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P2P(peer-to-peer)是一種技術,但更多的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連網基礎的潛能思想。
在移動增值業務時代到來的前夕,P2P與網格技術、Poc、Ad.Hoc等其他技術一樣,彷彿投資者充滿希望的熱土,又如蘇軾詞文裡的梅花,讓人看不清夠不著。
P2P為什麼讓英特爾、IBM、惠普、AT&T公司這些IT巨頭如此著迷,甚至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公司在揣摩著奔波著,堅持不懈地探索著P2P之路?又是什麼讓另外一些渴望暴富的投資者躊躇不前呢?
P2P概述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裡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P2P也可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對等連網”。簡單的說,P2P讓人們通過互連網直接互動。這樣,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使用者的電腦、分頁檔,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串連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它改變互連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使用者。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連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TomSkype、Yahoo Pager、微軟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使用者互相溝通和交換資訊、分頁檔。
另一個可以歸入P2P是拍賣網站。如eBay人們在總結它的模式的時候用了C2C,eBay就是一個將人們聯絡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區,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搜尋其他使用者叫賣的商品,交易直接在使用者之間進行。如果將“交易”的概念推廣,C2C就是P2P的一個特例,這裡人們互相交換的是商品。
當人們加入P2P網路的時候,所有人都擁有了平等的機會,所有人都擁有了極容易地在網路上創造“內容”的機會。在這方面P2P的影響可以用三句話來揭示:P2P是唯讀網路的終結;P2P使你重新參與互連網;P2P使網路遠離電視。從某些角度看,P2P甚至是整個最初建立互連網的最基本的思想。
按這種思想設想,在軍隊的P2P網路中,每一台電腦都能獨立運作,這樣等於有無數中心,對方除非真的將地球炸掉,否則其中一個基地或電腦受損,也不影響其他基地或電腦繼續發揮作用。正是這種“非中心化”的思想成為形成互連網最基本的概念。
但是,目前真正的P2P網路以及在網路上創造或提供內容的人還是少數的。許多技術出現之後往往並不會完全按照原先的設計發展,瀏覽變成了人們在互連網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互連網的普通使用者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電視觀眾一樣被動地瀏覽著大網站們創造的內容。人們在網路上的主要活動是訪問門戶網站,讀新聞、參與討論群組、聊天。互連網的一個特性正在消失。
潛能一:將內容邊緣化
P2P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改變了“內容”所在的位置,內容正在從“中心”走向“邊緣”,也就是說內容將主要不是存在幾個主要的伺服器上,而是存在所有使用者的個人電腦上。
如此看來,P2P帶來的幾個改變是:客戶不再需要將檔案上傳到伺服器,而只需要使用P2P將資訊共用;運行P2P的個人電腦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連網串連,這使得那些撥接的使用者也可以享受P2P帶來的變革;P2P完全改變過去控制互連網的客戶機/伺服器模式,消除客戶機和伺服器二者之間的差別。
目前WAP等行動服務協議讓人們去使用處於中心的商務服務如新聞、股票資訊等。但更多的時候人們最需要的資訊是那些在他們的個人電腦上的資訊,P2P使這成為可能。人們可以通過無線連網P2P訪問他們的個人電腦,這也就是一些公司所宣傳的個人化P2P(Personal P2P)的“無線版本”。
潛能二:溝通不論終端
許多人認為P2P就是歌曲交換、檔案交換,甚至認為P2P和盜版有著必然的聯絡。其實,人們對P2P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它有一條最令人激動的特性。
對於即時訊息這一類P2P應用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別人串連的目的是和另一個Peer交流,而不必管他使用的是PC或者手機。P2P提供了在網路上與裝置無關的即時交流的能力。能夠即時地尋找和聯絡需要的人是商業應用的基本要求,電話可以做到這一點,而在網路上最常用的E-mail並不能做到這一點。這種將把使用者即時串連的能力是P2P最令人感到激動的特性。國內OICQ受歡迎的程度認識到這個事實。
潛能三:人是關注核心
在暢想家的論斷中,P2P的“P”是人(people)。這可能是大家見到的關於P2P最深刻的解讀之一。
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真實生活是P2P的環境,人們可以和其他人直接地交流。資訊技術將我們帶到了網路空間,在網路空間我們仍然希望還能夠按照原來的P2P方式交流溝通。從“人”的角度上,P2P的發展要點並不是P2P網路架構如何,而是P2P將人們在網路上串連起來了,人們可以在網路這個更迅疾的媒介上處理那些需要溝通的問題。
它的應用有:(1)使用積累的能力執行超級電腦的任務。(2)給員工和客戶提供輕鬆、方便的協作工具。(3)搜尋引擎讓使用者無需通過Web伺服器,達到傳統目錄式搜尋引擎無可比擬的深度。(4)不通過伺服器“中心”進行人與人之間直接的檔案交換。不僅於此,被認為至少還有100種應用等著去開發。與B2C、B2B、C2C、C2B等一些概念不同,P2P是技術,甚至技術思想的革命。綜合起來,對投資者來說,P2P的誘惑力還在於它零成本、病毒式的傳播方式上。
追尋“P2P”的蹤跡
儘管P2P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儘管大家對P2P還缺乏贏利的信心,儘管很多人擔心P2P仍然會步B2C、C2C等各種商務模式的後塵。但是,國際上已經有很多公司開始踏上了P2P之路。英特爾公司一直是P2P技術的狂熱鼓吹者。在過去的十年中,英特爾公司的晶片開發人員充分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站上的1萬台PC的閑置硬碟空間和計算能力,從而省去了一大筆購買高檔電腦的費用。據說,使用P2P計算技術使公司節約了超過5億美元的經費。在英特爾的P2P工作群組的成員中有IBM、惠普等公司。那些沒有加入英特爾P2P陣營的IT巨頭,也開始了P2P的嘗試。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開發了一種叫做Publius的網路印刷系統,可以讓匿名使用者在P2P網路上儲存加密的文檔。與IT巨頭相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公司也在揣摩著最新的思想,堅持不懈地探索著P2P的贏利之路。
雖然P2P是一片充滿贏利希望的熱土,但為什麼國際上多數渴望暴富的投資者面對P2P的誘惑卻躊躇不前呢?
一是贏利模式尚處在無法驗證的摸索過程;二是P2P本身也存在著許多亟待克服的困難。目前將P2P同其它的商務模式(如B2B、ASP等)或者網路技術(如搜尋引擎技術等)相結合的贏利模式在探索中。P2P還要克服諸如著作權問題、管理困難、垃圾資訊、吞噬網路頻寬、病毒、標準之爭等困難。
P2P並非先天缺鈣,作為一種新技術它還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相信,它最終會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