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語言中的Interface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這是一個建立於 的文章,其中的資訊可能已經有所發展或是發生改變。

先給大家拜個早年:狗年WangWang旺

最近在看Go語言的物件導向的知識點時,發現它的物件導向能力全靠 interface 撐著,而且它的 interface 還與我們以前知道的 interface 完全不同。故而整個過程不斷的思考為什麼要如此設計?這樣設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影響?

interface 我不懂你

Rob Pike 曾說: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Go語言的特 性移植到其他語言中,他會選擇介面

被Go語言設計者如此看重,想來 interface 一定是資質不凡,顏值爆表。但是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讀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產生了以下三個問題:

  1. 原來的 implement 方式產生了什麼問題,我用的不好好的嗎?
  2. 如果不通過 implement 把介面與實作類別強制關聯起來,它怎麼知道我實現的哪個介面?
  3. 這麼幹為實際編碼帶來了什麼影響或者說好處?

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些比較與分析,Rob Pike 如此說,不可能是想騙我們都去用 Go,畢竟大家都是上過小學的,騙不了你們。

侵入式與非侵入式

在諸多的資料中,大家都提到 侵入式非侵入式 這樣的概念,我用代碼來解釋下這兩個概念。

PHP 中的侵入式:

interface Person{    public function getAge();    public function getName();}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Person{    private $age;    private $name;    public function getAge()    {        return $this->age;    }        public function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Go 中的非侵入式

type Person interface {    GetAge() int    GetName() string}type Student struct {    age int    name string}func (s Student) GetAge() int {    return s.age}func (s Student) GetName() string {    return s.name}func main() {    var p Person= Student{20, "Elon"}    fmt.Println("This person name is", p.GetName())    fmt.Println("This person age is", p.GetAge())}

通過上面的代碼我總結了以下問題:

  1. 侵入式通過 implements 把實作類別與具體介面綁定起來了,因此有了強耦合;
  2. 如果我修改了介面,比如改了介面方法,則實作類別必須改動;
  3. 如果我希望實作類別再實現一個介面,實作類別也必須進行改動;
  4. 後續跟進者,必須瞭解相關的介面。

這幾個問題是開發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而 Go 非侵入式的方式完美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他只要實現了與介面定義相同的方法,就算實現了某個介面,最重要的,隨著代碼的增加,你的類結構不會像 Java 那樣發生爆炸。因為你根本不用關心你實現了什麼介面,你只需要關心你的類有什麼方法,方法有什麼功能。在實作類別的時候也不需要像 Java、PHP 一樣引入各種介面,有可能你定義類的時候,某個介面還不存在,接下來我單獨說說該方式的意義。

interface 意義非凡

在我沒有理解之前,我覺得Go的介面很變扭,以前的碼代碼的思路都是:先設計好介面,再去做具體的實現。現在一個類你可能根本分不清他實現了那個介面。還是上面的例子,稍微改一下

type Person interface {    GetAge() int    GetName() string}type Car interface {    GetAge() int    GetName() string}type Student struct {    age int    name string}func (s Student) GetAge() int {    return s.age}func (s Student) GetName() string {    return s.name}

這裡有兩個介面 PersonCar 他們有相同的方法,而 Student 實現了這兩個方法,在 Go 裡邊就可以說他同時實現了這兩個介面,不信你試試

func main() {    var p Person= Student{20, "Elon"}    fmt.Println("This person name is", p.GetName())    fmt.Println("This person age is", p.GetAge())        var c Car= Student{1, "BMW"}    fmt.Println("This car name is", c.GetName())    fmt.Println("This car age is", c.GetAge())}

這裡只是為了說明問題,名字上看起來有點詭異(Student 竟然可以是車?上車就是上 Student?)

這種能力帶來的真正讓人吃驚的地方是什嗎?從此以後我可以先寫類了,我先根據實際情況把類的功能做好,在某個我具體需要使用的地方,我再定義介面。說的專業點:也就是介面是由使用方根據自己真實需求來定義,並且不用關心是否有其它使用方定義過。

這樣子到底解決了什麼開發中的問題?舉個例子:我們一個大團隊在開發一個商城系統,m端、app端、pc端都有購物車的需求,底層根據不同的需求已經實現了一個Cart類,通過該類可以擷取購物車價格、數量等。例如:

type Cart struct {    price float32    num int}func (c Cart) GetPrice() float32 {    return c.price}func (c Cart) GetNum() int {    return c.num}

這個時候前端要進行調用了,他們可以自由定義介面名稱用於接受,只需要關心自己的介面需要什麼方法,Cart 是否全部實現了需要的方法,每一個端完全可以自己定義一個介面,介面名稱、定義的方法順序都可以不同。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做到了:依賴於介面而不是實現,優先使用組合而不是繼承

歡迎指正交流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