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伺服器非業餘研究http://blog.csdn.net/erlib 作者Sunface
1、對本地用戶端的支援
Native Client在Go1.3中又重新出現啦,目前來說既可以在32位Inter架構處理器上(GOARCH=386)運行,也能在64位Inter架構運行,但是在64位架構上依然使用的是32位pointer,而且對於ARM架構是暫不支援的。注意這個是本地用戶端(NaCI),而不是可移植本地用戶端(PNaCI)。NaCI的具體用途可見博主的另一篇部落格。
2.棧
Go 1.3改變了舊版本中goroutine的棧實現方式,從分段棧變為連續棧實現。當一個goroutine需要更多的棧空間且超過了當前可用棧大小時,舊棧會被複製到一個單獨的更大的記憶體塊。這個轉換消耗會被很好的分攤,因此可以避免在分段棧時,一個重複的計算導致棧不停的分配和釋放,因此可以避免以前的"hot split“問題。具體的效能改進可見design document(這裡稍後會翻譯,請持續關注博主的部落格)
3.棧大小
舊的Go版本中把棧空間的最小值增加為8K位元組,對於Go 1.3中的棧,會降低為4K 位元組
4.效能
Go的位元據在這個版本中很多方面的效能都得到了提升,因為runtime和GC的改變還有一些libraries的改變,重要的改變有以下:
預設棧的大小從8K變為4K 位元組;
GC的速度得到了提升,現在是採用了一個並發GC掃地演算法,可以更好的並行,使用更大的頁,因此可以縮短50-70%的GC停機時間;
資源競爭的檢測快了40%;
Regexregexp對於特定的簡單運算式進行了最佳化並顯著的提升了效能,因為新版本中實施了新的引擎。其中引擎的選擇是系統自動完成的,具體的細節對於使用者是隱藏的;
現在runtime包含了特定的棧資訊:記錄一個goroutine被阻塞的時間。當發生死結或者效能問題的時候,這個非常有用;
5.一些庫的改變和最佳化(暫不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