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des style blog http io ar color 使用 sp
今天我們要講的複合,當然不是小情侶吵著分手,然後又在一起的複合。
複合遵循一個合成複用原則,又稱為組合或者彙總複用原則。該原則的內容是:盡量使用對象組合,而不是繼承來達到複用的目的。用彙總可以使系統更加靈活,類與類之間的耦合度降低。在objective-c中,複合是指將多個組件組合在一起,配合使用,從而得到一個完整的作品。嚴格的說,只有對象之間的組合才是複合。類中的基本資料和結構型對象不算複合。
繼承和複合,是類與類之間兩種重要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就借用書本上的例子來介紹下複合關係。
假如我們要構建一個簡單的汽車模型,那麼要有一個發動機(Engine)和四個輪子(Tire)。基本定義的代碼如下:
首先,先定義和簡單的實現Tire類。
1 @interface Tire : NSObject2 @end //Tire3 4 @implementation Tire5 -(NSString *) description{6 return (@"I am a tire. I last a while.");7 }8 @end
在實現方法中的description沒有定義,那麼他是哪裡來的呢?在Cocoa中,NSLog()可以使用%@格式說明符來輸出對象,NSLog()將對象發送了description訊息,然後對象的description方法產生一個NSString並將其返回。所以,在類中提供description方法,就可以自訂NSLog()。
然後定義和簡單的實現Engine類。
1 @interface Engine : NSObject2 @end3 4 @implementation Engine5 -(NSString *) description {6 return (@"I am an engine. Vroom!");7 }8 @end
然後定義汽車(Car)類本身。
1 @interface Car : NSObject 2 { 3 Engine *engine; 4 Tire *tires[4]; //四個輪子,定義一個四個數的數組。 5 } 6 -(void) drive; 7 @end // Car 8 9 @implementation Car10 -(id) init11 {12 if(self = [super init])13 {14 engine = [Engine new];15 tires[0] = [Tire new];16 tires[1] = [Tire new];17 tires[2] = [Tire new];18 tires[3] = [Tire new];19 }20 return (self);21 }22 23 -(void) drive{24 NSLog(@"%@",engine);25 NSLog(@"%@",tires[0]);26 NSLog(@"%@",tires[1]);27 NSLog(@"%@",tires[2]);28 NSLog(@"%@",tires[3]);29 }30 @end
在實現Car類的代碼中,我們定義了一個類型為id的init的方法。這裡的作用是:初始化執行個體變數,建立1個engine變數和4個tire變數。使用new建立新對象的時候,系統會自動給對象分配記憶體,然後自動調用init方法,使該對象進入可以使用的狀態。
關於init方法中,if語句:if(self = [super init]),這個條件是什麼意思呢?為了讓超類(在這裡是指:NSObject)將所有需要的初始化工作一次性完成。需要調用[super init]。init方法的傳回值(id類型資料,即泛型對象指標)就是被初始化的對象。而將返回的結果賦值給self則是Objective-c的慣例。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超類在初始化過程中返回的對象與一開始建立的不一致。
最後在main主函數中,建立一個Car對象,然後調用drive方法,代碼如下:
1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2 {3 Car *car;4 car = [Car new];5 [car drive];6 return 0;7 }
運行效果:
《objective-c基礎教程》學習筆記(六)—— 複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