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erty先行編譯指令的作用是自動聲明屬性的setter和getter方法
有時候需要聲明相應的執行個體變數
什麼時候需要聲明執行個體變數呢?
看下面一個例子:
@interface Foo: NSObject@property t;@@implmentation Foo- (NSInteger)t{ ...}- (void)setT:(NSInteger)newT{ ...}@end
相應的setter, getter方法怎麼實現呢? 這裡沒有用@systhesize自動合成
如果是這樣的實現
- (void)setT:(NSInteger)newT
{
self.t = newT;
}
那麼這個函數會一直遞迴調用自身,直到棧溢出。因為self.t的作用就是告訴編譯器使用訪問器訪問name。如果使用了
裸名,編譯器將假設我們直接修改了執行個體變數。
回到這個問題,怎麼實現上面的setter呢?顯然這裡必須要定義一個執行個體變數。
上面的代碼改為:
@interface Foo : NSObject{ NSInteger t;}@property NSInteger t;@end@implementation Foo-(void)setT:(NSInteger)newt{ t = newt;}-(NSInteger)t{ return t;}@end
執行個體變數的名稱是否必須和屬性名稱保持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
通常我們為了避免混淆, 會像下面這樣定義:
@interface Foo : NSObject{ NSInteger _t;}@property NSInteger t;@end@implementation Foo@synthesize t=_t;-(void)setT:(NSInteger)newt{ _t = newt;}-(NSInteger)t{ return _t;}@end
這樣在類的內部我們用執行個體變數來訪問.換句話說可以通過@systhesize控制產生的setter, getter方法對哪些執行個體變數起作用。
@systhesize t=_t1;
@systhesize t=_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