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上位機 運算式 推送 晶片 分組 技術分享 邏輯 ima 連續
一、 網關的功能:承上啟下
最近有點忙,更新慢了。感謝園友們給予的支援,現在github上已經有。目標是最好的開源組態,看來又近一步^^
之前有提到網關是物聯網的關鍵環節,它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
下位機有下位機的語言,上位機有上位機的思路。網關就是一個翻譯,把下位機的語言轉成通用語,再告訴上位機該怎麼做。
這個翻譯的過程,應該保證:
- 即時性。如果太慢,上下位機明顯不合拍,就會出問題。
- 精確性。訊號不能頻繁丟失、丟步、跳步;不能有太大誤差;也不會帶入太多幹擾和噪音。
- 穩定性。如發生故障,如通訊斷開,要能自動重連;要足夠強壯,不會動輒崩潰;發生意外崩潰,要能自動重啟;要有容錯機制和錯誤記錄檔;等等。
要實現這些指標,還是很有挑戰的。
二、 通訊藍本:OPC規範
網關看上去是個很玄奧的東西,網上找來很多相關資料,發現都集中到一個點:OPC規範。
OPC就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方向。OPC規範是大家手筆,集中了業界專家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OPC規範定義了資料的採集、歸檔、警示以及完整的介面示範。
OPC資料擷取規範,包含了這樣一些重要概念:
- 資料讀寫方式包括下位機批量推送資料、上位機單獨讀寫資料。
- 可以非同步讀寫,也可以同步讀寫。
- 資料包括中繼資料(資料的屬性,如資料類型、長度、名稱等)和過程資料(ID、數值、時間戳記、品質戳)。
- 包含驅動(Driver)-組(Group)-變數(Item)的三級架構。可以對變數按需分組,有的組唯讀,有的組需要1秒重新整理一次,有的只要5分鐘就可以,要加以區別以提高效率。
- 要能判斷驅動程式是否斷線、要提供斷線或關閉的事件供應用程式處理。
總之,資訊量很豐富,啟發很大,我的網關程式很大程度上都參考了OPC規範。
但是OPC有它固有的缺陷:依賴微軟的COM組件技術,不能跨平台,同時COM是一種過時的技術,在不同主機上通訊的配置十分繁瑣且不安全。
因此,我改造實現了自己的類OPC伺服器。基本通訊過程是:批量輪詢下位機-與上個周期的資料比對-提取變化的資料-批量推送給上位機。
三、 與下位機通訊:批量輪詢
下位機通訊的特點:
- 下位機很多採用主-從模式。即主機發送的資訊可以傳送到各個從機或指定的從機,而各個從機的資訊只能發送給主機。主機採用查詢方式接收發送資料,從機採用中斷方式接收發送資料。這種模式天然適合輪詢。
- 下位機多數只有一個通訊口,有些還是串口,天然不適合推送模式。
- 下位機很多是單片機,訂閱-發布模式往往邏輯較為複雜,程式編寫難度大,對晶片及儲存要求也必然提高。因此採用這種模式的下位機目前極少。
輪詢就是網關作為主機,定期請求下位機的資料。如果實現批量請求,減少往返,輪詢的效率並不低。幾千個變數輪詢周期500毫秒(西門子),無壓力。
輪詢是以組(Group)為單位的。Group都繼承自IGroup 介面:
public interface IGroup : IDisposable { bool IsActive { get; set; } short ID { get; } int UpdateRate { get; set; } float DeadBand { get; set; } string Name { get; set; } IDriver Parent { get; } IDataServer Server { get; } IEnumerable<ITag> Items { get; } bool AddItems(IList<TagMetaData> items); bool AddTags(IEnumerable<ITag> tags); bool RemoveItems(params ITag[] items); bool SetActiveState(bool active, params short[] items); ITag FindItemByAddress(DeviceAddress addr); HistoryData[] BatchRead(DataSource source, bool isSync, params ITag[] itemArray); int BatchWrite(SortedDictionary<ITag, object> items, bool isSync = true); ItemData<int> ReadInt32(DeviceAddress address, DataSource source = DataSource.Cache); ItemData<short> ReadInt16(DeviceAddress address, DataSource source = DataSource.Cache); ItemData<byte> ReadByte(DeviceAddress address, DataSource source = DataSource.Cache); ItemData<float> ReadFloat(DeviceAddress address, DataSource source = DataSource.Cache); ItemData<bool> ReadBool(DeviceAddress address, DataSource source = DataSource.Cache); ItemData<string> ReadString(DeviceAddress address, DataSource source = DataSource.Cache); int WriteInt32(DeviceAddress address, int value); int WriteInt16(DeviceAddress address, short value); int WriteFloat(DeviceAddress address, float value); int WriteString(DeviceAddress address, string value); int WriteBit(DeviceAddress address, bool value); int WriteBits(DeviceAddress address, byte value); event DataChangeEventHandler DataChange; }
其中,UpdateRate就是輪詢周期。DeadBand是死區。死區代表敏感度,設的小敏感度高,但也帶來更多的雜訊。
每個Group的變數可支援單獨讀寫(如各ReadXXX,WriteXXX方法),也支援批量推送(DataChange事件)。對下位機的輪詢,都是以組為單位,每個組在啟用狀態下按照自己的輪詢周期,採集、推送資料,互不干擾。
每個Group包含特性相似的一組變數:有相同的輪詢周期、啟用屬性(需要輪詢或無需輪詢)、讀寫屬性(均為唯讀、讀/寫或唯寫),需要的話可以同時使能或同時屏蔽。
因為部分變數無需隨時監控,可以將其劃入一組,不重新整理(輪詢);有些變數變化很快,需要高頻掃描;有些變化很慢也不需要時時查看,可以幾分鐘輪詢一次。將變數有效分組可以提高對重點監控變數的讀寫效率,減少對下位機資源的佔用。
網關如果有多個用戶端相連,各自需要的資料又不盡相同,由網關統一定期輪詢,再批量推送給用戶端是很高效的。
就比如開超市,南來北往的客人(用戶端)需求各異,但超市(網關)來統一採購(輪詢),不用客戶跟各個批發市場(下位機)直接訂貨,集中來我這購物(訂閱Tag)就行。
雖然當前主流PLC不都支援訂閱-推送模式,但這是曆史潮流。AB Controllogix、新的西門子S71200-1500,都支援標籤地址,也就是直接推送變化的標籤(Tag)資料。
未來考慮制定一個新的介面支援這一模式。
四、 與上位機通訊:訂閱-推送
上位機通訊的特點主要為:
- 要及時、準確瞭解下位機的訊息。無論是監控畫面、還是警示、提示人工操作這些,越即時越好,越準確越好。如果採用要求-回應模式,請求的周期決定即時性不會太好。請求頻繁網關壓力大,反之即時性差。
- 一個網關可能要拖好幾個上位機,工段多的,可能要開十幾個顯示屏同時監控。因此,每個上位機都向網關請求資料,流量會陡然上升,網路會阻塞,網關壓力會很大。
- 大部分上位機需要的資料不會經常變化,尤其是一些開關量。如果每次反覆請求,浪費資源,浪費時間。
- 如果採用對各變數單獨請求資料,勢必造成大量不同時段要求-回應過程交錯發生,難以整合,也難以批量讀寫,效率極低。
因此,向訂閱客戶只推送變化的資料,無疑是一種高效的辦法。只要資料發生變化,馬上推送給用戶端,既保證了即時性,又保證了推送資料的最小化。
就像打報修電話,送修單位(下位機)不一定時時刻刻有人上門;電話打過去,總台(網關)記下號碼,有人上門(下位機有資料變化)了通知(推送)您。沒人你也不用幾秒鐘打一個催(輪詢),你煩大家煩。
推送是只推送變化的變數。要知道哪些變數變化了,必須要緩衝上一次變數的資料加以比對。因此,需要緩衝每次輪詢的資料。
網關在對下位機的輪詢過程中,將訂閱的變數都掃描了一遍;這些資料都存在記憶體的變數緩衝:ICache:
public interface ICache : IReaderWriter { int Size { get; set; } int ByteCount { get; } Array Cache { get; } int GetOffset(DeviceAddress start, DeviceAddress end);}
首先,ICache 繼承了IReaderWriter,也就是緩衝類也具有可讀寫性,以方便比對。同時還有一個Cache屬性,這就是記憶體地區:映射、儲存下位機的變數。
因為下位機可能有很多個,儲存地址也是不連續的;但通過對下位機地址DeviceAddress的排序,最終下位機地址映射到一塊連續的記憶體位址,通過DeviceAddress的CacheIndex(緩衝索引)相關聯。
每次輪詢,即調用IReaderWriter的ReadBytes方法依次讀入下位機變數地區;讀入的值與Cache中緩衝的資料比對; 所有變化的部分加入一個ChangedList表,儲存變化的CacheIndex。
這些功能在PLCGroup定時器內的Poll函數實現。
protected void timer_Timer(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_isActive) { lock (sync) { Poll(); if (_changedList.Count > 0) Update(); } } else return; }
比較之後,如發現ChangedList的數量大於0,說明有變數數值更新,執行Update方法,根據CacheIndex找到所有變化的變數,通過IGroup 介面的DataChange事件打包推送出去。
具體的訂閱-推送過程,是利用通訊端(Socket)在DAService類實現的。通訊端顧名思義,就是一條電話線:各用戶端向閘道伺服器發送請求,建立一個長串連:只要客戶不掛電話,就一直連著。客戶始終監聽電話;只要伺服器資料有變化,立馬有話務員及時告知,客戶響應。在這裡我實現了一個自訂的TLV(Type-Length-Value)協議,將變化的資料打包發送,用戶端拆包,分解出變數的ID、即時值、時間戳記等資訊,並轉換為圖元的動畫,後文再詳細闡述。
五、 下面的計劃
寫一系列文章,把架構、原理講清楚。大致如下:
- 網關層介面概述
- 上下位機通訊原理
- 如何?一個裝置驅動
- 如何設計圖元
- VS外掛程式模組及原理
- 歸檔模組及檔案格式
- 如何進行功能擴充
- 組態Variant 運算式實現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GavinYellow/SharpSCADA。QQ群:102486275
開源純C#工控網關+組態軟體(四)上下位機通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