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份額的增長,搜狗IME已經獲得了使用者數量上的成功——現在每兩個中文網民中,就有一個人在使用搜狗IME打字。可以說,它是一個從創意靈感到產品誕生到應用的很好的案例。作為搜尋引擎IME創意的提出者與推動者,我經曆了這個故事的全過程,從靈感的誕生並將創意推銷給副總裁,一直到做搜狗IME的產品設計的全部經曆,也成為我寶貴的人生閱曆。應《程式員》邀請,以搜狗IME為例,在這篇文章中與大家談一談什麼樣的技術能轉化為成功的產品。
從觸動到行動
也許很多人會關心搜狗IME的原始靈感來源。那還是我畢業後的第一年,正從事機械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對互連網感興趣的使用者。每天下班後就是玩電腦、看IT新聞、上網。當時我使用的主要兩個產品是紫光拼音IME與百度搜尋。
日積月累的網上衝浪,讓我發現紫光拼音當時的一個嚴重問題:很多常用詞沒有在IME中建立詞庫。比較典型的幾個詞比如諾基亞、泰坦尼克號、張含韻等,幾乎都要一個一個從詞條中選擇。而另外一個在搜尋引擎的發現卻讓我覺得非常受用,那是百度網頁搜尋中一個特別好用的功能:拼音識別。例如在搜尋文字框中輸入 “taitannikehao”,百度會給出“泰坦尼克號”的提示。
經過實驗,我發現這個功能無比強大,幾乎任何拼音都可以識別為中文。當我無法接受這樣不順利的輸出文字的時候,便很自然的想到為什麼不能把百度搜尋拼音識別功能用在IME上呢。這樣幾乎任何詞都可以打出來。
之後,我帶著這個創意,經曆了被百度拒絕,到後來說服搜狐做IME再到現在的廣泛應用,但是這個最初靈感誕生的過程是最重要的嗎。我相信每個人都經曆過類似的事情,遇見很多的困難,但是真正想辦法去解決困難的人卻很少。可往往成功的產品都是在這樣的小困難中誕生。這給我的啟示是:當你在用電腦或者互連網時,遇到了什麼問題。是很多人出現的問題嗎。是否可以解決。怎樣解決。解決後的效果會怎麼樣。是否會讓更多的使用者得到滿意。經過詳細拷問自己,深入思考,你就會發現產品需求在哪裡。
福士應用類產品的一個最重要需求點就是實用。如何把實用發展到長期應用,這是問題的關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使用者粘性度。我把產品粘性定義為:這一次使用者用了這個產品之後,下一次使用者還要用,就證明這次使用產生了粘性。你的創意是否讓人們得到了實際收益。如果設計的產品僅僅是讓人們覺得挺炫、挺好玩的,不考慮使用者的實際需要,那這樣的產品是不會被人們所使用,也不會獲得成功,只有把握了使用者的需求和超過使用者需求的體驗,產品才是成功的產品。
有準備的成功
任何產品在沒有誕生的時候,都會遇見不同的意見,壞的大於好的;任何產品在沒有得到個別使用者認同的情況下,你要想盡辦法豐富完善自己的創意並通過各種途徑去接觸更多有價值的人。我當然也不例外。
我帶著我的創意點來北京後,先給百度寫了4封信,但沒有得到肯定的回覆。在被拒絕後,我憑藉給搜狗提的100個小建議的30頁文稿而有幸進入搜狐。我才有機會面對面與當時負責搜狗的搜狐VP老王(王建軍)示範我做的第1個關於搜狗IME創意的ppt。我還清晰記得第1個ppt的內容就是闡述目前的現狀,企業都在搶工具列、地址欄(當時很多企業都在拚命推廣工具條類的外掛程式),與其這樣,不如我們去做一個帶工具列的“搜尋”IME,一方面我們佔領了工具列,另一方面用帶搜尋的IME搶佔這個市場。奇異的想法很快就打動了老王。當時大家都希望立即收購紫光IME,以最快的方式佔領這個市場。但是過了段時間之後,紫光拒絕被收購,IME的事情又被擱置起來。此刻的我重燃激情,繼續遊說,我不相信這個創意就此沉沒。
嘗試了失敗之後,我發覺說服別人要有更深層次的理論,不能簡單的靠嘴,要用資料去說服領導。此後,我住在城中村的平房中收集各大軟體下載站的IME下載量。統計完畢之後,我被統計數字所震撼,三大軟體站所有IME的下載量是1億次。由此推斷,整個互連網的IME下載總次數大約在2億-3億次。這個數字太恐怖,除了QQ沒有任何其他軟體能夠達到如此大的下載數量。IME的需求非常大,任何一個上網的國人開啟電腦都會用到漢字。那麼需求已經有了。我又統計了一下03、04、05年市面上現有IME的更新版本,答案是幾乎沒有任何更新。這兩份資料證明了我對搜狗IME的決斷是正確的,更加堅定了我做下去的決心。
我把新的想法做了第2個PPT,又給老王示範,時間一秒秒溜走,就在這無形的時間中我知道我已經打動了老王要去做這個事情的決心。我終於把IME的創意推銷出去了。那一刻無法用“喜悅”、“高興”來形容。
解析產品經理
如果你想做一款成功的福士應用類產品,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產品開發呢。我想從需求層面來說一下,主要從3個方面來考慮:需求人數、需求次數、需求的重要性層級。需求人數決定產品能有多少潛在使用者。例如在五筆之後幾乎所有的筆形IME註定不會成功,因為能夠學會用筆形打字的使用者數量非常少。如果你的產品非常適合廣大的傻瓜使用者,你的基數就會非常大,即使只有百分之幾的份額,也會有千萬層級的使用者。需求次數與重要性分別決定了產品被使用的頻率與強度,這兩個因素如果不夠的話,就難以成為一個成功的產品。例如互連網上的富有創意的小產品,玩著還行,但是玩了一次之後就不會玩第二次了,這樣的產品無法成為有競爭力的產品。再比如你知道的成功產品幾乎都是每天都要用很多次並且都必須要用的產品。
需求層面也僅是一個基礎,要想獲得最終的成功還有很多因素。在《創新的擴散》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一個創新產品的擴散速度的五個相關因素:相對優勢、相容性、複雜性、可實驗性、可見度。”搜狗IME在這幾個因素都處於優勢,尤其是相對優勢。先入為主的思想使人們對第一個真正好的產品印象深刻。搜狗IME相對於傳統的IME優勢非常明顯,過去多年打不出來的詞語一次全打出來了,不漏一詞。同樣是第二代的QQIME和GoogleIME即使追到了搜狗同層級的水平也難以被使用者接受了。當相對優勢很小的時候,產品的競爭力也就很小。在一個產品立項時就應該考慮:你有沒有明顯的相對優勢讓使用者來使用。
在IME發布第一個版本之後,我調到IME組,負責了搜狗IME兩年的產品設計工作。這個期間我們以大概2個月1個版本的節奏發布了十幾個版本,設計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小功能。在設計這些功能與改進時,主要的一個思路就是實用。這些實用的功能得到了高端使用者群的認可與歡迎。這些高端使用者群又在傳播產品的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口碑作用。《引爆流行》對關鍵傳播使用者做了很好的描述:“在互連網的產品傳播中,這些使用者就是一個班級中的電腦高手、公司的網管、部門的電腦專家。他們評判各類的新潮軟體,試用各類功能並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產品推薦給幾十個身邊的人。”
產品經理在負責一個產品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基礎指標與產品功能設計。以IME為例,搜狗IME在基礎指標的詞庫覆蓋度、新詞覆蓋度、組詞準確率等方面,均處在前列。產品功能的選擇,同樣參考了需求人數、需求次數、需求的重要性層級這三個因素。使用人數很少的英文IME我們放到很晚才開發。
精通技術不是必須
最後,我談一談對技術人員能否做產品經理的看法。我認為,精通技術與是否適合做產品經理沒有太大關係。也就是說,即使你不會技術,你也未必在做產品經理上有更多劣勢或優勢。只有在創意、思維、前瞻、策劃等方面擅長的人才適合做產品經理,就像很多人成不了優秀的程式員一樣。精通技術並不能成為你去做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的指標。是否適合做產品經理只有一個評價標準,能否發現問題(產品需求)、解決問題(產品設計)。每個人都對產品有看法,但感興趣和在這方面擅長是不一樣的。要客觀的評價自身,不要浪費自己的真正優勢。值得一提的是,產品有很多類別,你如果不適合這一類但是可能在另外一個產品類別上擅長。例如,很多遊戲類、社區類、應用類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做遊戲的必定是對遊戲癡狂的人才行。
產品經理是一個產品項目組中的專業化細分職位。無論是做技術還是做產品只要做的好,都會有很好的出路,主要看你的優勢、興趣在哪裡。一個懂技術的產品經理相對於一個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肯定是有對產品熟悉的優勢。如果你平時創意很多,對各家產品的功能了如指掌,思路不偏,看法不固執,自己能夠代表典型的傻瓜使用者群並且真正的知道怎樣把一個產品做好,那麼你就適合做一個產品經理。但是從平凡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還需要經過實踐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