而唐駿心目中更偉大的人,是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他的抗壓法就是:也許我明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他想任何人不敢想的事情,這便是讓他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天才。”
但這種抗壓方式,並不意味著得過且過。唐駿說:“不把微軟公司當做10年20年工作的目標,我很放鬆,但我沒有放鬆過每一天的工作。沒有壓力但不努力工作,同樣沒有意義。有追求的生活才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