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jedis java redis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建立多個redis執行個體來緩解單個redis執行個體的壓力。但是,隨著緩衝數量的增加,對redis進行擴容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對redis進行擴容可以有多種辦法,比如增加每個redis執行個體的最大記憶體。這隻是解決辦法之一,而且缺乏靈活性和可擴充性。在redis官網上,提到了預分區技術。本文將對預分區技術進行講解,同時講解jedis對分區是如何支援的。
一、redis預分區技術
在單個server上搭建多個redis執行個體。當需要擴充時,可以利用複製機制進行擴充,可參照如下步驟:
1)在新的伺服器上建立空的redis執行個體。
2)配置新的redis執行個體作為源執行個體的從執行個體,將來源資料導到新執行個體上。
3)停止用戶端(如jedis)。
4)將用戶端配置的執行個體ip更新為新的伺服器位址。注意此處是替換老的ip地址,不能進行追加或調換各地址的順序。
5)在新伺服器上發送SLAVEOF NO ONE命令,使其不再作為從執行個體。
6)用新的配置重啟用戶端。
7)最後停止老伺服器上不再使用的舊執行個體。
在這裡提出個問題,將老的ip地址替換後,之前映射到舊的redis執行個體上關鍵字是否能映射到對應的新redis執行個體上?本文後面將會進行分析。
二、jedis對分區技術的實現
jedis支援分區技術,為涉及到的幾個主要類,主要分成兩部分:
1)記錄各個redis執行個體的地址資訊。從類圖中可以看出,ShardInfo和JedisShardInfo實現了此功能;
2)使用一致性hash演算法,對關鍵字及redis執行個體進行映射。從類圖可以看出Sharded提供了此功能的一個基類,BinaryShardedJedis和ShardedJedis分別是位元組和字串的實現。
在Sharded類建立時,會執行一個初始化方法。通過hash演算法,對每個redis執行個體得出160個hash值,並將該值作為TreeMap的key,將Redis執行個體的ShardInfo資訊作為value。注意:在計算hash值時,並不是使用的ip地址,而是用的一個別名。該別名要麼是在ShardInfo中設定,要麼就是以一定規則產生。具體可看下面的代碼:
private void initialize(List<S> shards) {nodes = new TreeMap<Long, S>();for (int i = 0; i != shards.size(); ++i) { final S shardInfo = shards.get(i); if (shardInfo.getName() == null)for (int n = 0; n < 160 * shardInfo.getWeight(); n++) { nodes.put(this.algo.hash("SHARD-" + i + "-NODE-" + n), shardInfo);} elsefor (int n = 0; n < 160 * shardInfo.getWeight(); n++) { nodes.put( this.algo.hash(shardInfo.getName() + "*" + shardInfo.getWeight() + n), shardInfo);} resources.put(shardInfo, shardInfo.createResource());} }
不使用ip地址進行雜湊,就可以避免在ip地址變更時,緩衝裡的資料無法訪問。這裡回答了之前提出的問題。
實際上,這裡就是一致性雜湊演算法的實現。memcached使用的也是此演算法。160個雜湊值,實際上是單個執行個體在雜湊環上的虛擬節點。如果不建立虛擬節點,在增肌或刪除節點時,會對某個節點造成壓力,如果建立虛擬節點,可以將壓力分解到各個redis執行個體上。
redis預分區技術及實現